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苗在猪病防控中的作用
2015-04-05王怀中郭建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
王 诚 王怀中 郭建凤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济南 250100)
浅谈疫苗在猪病防控中的作用
王 诚 王怀中 郭建凤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济南 250100)
通过对如何科学防控传染病、猪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疫苗防疫力的实际情况和建立猪场健康养殖体系科学使用疫苗四个方面,分析疫苗在猪病防控中的作用。针对目前猪病防控中错误认识疫苗、错误使用疫苗的问题,提出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在猪场疾病防控中,一些企业对疫苗在猪病防控中的作用的认识不全面或者不正确,致使使用疫苗的种类或疫苗防疫程序与猪场病原实际情况不符合,为猪场生产带来很大损失。这种不正常的认识具体表现有:“把疫苗打全,猪就不得病了”;“疫苗一打万病借无”;或听到别人打什么苗,自己就赶快打什么苗,打了疫苗心不慌。如此等等,这是猪场疾病防控完全依赖疫苗的观念。有的认为,“疫苗根本就不管用,打了疫苗也发病,不打疫苗也发病,除了猪瘟什么也不用打”;“原来的猪什么疫苗不用打,什么病也没有,现在疫苗打了那么多,一样发病,都是疫苗惹的祸”,如此等等,完全否定疫苗的观念。有的认为,“某某猪场不用蓝耳病疫苗猪场生产很稳定,蓝耳病疫苗根本就不用打”,“某某猪场没某某疫苗,生产很好,某某疫苗根本就不用打”,“某某猪场使用某某疫苗,生产很稳定,就用某某疫苗。”如此等等,没有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猪场病原的检测,就根据所谓的经验,制定其他猪场的防疫程序,这是经验主义对待疫苗防疫的观念。
以上对疫苗在猪病防控中的作用的认识都是不正确、不科学的。以此观点指导猪场疾病防控,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下面就以上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为猪场确定正确的疾病方案提供参考。一是如何科学防控传染病;二是猪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三疫苗防疫力的实际情况;四是建立猪场健康养殖体系,科学使用疫苗。
1 科学防控传染病
由经典的传染病防控理论得知,传染病传播流行分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防控传染病是针对引起流行的几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达到控制病原传播,最终净化病原的目的。总的防控原则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其中疫苗免疫只是保护易感群体,只是针对保护易感动物这个环节。如果要有效防控或者净化传染病还必须结合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而事实上在防控传染病的过程中,很多人违反了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原则,过分依赖疫苗忽略控制传染病的其他两个环节,或过分轻视疫苗,一味的强调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即所谓的生物安全管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猪场疫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控传染病必须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易感畜群的免疫力三个环节上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控制流行[1]。
2 猪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
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动物,其主要作用为:接种疫苗后猪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猪只避免強毒的感染;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野毒在体内的复制,降低野毒的排出量,接种疫苗的猪在临床上不出现临床症状或者不再死亡;另外,父母本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強毒通过精液、胚胎等垂直感染子代的程度,降低子代感染強毒的风险。但由于猪机体客观上存在差异,而且猪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等因素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力,所以接种疫苗的保护率与人的期望值存在客观差距。
2.1 猪个体疫苗免疫应答力不同 猪群中由于遗传差异、母源抗体水平差异等各种原因带来的差异,致使疫苗免疫的群体中个体产生的免疫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猪群中客观存在[1]。一般情况下猪群中免疫力的差异由离散度表示,离散度愈大,很高水平和很低水平个体所占的比例就愈大,带来的问题也愈多[2]。如检测抗体水平,健康稳定的猪群离散度值较小,抗体检测值的个体常呈正态分布:即大部分个体为中等水平,一小部分为很低水平,而另一小部分为很高水平。但离散度越大,抗体很高和很低的占的数量就越多,如果猪群中有強毒存在,或者通过引种等方式从外面引入强毒,则抗体水平低的个体就可能被感染,并大量复制、排出,感染群体中免疫力低的个体。为此只通过接种疫苗切断強毒传播的途径是不可能的。所以防止強毒进入疫苗免疫群体非常重要,完全依靠疫苗就可以确保猪群不被強毒感染是不可能。
