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2015-04-04杨团峰刘蕊郭淮莲赵军姜红
杨团峰,刘蕊,郭淮莲,赵军,姜红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2北京国立柏林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患者男,36岁。主因“智能发育迟滞30 a,行走不稳、全身震颤伴构音不清6 a”于2013年11月26日收入院。30年前患者上学时学习成绩欠佳,计算、读写、抽象思维等能力差,反应较同龄儿迟缓。6年前发热后出现行走不稳,走路踩棉花感,易跌倒,伴全身震颤,活动时明显,伴构音不清,表现为语音低缓、声音颤抖,于当地医院完善腰穿(具体结果不详)后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给予激素治疗(具体剂量不详)后体温降至正常,但行走不稳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近6年来上述症状逐渐进展,自述“感冒”时症状加重明显,病程中不伴尿便障碍。既往有吸烟史,无饮酒、肝病史、黄疸史、类似疾病家族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构音不清,反应迟缓,计算力差。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四肢肌力Ⅴ级,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双侧上、下肢腱反射均阳性,双侧Babinski征可疑阳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检查: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凝血分析、甲功、HBsAg、抗 HCV、抗HIV、梅毒抗体、腹部超声、头颅MRI平扫均未见明显异常。腰穿压力95 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阴性,IgG指数1.15(参考值 <0.85),IgG 鞘内合成率6.85 mg/24 h(参考值<7.0 mg/24 h)。血清铜蓝蛋白(参考值 22.0 ~58.0 mg/dL):21 mg/dL(第1 次),20.6 mg/dL(第2次),17.3 mg/dL(第 3 次)。血清铜(参考值 11.00~24.00 μmol/L):9.24 μmol/L(第 1 次),12.35 μmol/L(第2 次),11.65 μmol/L(第3 次)。24 h 尿铜:105.8 μg/24 h(参考值 15 ~30 μg/24 h)。眼科检查未见角膜色素环(K-F环)。进一步完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相关基因检测均阴性,肝豆状核变性(WD)相关基因检测:第12号外显子R952K杂合突变,第16号外显子V1140A杂合突变。最终诊断为WD,予硫酸锌治疗后症状好转。
讨论: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1/30 000~1/100 000[1];其致病基因 ATP7B 定位于 13q14.3,编码一种含1 411个氨基酸的P型铜转运ATP酶。ATP7B基因突变导致P型铜转运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血清铜蓝蛋白合成减少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 K-F 环等[2]。
W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被误诊。本例患者6年前发热后病情急性加重,结合腰穿结果外院曾诊断“急性脊髓炎”,予激素治疗后体温下降,但行走不稳等症状未见缓解。同时该患者锥体系、小脑受累体征显著,需考虑SCA可能,但其无阳性家族史,且SCA相关基因检测均阴性,不支持。尽管该患者肝功、腹部超声均正常,未见角膜K-F环,无阳性家族史,均不支持WD,但连续3次查血清铜蓝蛋白均降低,且1次血清铜降低,24 h尿铜增高,仍需考虑WD可能。
目前普遍认为,直接检测ATP7B基因突变是进行WD基因诊断最可靠的方法。ATP7B基因含21个外显子,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复杂多样,至今已发现300余种基因突变,欧洲人主要以H1069Q变异为主,亚洲人最常见的突变为R778L,R778L也是目前国内公认的中国人WD的突变热点[3~5]。已有文献报道,WD患者存在第12号外显子R952K杂合突变,第16号外显子V1140A杂合突变,因此结合基因检测结果,支持WD诊断。有必要对该患者的直系亲属同样筛查WD基因检测,但本例患者家属拒绝。
WD是少数几种可治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治疗药物有两大类,一是络合剂,能促进体内铜离子排出,如青霉胺、二巯丙磺酸钠、二巯丁二酸钠等;二是阻止肠道对外源性铜的吸收,如锌剂、四硫钼酸盐。由于青霉胺疗效肯定,药源充足、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目前在我国仍作为治疗 WD的主要药物[2]。WD晚期治疗基本无效,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极为重要,基因检测是诊断WD的有效手段之一。
结合本例患者,我们认为WD病情可以在发热后急性加重,对于存在锥体外系受累表现的患者,即使“急性加重”也应警惕WD的可能。
[1]Ala A,Walker AP,Ashkan K,et al.Wilson's disease[J].Lancet,2007,369(9559):397-40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8):566-569.
[3]杨静芳,梁秀龄,马守忠,等.7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ATP7B基因七种新突变的发现[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0):673-677.
[4]李新华,张欣欣.肝豆状核变性诊疗进展——美国肝病学会诊疗指南专题报道[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2):222-229.
[5]Wu ZY,Wang N,Lin MT,et al.Mutation analysi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otype and phenotype of Arg778Leu mut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Wilson disease[J].Arch Neurol,2001,58(6):97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