APP下载

钢结构制作安装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控

2015-04-05

山西建筑 2015年23期
关键词:钢结构螺栓焊缝

石 强

(山东鲁润志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山东淄博 255000)

城镇化使钢结构建筑得到了发展,技术得到了创新与进步。钢结构建筑由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完成,包括焊接、紧固件连接、零部件加工、预拼装、组装、安装、压型金属板和涂装等工程,其工艺复杂,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使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钢结构项目施工中,把以上方面设置为质量控制点,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经验,本文将经验同大家探讨分享。

1 钢结构焊接工程

1.1 焊接事前控制

钢结构工程构件之间的连接,主要依靠焊接来实现。对复杂结构和原材料,需根据材质、焊接方法、热处理方式来选用,并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焊工选用(停焊时间超过6个月)经考试合格,上岗担任相应项目的焊接工作。

焊接依母材选择焊条,焊药有剥落、焊芯生锈,不合格的禁止使用,并根据需要进行烘培。构件钢材的强度、伸长率、硫磷及碳含量的材质单证,均需符合设计用材。

在外露、腐蚀性环境下的承重结构,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适宜的工艺、钢材、焊条进行施工,质量要符合设计与GB/T 4172焊接结构用耐候钢的规定。

1.2 焊接事中控制

对焊件进行清洁、干燥,对钢结构组装质量和焊缝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按照工艺方案整改,合格后再施焊。构件用螺栓基本固定,拼装按照一定的顺序,根据环境温度,对施焊间隔进行控制,使焊接应力相互抵消,避免焊接变形。

构件对接、T形、角接、十字接头焊,在焊缝的两端设引弧和引出板,材质和坡口形式与焊件相同。加工凹形的角焊缝,焊缝金属与母材间需平缓过渡,不在其表面留下切痕。

连续多层施焊的构件,需及时清理每一道焊缝,发现质量缺陷,不得擅自处理,分清原因,按照工艺要求整改。对重大缺陷,报焊接技术负责人,拿出技术方案,依照方案施焊。

1.3 焊接事后控制

在焊接完成后,需要根据质量等级的要求,对构件及焊缝外观进行基本检查,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栓钉焊目测合格后,进行弯曲试验检查,弯曲角度为15°。在焊接面上不得有任何缺陷,检验数量不应少于1%。不合格再取2个试验,仍有1个不合格,则全部试验。按焊缝质量等级的划分,进行咬边、气孔、夹渣检查,需要进行超声波或X光片探伤检测的,确保检测到位以保障焊件的质量。

在工厂制作构件,按焊缝等级要求进行检测,探伤长度不小于200mm,不足200mm时,整条焊缝探伤;现场安装焊接,同类型同条件的焊缝,按照条数计算,探伤长度不小于200mm,且不少于1条焊缝。

2 钢构紧固件连接工程

2.1 紧固件连接事前控制

根据设计选择的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普通螺栓、地脚锚栓等标准件,要检查其材质证明和使用范围,验收合格,分类存放,避免混用。

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作为永久连接的普通螺栓,需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照品种、型号、规格进行抽样送检,其结果应符合设计和GB 3098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的规定。

2.2 紧固件连接事中控制

构件连接钢板应平直,按规定的允许间隙调整,拼装。如有变形及时矫正后方可使用,连接型钢或零件的平面坡度大于1∶20时,应放置斜垫片支垫。

钢结构螺栓连接,按顺序施工安装,确保组合面干净;螺栓装配面严密紧固,防止重复处理,严禁强行将螺栓打入螺孔。

控制高强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保护处理好的摩擦面不涂油漆或污损;螺栓接触面有间隙时,按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处理。紧固作业完成用涂料及时进行封闭。

螺栓连接孔精度,既影响螺栓连接质量,也直接影响钢结构安装的精度。高强螺栓扩孔量承压型为d+(1mm~1.5mm),摩擦型为d+(1mm~2mm)。控制螺栓外露丝扣不少于2扣,承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采取防止螺母松动的措施。其孔径的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