2.2 影响猪免疫应答力的其他因素 (1)猪群带毒是降低疫苗保护率的重要因素:母猪持续感染与仔猪胎盘感染是引起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经胎盘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猪往往成为持续感染者,可长期带毒、排毒,其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3]。疫苗并不能清除群体中已经存在的強毒感染,相反的強毒会削弱疫免疫力,影响疫苗正常免疫力的产生。強毒中和疫苗免抗体的能力很强,接种疫苗的带强毒个体,疫苗抗体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致使带毒猪继续排毒,造成免疫群体病毒的隐性传播。如果猪群隐性带毒猪,接种疫苗后,在疫苗的刺激下,有可能会激发疾病的发生或流行。这种情况在生产中并不少见,如不打疫苗看起来没病,打了疫苗反而发病了。这种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放映了打疫苗的作用,即提前激发识别带毒猪,并尽早淘汰,从而消灭传染源。当然,如果是疫苗质量存在问题,则是另当别论了。(2)強毒传播的几个主要途径:切断外面強毒的传播途径对保障猪群不被強毒感染非常重要,而病原的传播途径比较多,比较重要途径有以下几个:①引种,外面种猪携带病原,通过引种的方式引入是病原传播的主要途径。带毒种公猪经交配或经人工授精将病毒感染传播给母猪使之成为带毒母猪,然后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4]。为此猪场引种的前提和关键是种猪一定要健康,一定不能携带危害较大的病原,如CSFV(猪瘟病毒)、PRV(伪狂犬病毒)、PRRSV(蓝耳病病毒)等。②人员、运输工具传播和空气传播,其中空气传播很难控制,特别是在一个养殖密度比较大的区域,如果没有空气过滤技术,切断空气传播很困难。猪场选址特别重要,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忽视。(3)影响免疫应答力的饲料因素:提高猪免疫应答力也是提高免疫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影响猪免疫应答力的因素很多,其中饲养营养是否全价其中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目前的饲料营养配方和配制技术满足猪生产和生长需要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知名企业提高的饲料。对于目前饲料企业为迎合猪场生产追求“快长”的需要,配制的饲料蛋白能量过高,其排泄物造成环境的污染,则是另外的话题。影响猪免疫应答是饲料的霉变,特别是玉米和麸皮的霉变,在生产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4)影响猪免疫应答力的环境因素:①适宜的生长环境也是影响猪只免疫应答的重要因素,饲养环境就是通常说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特别是低温潮湿和闷热潮湿的环境对产房的中母猪和仔猪影响很大,潮湿的环境为病原性细菌的大量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猪群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生产中比较常见的症状是在潮湿的产房环境中,仔猪腹泻不止,7日龄内死亡率较高。圈舍空气污浊也可以降低猪只健康水平和免疫应答力,生产中比较明显的症状是猪的呼吸道炎症和猪“红眼病”,每年秋末至第二年的春末,圈舍为保温关闭门窗,舍内空气污浊,刺激污浊的空气造成猪群呼吸道炎症,猪咳嗽较普遍;猪大多结膜发红眼窝处有明显的“泪痕”,体温一般正常或稍有升高,采食量降低。使用平喘消炎的药物如:替米考星、强力霉素等,3~7d后效果明显,猪咳嗽减轻,采食量逐渐上升,不过停药后2~3周,又恢复。污浊的空气在临床上表现明显的是咳嗽和“红眼病”,实质上对猪抗病力包括疫苗接种后的应答都有削弱或降低的作用。如何在既保温又能有效的通风换气,是黄淮流域养猪面临的矛盾,笔者认为在母猪舍或育肥舍通风应优先考虑。②运动、光线和饮水问题。一些场证实繁殖种猪在舍外运动中饲养,可以提高母猪的发情和受胎率,减少趾踢病的发生。“万物生长靠太阳”,运动和阳光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提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饮水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猪喝上清洁的水,目前一些猪场的排污还没有完全达标,有些场还是在自己场内消纳,猪场区域内的浅层地标水已被污染,水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已严重超标,污染的水被猪饮用对猪的健康造成一定损害,比较明显的症状是,断奶后仔猪腹泻不止,使用治疗腹泻的药品,可以减轻腹泻症状,但停药后恢复。二是让猪充分饮水,目前的鸭舌状饮水器一方面造成水大量流失,另一方面不符合猪的生活习性,饮水量不足,满足不了猪的生理要求,降低猪的抗病力。建议使用碗状饮水器。③提高猪群疫苗接种的保护率,还要及时淘汰“老、弱、病、残、僵”五个类型的猪,因为这些猪往往抗病力较小,強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综上所述,无论是切断強毒传播途径,让猪不染病,还是饲喂全价的饲料,让猪吃的好;无论是给猪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猪住的舒适,还是加强圈舍空气流通,让猪呼吸清洁空气;无论是让猪接收阳光的照射,还是让猪喝上充足洁净的水,都可以提高猪的健康水平,提高疫苗接种的成功率,降低強毒感染猪个体的数量和群体的风险。
