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奶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5-12-21杨培培刘萌萌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266100
张 倩 杨培培 刘萌萌 (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66100)
疾病防治
崂山奶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张 倩 杨培培 刘萌萌 (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66100)
羊巴氏杆菌病也称羊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日前笔者接治一起并确诊为羊巴氏杆菌病的病例。
1 发病情况
今年8月份,青岛城阳某养殖户饲养了10多只崂山奶山羊,由于天气多变,忽冷忽热,羊群陆续发病,羔羊多为急性死亡,成年羊则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畜主曾用过青霉素、头孢类药物以及地塞米松,病情未见好转。
2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流黏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后期腹泻。病羊常在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病期2~5d,慢性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不思饮食,除有严重呼吸道症状和腹泻外,还有角膜炎,有时颈部和胸下部发生水肿,临死前极度衰弱,体温下降。
3 剖检病变
病变主要在胸腔器官和肝脏上。胸腔中集有大量淡黄色浆液,肺充血、淤血、颜色暗淡,体积肿大,肺间质增宽,个别的在局部肺浆膜下积有液体,有波动感,肺切面外翻,流出淡粉红色泡沫样液体。少数死亡病例肺急性扩张,边缘变钝,触压如海绵样,伴有充血。肺门淋巴结肿大,颜色暗红,切面外翻,流出淡红色液体。多数病例在气管中充有泡沫样液体,心包膜内积有浑浊的黄色液体,心肌扩张,有的在冠状沟脂肪处有针尖状出血点。肝脏淤血,表面散有灰白色米粒大小的坏死灶。
4 实验室诊断
(1)取典型病变的肺门淋巴结、肝脏及心血涂片,瑞氏染色,可明显见到两极浓染的小杆菌,有荚膜。(2)将病变组织接种培养基,37°C培养24h,血液琼脂培养基可形成灰白色、圆形、湿润、半透明样小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麦康凯培养基无菌落生长。挑取菌落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3)将该菌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试验管,经37℃培养24h观察。结果见附表。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巴氏杆菌病。
附表 生化试验结果
5 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药敏试验方法,对10种抗菌药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乳酸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曲松钠、磺胺嘧啶钠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6 防治措施
6.1 无害化处理和消毒 发现病羊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病死的羊只进行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对全部羊舍进行全面彻底清扫,饲养工具进行清洗。场地和圈舍可用3%的火碱溶液或5%漂白粉或10%石灰乳进行消毒,用百毒杀、来苏儿、碘伏轮换带羊喷雾消毒。
6.2 免疫接种 对全部羊只肌肉注射羊巴氏杆菌高免血清,每只羊50mg/d。必要时,12h后可再进行1次注射。
6.3 治疗 首次用药须倍量且足够疗程。用丁胺卡那霉素10mg/kg,肌肉注射,12h 1次,连用5d,体温升高者可服用氟尼辛葡甲胺降温。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重症病例配合强心补液,有利于病羊恢复。经上述措施进行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1周后病羊基本恢复正常。
7 小结
(1)畜主在使用其他抗生素时,给药1~2次不见效就急于改换药物,在使用地塞米松时,骤然停药,导致病原复发或病症加剧,必须引以为戒。(2)羊巴氏杆菌病通常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或磺胺类药物等,但该病例药敏试验显示这些药物抗菌效果不理想,在临床用药时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作为指导。(3)羊巴氏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当饲养环境差、天气突变、冷热交替等原因均可造成羊抵抗力下降,病菌趁机侵染,而引起羊只发病。因此,生产中应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圈舍内外粪便及异物,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饲喂优质的饲草及饲料,给羊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S858.27
B
1007-1733(2015)11-0019-01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