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肺化瘀固肾汤加减治疗肺胀71例

2015-04-05

中医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葶苈子肺胀胸片

王 勇

(唐河县城关镇卫生院,河南 唐河 473400)

·临床研究·

清肺化瘀固肾汤加减治疗肺胀71例

王 勇

(唐河县城关镇卫生院,河南 唐河 473400)

目的:观察清肺化瘀固肾汤加减治疗肺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肺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清肺化瘀固肾汤(麻黄、半夏、瓜蒌、葶苈子、桔梗、茯苓、杏仁、陈皮、黄芩、生黄芪、党参、白术、防风、桑白皮、蒲公英、甘草、大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当归、川芎、桃仁。水煎,1 d 1剂。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30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2.96%;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00%。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瘀固肾汤加减治疗肺胀疗效显著。

清肺化瘀固肾汤/治疗应用;肺胀/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临床观察

目前,我国老年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胀就是其中之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致肺气壅滞,呼吸受阻的一种病证。临床症见咳嗽痰多,憋闷如塞,喘息气促;或心悸,唇甲紫绀,浮肿等。该病牵涉脾肾等多个脏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抗生素药物的运用使本病得到了有效地治疗,但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紊乱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2011年1月—2014年10月,笔者采用清肺化瘀固肾汤加减治疗肺胀71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2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1例,男51例,女20例;36~55岁19例,56~70岁以上52例;病程最短6 a,最长29 a。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36~55岁15例,56~70岁以上35例;病程最短5 a,最长30 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1]标准。有长期慢性喘咳病史,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急性发作时,在原有咳嗽、咯痰的基础上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多为脓痰或黏液脓痰,烦躁,面色晦暗,脘腹胀满。体检可见桶状胸,闻及肺部哮鸣音或湿性啰音。肺功能检查示: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X线检查示:早期X线胸片无明显变化,日久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排除具有咳、痰、喘的其他肺部疾患,如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心功能不全等。症状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症状评分标准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清肺化瘀固肾汤,药物组成: 麻黄9 g,半夏10 g,瓜蒌12 g,葶苈子9 g,桔梗12 g,茯苓15 g,杏仁12 g,陈皮10 g,黄芩15 g,生黄芪20 g,党参9 g,白术12 g,防风6 g,桑白皮10 g,蒲公英18 g,甘草3 g,大枣3枚。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当归9 g、川芎15 g、桃仁10 g。加减:咳甚,加百部、苏子、紫菀;痰热甚,加石膏、鱼腥草;外感寒邪,加细辛、桂枝、干姜;热结便秘,加大黄、芒硝;水湿淫侵者,加五加皮、泽泻、猪苓、附子;意识朦胧、烦躁不安,加橘红、竹茹、胆南星、石菖蒲;肝风内动,加全蝎、钩藤、羚羊角;肺肾气虚者,加人参、蛤蚧、五味子;痰瘀阻滞脉络,加水蛭、赤芍、红花。水煎,1 d 1剂。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病情稳定后可做成水丸继服,最少服用3个月。对于肺胀急性发作期,病情较重者,可给与抗菌药物、吸氧等配合治疗。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片显示病灶吸收较好,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胸片提示病灶部分吸收,症状积分减少≥69%。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少量改善,胸片提示病灶部分吸收少,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胸片提示病灶吸收不明显,甚至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5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 讨 论

“肺胀”一词首见于《灵枢·胀论》,曰:“肺胀者,虚满而喘。”阐述了肺胀的临床症状;《丹溪心法·咳嗽》曰:“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说明肺胀主要是久病肺虚,痰挟血瘀,阻碍肺气气机所致。《类证治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说明肺胀根本病机为肺、脾、肾3脏功能失常,津液输布受阻聚而为痰。痰阻又可阻碍气机,血行受阻而停滞成瘀血,互为因果,相致为病,治当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活血化瘀、扶正固本。

方中麻黄入肺、膀胱经,宣肺平喘,乃肺经专药;杏仁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半夏燥湿化痰消痞,尤善除胸中痰涎;瓜蒌清热痰,宽胸散结,又可通便;桔梗祛痰排脓,载诸药上行,开肺气而通二便;葶苈子辛苦、大寒,《本草纲目》曰:“肺中水气贲郁满急,非此药不能除。”这正是葶苈子“肺主治节”“行血”的妙用[3];茯苓配半夏淡渗利湿、降逆化痰治其标,健脾和中,除湿治其本;陈皮尤专理气健脾,与半夏相伍,理气和胃之效更优,二者相须为用,燥湿化痰之力更强,痰除而气自下[4];黄芪、防风、白术、党参益气固表,是玉屏风散加党参增强扶正固本之功;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用黄芩、桑白皮、蒲公英等清肺化痰;当归、川芎补血活血,《本草汇言》曰:川芎为“上行头目……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诸药合用,气顺痰消,血畅本固。

长期慢性肺系疾病是肺胀形成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病久必瘀。气逆、痰饮、瘀血是肺胀的重要病机,互为因果,瘀祛气顺而痰易消。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的药,常使疗效提高,因为活血化瘀药可缓解支气管的痉挛,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微循环障碍及血黏度,使血液通畅,有效恢复肺功能,预防肺的纤维化。活血祛瘀药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治则[5]。此外,当归的有效成分蒿本内酯在松弛气管平滑肌的同时,还可促进痰液的排泄[6]。

[1]周仲瑛,金实,李明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9-12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高晓红.肺胀从痰瘀论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79.

[4]覃文慧,杨珂,黄思诗,等.中医治疗肺胀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9):341-344.

[5]吴启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58-1359.

[6]王再谟,傅荣周,唐章全.现代中药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3-0029-02

R256.14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3.15

2014-12-31;

2015-01-26

猜你喜欢

葶苈子肺胀胸片
葶苈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葶苈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北葶苈子炮制前后对H2 O2 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
看X线胸片的六大要点你掌握了吗?
5种炮制方法对南葶苈子脂肪油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咳嗽方和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