扭矩扳手先校正后使用,其偏差值不大于5%。构件先安装主要部位,后安装次要部位,螺栓从中间向边缘紧固。紧固螺栓先初拧,后终拧。不能在雨雪天安装高强度螺栓。

2.3 紧固件连接事后控制

用扭矩法和转角法检验高强螺栓连接副时,采用与施工相同的方法,且检验所用扭矩扳手误差不大于3%。

一般节点螺栓初拧、终拧两次完成,大型节点螺栓初拧、复拧、终拧三次完成;为防止螺栓沾污和生锈,引起扭矩值发生变化,每日安装的螺栓,需终拧完成,扭矩值按下式计算:TC=K·PC·d。

扭矩检验施拧1h后,48 h内完成。对扭剪型螺栓施工的检验方法,以尾部梅花头被拧掉为合格。尾部梅花头没有拧掉,按扭矩法或转角法重新检验。

3 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3.1 零部件加工事前控制

根据设计图纸对零部件深化设计,确定节点板尺寸,绘节点详图,使构件受轴向力;放样后,将零部件归类、编号、记录,依照顺序将其码放好。精制样板,以便于接下来的加工制作。

钢材品种、型号、规格出厂材质单证,强度、伸长率、屈服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承重结构还须经过冷弯试验合格。

检查钢板质量,控制锈蚀、麻点、划痕深度,负偏不大于允许厚度的一半,板端或断口没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3.2 零部件加工事中控制

钢零部件的连接处,接触面与焊缝边缘50mm范围内,必须清除干净。固焊组装缝高度,不超设计的2/3,长小于4.0mm,间隔600mm。

在组装前检查板材、型材的拼接质量,验收零部件组装、焊接、矫正的残余应力,合格后进行构件组装,确保制作质量。构件拼装完成,在明显部位编号、挂牌、标注堆放,避免用混。

控制轴线交点,桁架装配偏差不大于3mm,对隐蔽部位提前涂装。要求磨光顶紧部位,需有75%的紧贴面积,检查用0.3mm的塞尺,依据GB 50205—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偏差控制。

3.3 零部件加工事后控制

检查钢结构焊缝外观缺陷,控制外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进行。

控制好碳素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允许加热矫正的温度;对碳素钢工作地温度低于-16℃,低合金钢工作地温度低于-12℃时,不矫正不冷弯。控制矫正加热方式和冷却方式,使矫正钢面没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刻痕深度不大于0.5mm。

4 钢构件预拼装工程

4.1 构件预拼装事前控制

将大构件标明重心位置及定位标记,严防构件翻转,运输和吊装时产生变形。预拼装支台需平稳,构件垛下设木枕。堆放、吊装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防止构件变形。

采用正确的加工工艺和拼装方法,复核放样、下料的拱度值,控制组装所需的起拱量,超出GB 50205—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偏差,检清偏差原因,采取措施消除。

4.2 构件预拼装事中控制

依据构件安装的基本顺序,预留一定间隙,降低构件变形,预拼装时不使用大锤锤击,零部件面的结疤、裂纹、折叠、锈蚀、麻点、划痕,不得超过其允许值。组装连接面及焊缝,每边50mm范围内洁净。

预装时所有连接板都应装上,螺栓连接的多层叠板,用0.3mm的塞尺检查缝隙,塞入度不大于20mm。栓孔用试孔器检查,通过率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预拼装构件合格后,标明中心线、控制基准线,必要时设置定位器。

控制吊车梁和吊车桁架下挠精度,坡口偏差不大于5°,其钝边偏差不应大于1.0mm,确保上部轨道平直。

4.3 构件预拼装事后控制

拼装结束,采用专门工具进行校正。拆除全部临时固定和拉紧装置,检查柱梁的垂直和位移度,调整误差使梁柱笔直,误差小,精确高,进而保证构件拼装与安装的质量。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缺陷。按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在规定的焊缝及部位,要检查焊工的钢印。对不合格的焊缝,报工程师拿出整修方案,依方案处理,同部位返修次数不超过2次。

检查抗剪栓钉的规格、型号、尺寸、间距质量,其根部无收缩、咬边、弧坑裂纹、接头不良、表面夹渣、气孔等缺陷,从而有效地控制抗剪栓钉的焊接质量。

5 钢结构安装工程

5.1 钢结构安装事前控制

检查构件、焊接、紧固件、钢构件制作等分项工程,各种杆件几何尺寸和节间尺寸,需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如刚度不够,采取加固措施,以增强构件的刚度后再进行吊装。