3 疫苗免疫力的实际情况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疫苗免疫能产生不再感染的免疫力。出现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对疫苗免疫产生的免疫力的认识有偏差,认为猪在用接种某种病的疫苗免疫后,就不可能再感染该病的病原体,不会再发生该病,也就是说疫苗免疫产生了不再感染的免疫力。但实际上在所有的疫苗中,不能产生不能感染的免疫力,也就是说动物免疫了一种疫苗后还能感染该病原,并在其中繁殖排出[5]。目前只有预防人类天花的牛痘疫苗,能产生这种不再感染的免疫力,也就是一次接种终生具有免疫力。在动物疫苗中,只有牛瘟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十分坚强,与牛痘疫苗相似( 虽然达不到牛痘疫苗那样产生不感染的免疫力),这是牛瘟成为人类全球消灭的第一个动物传染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
3.1 疫苗并不能产生不能感染的免疫力 (1)对疫苗产生免疫力的评价分为临床保护和感染保护两个层次。临床保护是保护不发生死亡或不出现临床症状,感染保护是免疫动物在强毒攻击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能力(载毒量)下降和排出持续时间缩短。按照这种评价标准,牛痘疫苗的临床保护率100%,感染保护率100%,而其他的所有疫苗都达不到这个标准,有的临床保护率虽达到100%,但感染保护力肯定达不到,而大多数疫苗的临床保护率达不到100%,感染保护率就更差[1]。(2)大多数疫苗只能产生不发生临床疾病的免疫力,因此疫苗的作用就是防止和减少临床疾病造成的损失,同时也降低免疫动物在强毒攻击时强毒在体内复制的能力。所以猪群携带某种病原特别是病毒性的病原,接种疫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维持猪场生产稳定,减少临床发病猪的数量,但接种疫苗并不能确保100%的猪只不发病,而且并不能通过接种疫苗确保100%的猪只不被野毒感染。另外种猪猪群携带病原,接种疫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其子代感染病毒的风险,并不能完全阻断病原传播,所以净化病原应该在传染病的三个传播环节上一起做,形成合力,才有效果。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不仅其临床保护率差别很大,而降低强毒复制的保护率差异可能更显著。总之,仅仅依靠接种疫苗就确保猪只把发病或不被野毒感染的思维和方法是不正确的。
3.2 病原体类型复杂疫苗免疫有其局限性 (1)有的病原体有很多血清型,各型之间完全没有交叉保护或交叉保护很差,如FMDV(口蹄疫病毒),我国流行的有O/Asia1/A三个主型,互相间交叉保护力很低[6]。链球菌,有35个血清型,致病型的血清型在1~9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2)有的病原体变异很快,疫苗对新出现的变异型交叉保护比较差,如PRRSV,病毒发生变异,原来的经典毒株的疫苗对变异毒株的保护力较差。(3)病原体类型有其复杂性,而且接种疫苗如与猪群携带的病原不相符,则免疫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疫苗的选择非常重要,而且猪场一旦选择使用疫苗后,经过生产证实猪场生产稳定,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跟换,尤其是不应跟换其他毒株的疫苗。切忌猪场同时使用不同毒株的疫苗,如PRRSV疫苗,繁殖种猪使用经典毒株,而仔猪使用变异毒株。
3.3 猪用疫苗市场混乱也是影响疫病防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合法的疫苗生产企业有100多个,而且生产企业还在不断增加,数量庞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为养殖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同一种病原体不同的企业生产的疫苗毒株不同,如PRRSV疫苗,国产经典毒株有CH-1R株、R98株,进口疫苗V2332株;变异毒株有HUN4-F112株、TJMF92株、JXA1株等。养殖企业选择哪个企业生产的比较困难。生产企业为推销自己的产品,拼命的找卖点,找概念包装产品,大谈特谈产品的优势,最后讲的养猪企业不知道使用什么疫苗了。严格讲养猪企业需要通过疫苗质量评价体系选择适合本场的优质疫苗,目前除了广东温氏和河南牧原等少数特大型养猪企业做了这方面的工作,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做。有一部分企业也仅是通过检测抗体和一段时间生产观测判断是否可以使用。在生产中也存在感觉进口疫苗质量比国产的好,用着放心,就用进口的,或者感觉某某企业的好,就用那个企业的产品。猪场生产如果出现问题,就怀疑产品质量有问题,就更换疫苗。实际上企业使用什么疫苗,要经过严谨科学的选择而确定。场内要接种哪种疫苗或使用哪种毒株的疫苗,首先要经过猪场病原检测分析,确定猪场存在哪种致病性病原,然后确定病原的毒株类型,选择适宜的疫苗。个人观点,细菌性病原血清型较多,防疫效果一般,在生产中最好少用。另外最好与疫苗厂家合作,对使用疫苗后的效果做全面的评价。目前有些猪场疫苗使用比较混乱,场内一种病毒,使用的疫苗有多种毒株,如PRV(伪狂犬病毒)场内同时使用Bartha-K61株、HB98株,PRRSV同时使用HUN4-F112株、V2332株等。有些企业用了一段时间一种毒株,禁不止疫苗厂家销售的攻势,更换其它毒株。导致各种毒株场内并存,致使哪一种疫苗毒株在场内不能形成优势毒株。如此使用疫苗违背了疫苗接种防控传染病的基本要求,会给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而且多种毒株并存,还存在毒株重组的风险。目前在国家没有硬性规定某个区域必须同时接种某种毒株的情况下,本场内首先应该固定一种毒株的疫苗,让本场的某种疫苗毒株在场内成为优势毒株,把猪场生产隐患降低到最低水平。
