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05曹先玉朱庆利

水利技术监督 2015年5期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

武 建,曹先玉,朱庆利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3)

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武 建,曹先玉,朱庆利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3)

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信息化有其自身的特点,由当前现状归纳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职能、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信息数据库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环节的不足,根据国家和水利部的相关举措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并对后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做了展望。

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数据库;网络;对策

1 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也逐渐促使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并屡获可喜成果,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尚有多项制约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足进步的严重问题存在。

1.1 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

水利信息化发展承载着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促使各项信息化建设得到有条不紊的良性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水利各级从业人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尚有待提高,对信息化建设与国家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领悟不到位,对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这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从业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推广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建设是重要环节之一,国家对此出台了各项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但因为并未出台完善的管理制度或制约措施,导致很多水利单位的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甚至出现管理职能不明确的弊端。

另外,水利信息化系统对运维与管理的要求随着国家重点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而逐渐提高,但相应的保障机制并未得到重视,从而导致建设与管理脱节,这已成为制约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较为滞后

根据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兴的水利相关专业,例如水生态、景观建设、水资源管理等的兴起及重视度的提高,依托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相应的标准规范没有及时颁布,或原有的规范未根据新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致使水资源信息开发、管理和服务工作得不到显著成效。

同时,部分水利信息化工作者对信息技术发展把握不足,存在信息化建设成果刚完成,就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情况;或者由于规划的不完善,导致产品在兼容性、易用性上大打折扣。

1.4 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1.4.1 数据的采集达不到信息化的要求

目前,部分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控系统在各地水利工程中的建设尚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堤围泵闸多停留在手动操作中,多种重点需求工程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存在严重缺口,例如,实时工情自动化采集基本空白,数据分析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更是亟待补充和完善。目前,水利数据信息采集的种类,例如实时险情、风情、潮情、城市积水等信息采集量少;信息采集点少,时效性差,自动化程度偏低。

1.4.2 计算机及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业务要求

随着国家对水利信息化工作重视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流通量也在急速增长,各地尚存在多处计算机硬件配置及网络建设明显不适应传输及处理需求的情况,尤其对于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对现有网络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还停留在局域网的初步使用阶段,无法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导致很多单位的局域网仍旧保持建设初期的状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也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

1.5 人员业务能力滞后、人才队伍储备不足

目前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在工作之前大都从事水利相关专业的学习,其计算机应用水平低、开发技能落后;而接受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人员对水利专业知识严重匮乏,知识的获取需要通过初步学习,困难很大。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系统开发人员凭主观认识做开发工作,而应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造成开发与应用之间的脱节。人员素质有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一方面受经济欠发达、环境资源限制的客观事实限制,人才吸引不利。

另一方面,教育程度和水平有限,自身造血功能不良。这已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限制了水利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进和创新。总而言之,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两专业均具备优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紧缺。

2 促进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随着国家建设对水利行业投入力度的加大,使水利信息化工作得以突破性地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领域,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水利信息化如何全面适应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或者说,如何加大研究力度,推广先进技术,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从而整合资源、优化部署,使水利行业有序、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政府管理职能、服务水平、便民举措等方面提供新的经营思路和创新手段;让信息化服务于水利事业,将对水资源管理、水文监测、防洪排涝、水保环评等多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是水利管理工作者实现水务公开、便民利民的重要途径。

具体到某个单位,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依据本单位信息化发展程度,分析其中的内外部因素,并结合内外部因素,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具体的信息化项目编写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所涉及的内因、外因和关联因素;这样能够准确把握单个项目建设边界和内容范围,外因和关联因素直接决定着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这样可以客观指导实施方案的编写;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主性,依据客观非自主因素制定年度计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对水利事业予以高度重视,各级水利部门也自上而下认真贯彻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对水利行业的指导方针,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的治水思路,使水利信息化工作屡创佳绩。

2.2 加大水利行业管理力度并促使各项保障措施建立健全

随着国家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的逐渐加强,全国各省水利主管部门均已建成信息化领导小组并落实了具体工作部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管理机构不断健全,为下一步发挥岗位职能、提升信息化专业部门监管力度、促使信息化建设规范化运作奠定坚实基础,从制度上保证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2.3 水利信息化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继续提速

水利部对水利信息化标准规范已有前瞻性规划,诸多全国范围内的技术规范制定并得以颁布,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环境;同时,各地各级水利部门也紧跟发展形势,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遵循行业章程及规律,结合本地工作,对诸多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制定适合本地的水利信息化政策及标准,增强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为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2.4 提升水利信息化基础设计建设步伐

