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预防非甾体类药物所致消化性溃疡
2015-04-04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蔡 飞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临床中特别普遍的一种疾病[1],一些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应用非甾体类药物进行治疗,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大部分患者长时间应用该类药物后会产生饱胀不适、返酸、嗳气、腹部隐痛等临床症状,特别是可能并发消化性溃疡,严重时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提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预防消化道溃疡的有效措施,现选择接受非甾体类药物治疗的66例患者,进一步了解质子泵抑制剂对预防消化道溃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非甾体类药物治疗的66例患者,运用计算机将其按照1∶1比例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研究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6~79岁,平均(61.54±6.03)岁。对照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44~78岁,平均(62.32±5.95)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33例患者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未采取预防措施。研究组:33例患者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预防治疗。质子泵抑制剂选择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2),应用剂量为20.0 mg,每天1次至隔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2]。
1.3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反酸、嗳气、上腹疼痛、消化性溃疡等临床症状,并详实做好每一项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运用χ2检验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概率为6.06%(2/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3.33%(1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均没有肝、肾功能异常现象。
表1 两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例(%)]
3 讨论
非甾体抗感染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镇痛、解热等[3],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的临床治疗中,是药物处方中应用量最大的一种药物。但是长时间应用非甾体类药物对患者的胃肠道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使胃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最常见的、最严重的为消化性溃疡、出血,这些症状起病时比较隐匿,病情较为严重,病死率也比较高。非甾体类药物对胃肠道黏膜上皮造成的损害机制主要是:增加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局部通透性,使中性粒细胞被激活产生炎性反应。对环氧合酶-1产生抑制作用,降低PG的分泌,从而使胃黏膜血供降低,对黏膜的碳酸盐释放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造成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因此,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提高非甾体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重点。
现阶段,临床中一般采取质子泵抑制剂药物进行预防干预。质子泵抑制剂能够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合成终末阶段的关键酶H+、K+、ATP酶,让该酶发生不可逆性的失活,以至于壁细胞中的H+无法转移到胃腔内,对胃酸的分泌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具有超强的抑酸作用,并且作用时间相当持久,能够有效预防或治疗消化性溃疡。本次试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概率为6.06%(2/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3.33%,并且其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小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预防非甾体类药物所致消化性溃疡,对胃肠道黏膜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降低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充分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郑力搏,张晓岚.质子泵抑制剂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6(11): 2274.
[2] 陈会松,叶国良,程德希,等.质子泵抑制剂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溃疡性再出血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5(11):1769.
[3] 王芳芳,宋丰前,沈建冲,等.替普瑞酮对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7):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