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评价
2015-04-05王科锋,孙柳静,朱喜山
经尿道电切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评价
王科锋, 孙柳静, 朱喜山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 经尿道电切术; 膀胱灌注; 表柔霉素
腺性膀胱炎(CG)是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样反应性病变,被认为是潜在的癌前病变。近年来由于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及病理活检技术的普及,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目前治疗上多采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以及抗癌药保留膀胱灌注等措施。本科自2009年3月—2014年10月对3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手术,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表柔比星治疗,定期随访6~24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6.2岁。病程6个月~3年。主要症状为下腹隐痛及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与血尿,其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20例(57.1%),镜下血尿12例(34.9%),肉眼血尿2例(5.7%),下腹及会阴痛7例(20%)。膀胱镜下见膀胱黏膜呈滤泡样改变21例,呈乳头瘤样改变10例,呈慢性炎症改变4例。病变部位位于膀胱三角区17例,膀胱颈部9例,三角区及颈部5例,呈弥漫性病变1例。所有35例患者均经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
1.2 治疗方法
本组35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采用美国顺康电切镜,电切功率120 W,电凝功率80 W。电切时切除所有可见病变组织及周围1 cm正常膀胱黏膜,切除深度至浅肌层,以确保病变黏膜被彻底铲除。术后留置导尿3~7 d。术后1周开始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表柔比星50 mg+生理盐水40 mL,每周1次,共8次。术后3~6个月复查膀胱镜,对可疑复发者做组织活检,了解病变愈合及复发情况。
1.3 疗效判断
膀胱镜检查、组织活检、尿常规检查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正常、膀胱镜复查及活检无异常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偶有镜下血尿、膀胱镜复查可见膀胱三角区或颈部黏膜有轻度充血、少许滤泡,病理活检正常者;无效:症状未明显改善或改善后症状复发、膀胱镜复查可见异常黏膜,活检报告腺性膀胱炎提示复发。临床治愈和好转合称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2结果
本组35例患者经尿道电切手术均获成功,全部患者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出血及膀胱穿孔等手术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4~10 d, 平均住院时间6 d。定期随访6~24个月。治愈24例(68.5%), 好转8例(25.7%), 无效1例(2.9%), 2例(5.9%)复发,再次行电切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有复发。
3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反应性增生及化生的疾病,1968年国外文献[2]报道其患病率为0.9%~1.9%,但近年来其临床报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且研究显示腺性膀胱炎可能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种癌前病变[3-4]。因此,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对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去除病因、切除病灶和预防复发。首先通过控制感染和解除梗阻消灭致病因素,然后采用经尿道膀胱病损黏膜电切术切除全部病变黏膜及相邻的正常黏膜,最后辅以丝裂霉素c等化疗药物膀胱内灌注治疗并预防复发。
腺性膀胱炎的病变深达可达膀胱固有膜下层,因此在电切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操作。相关体会有: ① 了解病变部位,根据病变的类型,累及的深度和范围以明确电切去除范围; ② 切除深度达正常浅肌层,切除范围应超过病变范围2 cm, 电切应均匀,彻底; ③ 对于膀胱镜下表现为散在滤泡的可视情况逐个电灼,以防膀胱创面过大; ④ 术中应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⑤ 术后应留置三腔气囊尿管3~7 d, 并保证通畅。
腺性膀胱炎的另一病灶特点为多中心性,单纯手术并不能完全去除残留、散在病灶[5],尤其肉眼所不能及的卫星病灶有潜在复发可能。因此膀胱灌注可使化疗药物直接与病变细胞接触,作为腺性膀胱炎手术后的重要补充,以达到消除残留病灶、减少复发并防止恶变的目的。本文采用表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表柔比星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直接嵌入DNA核碱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形成,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疗效近似于阿霉素或略高,但对心脏的毒性较小,且灌注后极少经膀胱壁吸收,对肝肾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少。本组32例患者均于经尿道电切术后1周开始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表柔比星50 mg+生理盐水40 mL, 每周1次,共8次。少数患者有局部膀胱刺激症状及轻微血尿,经积极休息、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经过6~24个月定期随访,治愈24例(68.5%), 好转8例(25.7%), 无效1例(2.9%), 2例(5.9%)复发,总有效率达94.2%, 其中复发患者再次行电切治疗后痊愈。因此,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可以作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的病理机制及生物学意义尚未完全明了,过多的抗癌药灌注可能导致“过度治疗”[6], 因此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疗法仍需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检验,对于适应证的选择需要谨慎。
参考文献
[1]Huang S S, Li W D, Huang G X, et al.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combiningwith intravesical mitomy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ystitisglandularis[J]. J Clin Urol, 2007, 7(22): 528.
[2]Semins M J, Schoenberg M P. A case of florid cystitis glandularis[J]. Nat Clin Pract Urol, 2007, 4(6): 341.
[3]Pantanowitz L, Otis C N. Cystitis glandularis[J]. Diagn Cytopathol, 2008, 36(3): 181.
[4]Lancelin F, Anidjar M, Villette J M, et al. Telomerase activity as apotential marker in preneoplastic bladder lesions[J]. BJU Int, 2000, 85(4): 526.
[5]黄树声, 李伟东, 黄桂晓.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7): 527.
[6]汤昊, 孙颖浩. 腺性膀胱炎及其诊治[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 23(9): 715.
收稿日期:2014-12-16
中图分类号:R 714.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5-182-02
DOI:10.7619/jcmp.2015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