2.4.1 提高有效数据的采集能力

信息数据采集的意义在于其提供的有效可参考价值,并为后续工作分析和决策提供必要条件。信息数据采集工作的重点是利用先进的设备,使用自动化手段,高效、可靠的对水情、雨情、旱情、风情、工情等多种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警示和分析。通过大量的实践,大多数地方都已具备先进的工作方法工艺流程,使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满足各类水利事业的应用。

实现水、雨、旱、风情信息及部分重点水利工程工情信息自动采集,完善输水、调水信息采集;建设数据信息中心和应用平台,组成容兼容性强、扩展性强、灵活度高、易用性高等优点的信息交换平台,存储公用的水利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建设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综合应用 3S技术、视频监控及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和水文、水质、水资源信息数字化整合,最终达到显示信息可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视频监控自动化、调度输水实时化、综合管理系统化。

2.4.2 继续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普及

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给水利信息化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从最初的单位局域网建设到虚拟专用网(VPN)技术普及,水利计算机网络改变着水利工作者的工作模式。

水利行业的网络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使用水利工作和水利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通常情况下,省部级水利部门的内外网必须依据相关保密规定,采用物理隔离方式搭建,外网是不允许处理工作事务的,这样的模式对外业工作者极为不便,但通过VPN、虚拟桌面、3G通信网络等手段的实现,使外业工作与机关大院实现无缝连接,并有效保证了网络安全。

接下来的思路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的先进终端,大力发展同包括 4G制式在内的新兴无线网络标准的结合,全面深化普及先进信息化手段,使信息采集工作的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5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增强人才队伍储备

水利信息化的各项建设均是以人为核心的,建设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乎信息化工作成败,水利信息化工作是水利行业高科技工作,人员跨专业结合较难,即熟悉水利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较少,且培养起来较为漫长,而培养和造就这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水利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同时,还应加大校园培养力度,着力打造技术复合型人才,可考虑在水利设计专业中加大水利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传授,尤其能够直接应用当前先进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作中的应用案例予以剖析、总结并引导创新。

在人才梯队建设和人员投资力度上,要求各级各地水利部门应坚持 3种途径齐抓共管。

首先,发掘自身潜力,通过业务工作培养自己的队伍去充实信息化建设力量,即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把其掌握信息化知识的程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纳入干部职工的考核内容,鼓励并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长期、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适时分析引进已有水利信息化成功案例,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有效改进从中锻炼队伍、提升人员业务能力。

其次,依托高校、研究机构、科研教育部门的培养人才的优势,一方面引入将经济实力发达地区水利信息化的先进理念,打造适合本地区的水利信息化“教科书”,培养计算机和水利专业双优复合型人才并吸引至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去。

另一方面,可以将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送至上述机构进行强化学习,使其尽快成长为本单位的信息化骨干;最后,扩大人才补给途径,即借助国家对偏远落后地区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扶持,依靠近年来国家在水利事业上大规模投入力度大好形势,提升本地区水利行业经济实力,吸引先进人才。3种途径的共同目标即是打造适合当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中坚力量和管理核心人才。

水利信息化工作注定要由水利专业人员配合信息中心人员共同完成,较为科学的方式为由信息中心启发专业人员思路,便于其提出全面的信息化系统需求;信息中心从技术上予以支持,从而避免在规划、调研、建设、管理等环节上的脱节。

3 结语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当代水利行业中不可获取的大型系统工程,其特点和难点是结构复杂、点多面广、规模庞大;其优点是技术水平高、功能强大、应用价值高、推广意义重大。

由于专业建设局限性及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加上起步晚、底子薄,当前的建设还远远达不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水利部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工作,着力保障水利信息化工作长效发展、有秩提升,才能实现“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的目标,才能充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需要。

[1]邓坚.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开创水文及水利信息化事业新局面[J].中国水利,2012(24).

[2]苑希民.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展望[J].水利信息化,2010(03).

[3]孙志东.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1 (06).

[4]邵东国,黄显峰.构建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

[5]顾浩,蔡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十五”期间的水利信息化建设[J].中国水利,2006(08).

[6]陈军强.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J].人民珠江,2011(01).

[7]丁振华.水利信息化建设需处理的若干关系[J].中国水利,2003(08):14-16.

[8]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金水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3)[R].

[9]寇继红.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1):18-20.

[10]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11]杜华林,李海洋.基于 GIS的市水利信息系统设计[J].矿山测量,2011(03):40-43,90.

[12]常志华,成建国.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体制调研[J].水利信息化,2010(01):36-39.

TP39

:B

:1008-1305(2015)05-0015-03

10.3969/j.issn.1008-1305.2015.05.006

武 建(1981年—),男,硕士,工程师。

猜你喜欢

水利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