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小河流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05陈晓燕郑永华
陈晓燕,田 军,郑永华
(1.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溉管理处,山东 济南 250100;2.济南市水利局,山东 济南 250099;3.济南市腊山分洪工程管理站,山东 济南 250000)
济南市中小河流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陈晓燕1,田军2,郑永华3
(1.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溉管理处,山东 济南 250100;2.济南市水利局,山东 济南 250099;3.济南市腊山分洪工程管理站,山东 济南 250000)
本文从统筹规划、治理方案、运行管护等方面,分析了济南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中小河流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护机制
中小河流面广量大,是骨干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对于提高防洪除涝能力、优化水生态环境、带动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在充分总结近年来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更新治河理念,创新治理模式,加快做好中小河流治理。
1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缺少统筹规划
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流经里程较长,由于资金不足和工作部署等问题,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通常采用的是分段治理,缺少全面、系统的整体规划,在发挥综合效益方面不够完善。由于一条河流往往跨越多个行政区域,造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河道管理格局,这种分段管理现象使中小河流治理经常会遇到上下游治理标准不一、治理工程缺乏联动性以及总体协调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治理效果。
1.2治理方案深度不够
治理方案缺少现代治水理念。不了解新的治水理念,只注重防洪除涝功能,缺少生态环境保护、景观、人文的综合考虑。将河道强行裁弯取直,使河道丧失了原有的蜿蜒性和断面的多样性,非常不美观。大部分河道治理工程没有采取生态防护措施,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采用混凝土、砌石护坡护岸,导致治理方案模块化、单一化,造成河道硬化、渠化,阻碍了河道与两岸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割裂了河流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1.3水资源短缺
我国是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引起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河道多呈现干涸状况。有的河道二三十年不行洪,大多数河道非汛期长年断流,中小河流尤为突出。
1.4水污染严重
有些河道两侧工厂、居民区稠密,河道两侧没有完全实现截污,河道被当做天然垃圾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产生活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直排河道,导致河道内污水恶臭、垃圾成堆、淤积严重、水流不畅,致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削弱。
1.5后期管理不到位
由于多年未经系统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缺乏,管理经费和人员不足,管理制度和管护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大部分地方河道存在乱排、乱采、乱挖、乱堆、乱建等现象,造成河道行洪断面缩窄,河岸坍塌失修、防护设施损毁老化,甚至部分河段河形退化消失,严重危及河道行洪安全。
2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对策
2.1加强全面系统规划
1)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必须体现全局性和系统性,坚持区域服从流域、局部服从整体,妥善处理好与大江大河干支流以及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要统筹流域防洪要求、统筹河流整体防洪要求、统筹地区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各级水利部门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群众需求和中小河流存在的突出问题,合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近远期治理目标。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进行有序、有效、全面的治理。
2.2提高治理方案质量
1)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方案要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防洪、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恢复、水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满足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持河流蜿蜒多变的自然形态和河道断面的多样性。大力推动建设具有绿化、净化水质和恢复生态多样性的生态护岸。重点河岸要考虑亲水平台、亲水廊道等布设,拓宽亲水空间。力争通过综合治理,把每一条河道都改造成生态之河、安全之河、幸福之河,让人们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2)更新治水思路。设计人员要加强培训、加强交流,广泛采用水利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治水思路,创新设计观念。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要加强与治理河道所在地政府、国土、规划、环保、市政、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多听取基层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对河流类型、洪水特性、防洪标准、上下游关系等进行针对性分析,使治理方案“接地气”,避免出现大的方案调整。
2.3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做好节流和开源两方面工作。一是节水优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装备,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工业,统筹生活、生态和生产用水,合理配置,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多渠道开源。拓展“海绵城市”内涵,在河道断面、景观等工程设计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实现河道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恢复河道的“海绵”功能,通过设置生物滞留措施、植物缓冲带、生态缓坡、拦水坝等措施将可利用雨洪水滞留、净化、拦蓄、渗透补源。充分考虑河道水体与地下及周边的连通,注重流域内外、地表地下水系交换,通过河渠建设,将河、湖、库等各类水系沟通连接,形成一个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最大限度维持水系的正常水循环。
2.4重视截污治污整治
全面实施沿河流域截污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及处理设施。采用贯通河流上下游截污干管、完善跨域管网衔接、兴建污水收集管线及污水处理站、建设污水临时泵站将污水输送入现有污水站等措施,扩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时清理河床内淤积的污泥垃圾和两岸堆积的废弃物,在河道保护范围多设垃圾箱、垃圾处理站。只有“河道截污工程”和“河道保洁工程”双管齐下,常抓不懈,才能取得长效成果。
2.5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为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必须着力构建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实现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河道长效管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落实 “河长制”,市与镇街、镇街与管护队员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做到各级有责任,层层抓落实;河道管理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明确各项支出费用并监督使用;建立健全管护责任、业务培训、监督、绩效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河道内统一设置管护界碑,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及堤防安全保护区,明确管护区域和责任人;管护人员挂牌上岗,实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做好辖区内河道堤防的巡查、维修养护、涉河涉堤水行政管理、水面保洁以及防汛工作,杜绝乱排、乱采、乱挖、乱堆、滥建等现象,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要从充分发挥河道综合功能、维护河道生态健康、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出发,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坚持治理与保护两手抓,建设与管理并重,全力塑造和谐之河、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健康之河。
(责任编辑张玉燕)
TV85
B
1009-6159(2015)-11-0020-02
陈晓燕(1982—),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