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彭治疗胃脘痛经验
2015-04-04刘立华指导
谭 平,管 波,刘立华(指导)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404000)
李寿彭系中医主任医师,从医五十载,治疗胃脘痛颇有经验,现介绍如下。
1 病因首重饮食情志
导致胃脘痛的病因很多,李老尤其强调饮食和情志。饮食肥甘厚味,加之辛辣烟酒、暴饮暴食、贪凉饮冷等导致脾胃运化不及或不利,寒、热、食、湿等阻滞中焦,中焦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另外,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而发胃脘痛。
2 病位不离肝脾胃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主运化,以升为顺;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主受纳,以降为顺。二者相辅相成,以化生水谷精微,斡旋中焦气机。《素问·太阴阳明论》言“阳道实,阴道虚”,后世医家由此衍生出“实责之阳明,虚责之太阴”的观点,而清末医家林佩琴总结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经验便有脾胃二脏分治之法[1]。由此可见,胃脘痛与脾胃俱相关。肝属木,脾胃属土,肝有余则可克伐脾胃,脾胃不足,则肝可乘虚而侮之。由此可见,肝与胃脘痛的发病密切相关。叶天士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变之所。”而《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案共49案,其中有16案是从肝论治或肝胃同治的病例[2]。
3 以虚实论治
李老将胃脘痛分为虚实二端,虚者包括脾胃气虚、脾胃阳虚、中气下陷、胃阴亏虚四型。前3型治以温中健脾,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气虚明显合四君子汤加减,阳虚寒象明显合良附丸加减,中气下陷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胃阴亏虚者治以益胃养阴,方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实者包括寒盛、热盛、湿困、食积、肝郁、瘀阻,多相兼为病,李老多自拟腹痛宁(吴茱萸、黄连、芍药、甘草、小茴香、木香、厚朴、延胡索)加减。方中吴茱萸味辛性温、温中疏肝和胃,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两药配伍取左金丸之意泻肝火,木香、小茴香辛性温、疏肝行气、温中健胃,厚朴辛苦性温、燥湿化痰、下气除满、消积导滞,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芍酸微寒、张锡纯谓其“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疼”。热盛加蒲公英、黄芩、石膏,湿困加藿香、苍术、陈皮、砂仁,食积加莱菔子、建曲、山楂、鸡内金,肝郁加柴胡、枳壳(实),瘀阻加三棱、莪术。浊气在上,则脘腹胀满,故李老治疗胃痛实证对于气滞明显多加佛手、香附、莱菔子加强行气之力,如大便秘结不通则加生地、玄参、枳壳(实)润肠降气通便以降腑气。
4 病案举例
郝某,男,52岁,2013年12月31日初诊。胃脘疼痛反复发作数十年,有慢性胆囊炎病史。20年前因胃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仍时有胃脘部隐痛,进食后加重,呕吐食物后减轻。近日因生气后症状加重,面白少华,舌淡红苔白厚腻,脉弦细。证属脾虚气滞,湿邪夹瘀。方用腹痛宁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吴茱萸5g,黄连10g,白芍20g,木香10g,延胡索15g,小茴香10g,厚朴5g,黄芪20g,桂枝10g,党参15g,大枣10g,藿香10g,苍术10g,甘草10g。3剂,水煎,分4日服,日服3次。2014年1月7日二诊,中上腹隐痛明显减轻,继服原方加减5剂而愈。
按:《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言:“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患者平素纳少,加之久病消耗,脾胃气虚,面色神态皆有不足之象,因此属虚实夹杂,治当祛邪扶正并举,方用腹痛宁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行气活血、燥湿化痰、健脾温中并行,则胃痛止。
[1]苏敏慧,季光.论《临证指南医案》“通”法及其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63-165.
[2]刘良福,王犇.胃病从肝论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