验算构件吊装的稳定性,选择吊装机械、确定施工方案。按设计质量对制作、装配、运输进行复检,材料、钢构件制作精度、几何尺寸验收合格,方准安装。

5.2 钢结构安装事中控制

钢柱安装底部需平整,柱脚支座钢板,钢柱底部和上部标高轴线,均应校核无误,并在适当位置标注,确保柱底二次灌浆密实。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梁杆件,受拉翼缘禁止焊接挂物和卡具。

控制吊装施工荷载,构件先吊装在设计位置,做初步校正,固牢后松开吊钩。安装结构单元构件,根据风力、日照的环境进行调整,避免视觉误差。在主要构件固定后,复核吊车梁和轨道的正确性。

构件、高强度螺栓负温度下安装,按照既定的工艺电流、速度、方向进行施焊,控制焊接顺序,防止构件焊接后翘曲变形。

高强螺栓应自由穿入,不得敲打和扩孔;对欠拧、超拧的应进行补拧或更换。

5.3 钢结构安装事后控制

钢构定位、轴线、标高的放线、测量、复核是质量控制的基础。特别要对柱梁支座和地脚螺栓进行校核,偏差要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并记录保存。运输、堆放、吊装等造成的缺陷,按设计和规范的规定,进行矫正和修补。

钢构安装首单元形成,要进行检验复核,确保柱梁板形成的空间稳定,几何尺寸正确,合格后再继续安装。构件变形翘曲必须进行校正,千万不能强行校正或随意扩孔,应采取技术措施,使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 压型板和涂装工程

6.1 压型板和涂装事前控制

钢结构耐腐、耐火性差,制造金属压型板、泛水板、包角板,需防水密封、材料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压型金属板成型后,表面干净,不应有明显凹凸和皱褶。

在构件安装完成后,必须按设计进行防锈及防火涂装。喷涂面清洁后,在4 h内涂层底漆,根据漆的固化情况,陆续进行过渡层、中间层及面层的涂刷。

防腐涂料、稀释剂等材料,品种、规格、性能要符合设计,控制喷涂现场温度在5℃~38℃之间,相对湿度在85%内,雨天及构件表面有结露时,停止喷涂施工。

6.2 压型板和涂装事中控制

屋面墙板搭接与天沟及边角收边,牢固是关键,防渗漏是重点;天沟内排水使用球形管帽,保障排水通畅;板搭接根据地区主导风向,侧向大于半波,长度方向大于100mm,在支承件上可靠搭接。确保板与屋脊垂直,檐口与屋脊平行。

压型钢板在组合楼板时,与梁结构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50mm,并连接牢固可靠。钢结构的防火要求较高,打底涂料需对钢材无腐蚀,与防锈涂料相容,不产生有害反应,结合力良好。在同一耐火等级下,梁、柱、板等不同构件的耐火极限各不相同,要特别注意。防火涂料分为薄型、厚型等各种类型。必须依据工程特点选用防火漆和防锈漆。

6.3 压型板和涂装事后控制

压型钢板的纵向搭接长度应能防水,位于端部的毡材应利用防潮层反折封闭,以防雨水渗入。螺栓、射钉等对板的固定,间距、边距、连接处应坚固防渗,外观排列整齐。

安装结束即进行防火涂刷,涂满外露面。防火涂料,需配比正确,搅拌均匀,稠度合适,有利于施工。薄型每次喷涂不超2.5mm厚,超薄型每次不超0.5mm厚,厚型每次不超10mm厚。涂层总厚度应达到防火设计要求。

7 结语

钢结构建筑设计与制作安装,是钢结构建筑工程重要内容,其质量对建筑安全、稳定、耐久性至关重要。在钢结构建筑的生产发展中,我们创新采用系列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就能确保钢结构建筑质量,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创造建筑业的辉煌。

[1]GB 50205—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GB 50354—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S].

[5]陈圣玉.浅议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8):16-17.

[6]徐冠彤.钢结构厂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18):222-223.

[7]周 桓,刘 冰.浅析建筑钢结构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42-43.

[8]高 娟.浅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280-281.

猜你喜欢

钢结构螺栓焊缝
M16吊耳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焊缝余高对超声波探伤的影响分析
预紧力衰减对摩擦型高强螺栓群承载力的影响
TP347制氢转油线焊缝裂纹返修
焊缝跟踪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仿真研究
螺栓紧固杂谈
机器人在轮辋焊缝打磨工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