4 建立猪场健康养殖体系,科学使用疫苗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的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一批大型的养殖集团正逐步建立自己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体系,如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与疫苗企业质量检验平台相接轨的疫苗质量评价平台。但大多数企业还没启动这方面的工作。猪场疾病防控要根据本场的情况,建立健康养殖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科学合理的使用疫苗。
4.1 建立健康养殖体系一方面根据流行病传播的途径,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或避免猪群感染強毒的风险;另一方面,根据猪的生活习性和生理需求,为猪生产、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免疫应答力,减小猪群免疫力低下猪的数量,提高疫苗接种的保护率。
4.2 确定猪场致病病原是制定防疫方案的前提 (1)由于目前我国种猪在全国范围内频繁流通,商品猪是活体销售,造成我国猪病病原体在全国范围内交叉感染,为此猪场在制定防疫程序时最好与科研院所或大学合作,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确定猪场的主要病原,在此基础上经过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类型,最后确定猪场使用的疫苗的类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疫苗生产企业提供的免疫程序是一个参考程序,并不一定与本场的病原情况相符合,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免疫程序。如PRV阳性场与阴性场防疫程序不同;PRRSV不稳定场、PRRSV阳性稳定场以及阴性场的防疫程序不同,猪场流行的是PRRSV经典毒株或变异毒株,使用的疫苗也不相同。(2)还有一种病原疫苗防1次还是2次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病原阳性场,应做两次基础免疫。第1次免疫为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一般较长,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而且母体中的IgM不能通过胎盘,不能阻断或减低病原通过胎盘对胎儿的感染。第2次免疫为再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一般较短,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主要是IgG,其他还有IgM,IgA,IgE。并且抗体持续时间长,能通过胎盘保护胎儿[7]。PRV阳性场妊娠母猪最好在分娩前做两次免疫,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胎儿在子宫内感染病原。初生仔猪1日龄滴鼻,阻断PRV通过呼吸道感染的途径,然后根据母源抗体的消减规律确定肌注免疫时间。PRV阴性场,在没有做到空气过滤等完全的生物安全管理的情况下,仔猪在适宜的时间接种1次就可以。因此对于疫苗企业推荐的疫苗防1次还是2次的问题,应根据猪场病原情况而定。
4..3 通过母源抗体和疫苗免疫后抗体的消减规律,确定疫苗免疫时间 仔猪第1次的疫苗接种时间应根据母源抗体消减情况和不同疫苗产生保护力的时间而定,如CSFV,母源抗体在35日龄降低到临界点,而CSFV疫苗接种产生保护率的时间为3d,该猪场CSFV首免为时间为32日龄。同样首免和二免间隔的时间,因猪群的健康状况不同而不同,养猪企业应与科研院所、大学合作,根据实验室测定的结果,确定本猪场的防疫程序。
综上所述:疫苗免疫虽然可以提高动物群体的免疫力,减少或降低強毒感染猪群的风险或数量,但这是传染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强毒病进入免疫群体,尽力降低强毒的污染量。防止强毒病进入需要靠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这是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疫苗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易感动物的免疫力三个环节上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
[1] 何海蓉. 正确评价疫苗作用科学合理使用疫苗[J]. 中国兽药杂志. 2013: 47(11):1-4.
[2] 刘秀梵. 兽医流行病学第3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124-144.
[3] 王琴, 猪瘟防疫失败主要原因的解析[J]. 中国兽医杂志. 2005: 41(6): 61-63.
[4] 王在时. 我国猪瘟长期存在的根源及综合防控措施[J]. 猪病防控. 2012(11): 31-33.
[5] HU S, MA H, WU Y et al.A vaccine candidate of attenuated genotype VII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generated by reverse genetics [J]. Vaccine, 2009, 27(6): 904-910.
[6] 万遂如. 猪口蹄疫防控技术[J]. 今日畜牧兽医. 2014(3).
[7] 杜念兴, 兽医免疫学第2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07-113.
S851.33
A
1007-1733(2015)11-0078-03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