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队伍完善制度全面提升水利统计质量
——四川省水利统计能力建设探索
2015-04-05汪跃
汪 跃
(四川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成都,610017)
本期关注
锤炼队伍完善制度全面提升水利统计质量
——四川省水利统计能力建设探索
汪 跃
(四川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成都,610017)
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事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水利部门一项重要的职能,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专业领域。新时期,如何做好水利行业统计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准确、有效、全面、快捷的传递,是重中之重。本文针对水利行业的统计工作特征,对当前四川水利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就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实践,对未来做好水利统计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四川省 水利统计 四项建设 主要成效 问题
水利统计工作已成为认识水情、把握水势、科学决策、推动水利发展、支撑水利改革的重要基础。伴随近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水利投资,作为基础和支撑的水利统计工作,对于水利行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行业改革具重要意义。近年来,为确保我省水利统计行业能力提升,数据得到保障,四川省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本文介绍如下。
1 工作实践
为摸清我省统计队伍现状,2012年6月,以水利部正式启用“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及投资信息直报系统”为契机,我省对水利统计人员开展了问卷调查。根据我们调查掌握情况,全省统计工作人员60%以上为刚参加工作或即将离退人员,水利及统计专业人员不足50%,大专及以下人员76%;具有3年以下统计工作经验人员达65%,以其他业务为主兼顾统计工作的占81%,65%的地方统计工作没有归口统一管理,69%的统计人员不能掌握资金下达及投资完成情况。全省基层统计工作不重视,队伍不稳定,队伍年龄结构“一老一少”现象严重,工作定位“边缘化”,数据出口“多头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省一段时期内统计数据准确度偏低,跳跃性较大,难以满足现行投资管理和决策的需求。为此,我省着手开展“四项建设”,提升水利统计工作效能。
1.1 强化统计队伍建设
我省发文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1)建立业务更新培训制。我省定期对新近和3年内未接受业务更新的统计人员开展集中封闭培训,培训采取“三统一”(统一师资标准、统一考核要求、统一结业考试)。在2012年9月,我省先后两期对全省80%的水利统计人员进行了大面积轮训;(2)实行统计人员换岗“报备制度”。对频繁更换统计人员的地区实行“亮牌”警告;(3)积极推广统计人员“AB”岗方式。力争有两人从事或掌握统计软件,熟悉相关统计工作,对因工作需要换岗的人员,必须设立岗位工作交接过渡时段,实行“老带新”培训模式。
1.2 优化指标体系建设
围绕我省“十二五”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在借鉴先进的统计经验方法基础上,将投资计划和统计逐步归口管理,建立并完善相应指标体系。结合水行政管理的各专项职能,探索水利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的水利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对现有的各专业水利统计信息进行整合,以实现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数据共享为目标,推进水利统计成果资源库信息化建设。在水利投资统计领域,制定了“三步走”线路图,实现投资统计由“基建统计”向“行业投资统计”转变,最终实现“涉水投资全口径统计”。
1.3 着力统计制度建设
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我省建立了“纵向数据上报,横向专业复核,归口统一管理,领导签字上报”的管理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水利统计工作纳入了我省水利行政综合能力考核的“李冰杯”评比中(该项评比是以省委名义对各市州进行考核),对统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数据质量、成果应用等,由统计人员提出赋分分值,强化对统计工作的考评。
1.4 保障数据质量建设
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我省加强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所有上报水利统计数据,必须实行出口唯一化,杜绝“两套数据、多条出口、数实不符”等现象。对投资统计数据,我省定期开展数据分析,每月印发《投资统计专报》,寄发各市州局长,对数据存在较大问题的地方由分管厅领导约谈当地局长。通过数据分析找问题、追根源、求突破,对投资进度滞后(特别是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填报质量差、重视程度低的地区,我们实行现场督察、现场复核。
2 主要成效
通过近年来有益实践,我省统计工作在组织发动、人员稳定、数据质量上均有较大提高。
2.1 统计队伍日趋稳定
经过不断努力,我省各级水利部门数据出口均实行了一把手签字认准制度。各地切实加强了统计队伍建设,近3年来统计人员变动率不到10%,基本实现了人员稳定。在近年来变动的统计人员中,更多的是工程或工程管理类专业、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进入统计人员队伍,并且这些人员学历层次均有较大提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文凭。
2.2 统计成果翔实丰富
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指标全面、层级清晰、时序完整、频次一致的水利统计基础资料,定期整理发布了《四川省水利统计年鉴》、《四川省水利年度投资报告》等基础性统计资料。全面完成了我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形成清查表约35万张、普查样表约34万张、正式普查表33.7万张,各类普查报告3000余册、普查档案约4万余卷。近年来,水利统计为我省水利领域60余项重要规划提供了大量数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应急统筹更加显著
四川历来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高发区,水利应急统计工作十分繁重。正是由于我们重视统计队伍和相关制度建设,保证了我省有较为翔实的水利基础底图数据。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以及近来频发的旱洪灾害面前,第一时间开展了水利基础设施损毁应急统计,并跟踪开展水利设施震损情况统计,开展灾损评估,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规划编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信息;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开展灾后重建旬报、月报工作,水利统计工作在应急条件下统筹职能更加显著。
2.4 数据质量稳步提高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政府公信力的最重要、最直接反映。我省统计数据逐层经过严格审查,统计数据发布均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程序,依照保密条例在法规范围内发布,有效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3 存在的问题
结合今年的水利统计质量年,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水利统计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统计定位模糊
水利统计数据历来是规划的基础,是投资下达的基本依据,在应急抢险救灾等方面亦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统计独立依法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政府及行政干预还偶有发生。调研中,基层同志反映“重统计数据、轻统计工作、轻成果运用、轻统计执法”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统计与并行的其他工作在定位和组织安排上,还有一定差距。
3.2 统计指标复杂
当前各类统计报表,在设置初本着周全考虑,每一个项目下设很多指标。这些指标在设置过程中,对区域、地域及项目本身的不同没有深入分析,导致统计人员在统计填报中,不需要的数据太多,或者无法准确把握每一个指标的正确含义。当前水利统计布置的各项报表,至少需要填报人员对财务知识、工程管理、概预算等专业非常了解,才能准确填报。由于基层(尤其是名族地区县级水利部门)很多统计人员是非水利专业且学历较低,对统计指标难于理解,填报的数据可能失真。
3.3 重复统计严重
日常统计工作中以表格形式固定下来的报表多,管理部门多,数据种类多。例如,在中央水利投资,既有规计司布置的月报统计,又有其他司局布置的专项统计,同一项目在不同系统间重复录入、指标重复报送;由于统计截止时点不完全一致,报表管理归口不一致,基层填报人员不同,导致数据存在差异。二是投资月报与年报重复。目前年报资金统计范围是在月报基础上扩大,月报与年报大部分投资项目一致,但两套统计软件没有接口。我们在完成月报统计之后,每年做年报的时候,还需从直报系统中导出相关数据整理,并增加纳入年报的投资项目,形成表格下发各地填报,任务十分繁重。
4 几点思考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做了一些思考:
(1)积极开展一套表建设。根据当前统计报表较多、较为分散的现状,我省已初步开展相关报表整合工作,尽可能建立一套表制度,减少重复统计,避免重复统计工作;
(2)开展统计执法巡查。积极衔接沟通统计职能主管部门,联合开展统计执法巡查,对统计报表的制发、数据采集、成果发布等方面进行巡查。
■
TV-32
B
2095-1809(2015)04-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