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储运忧思录
2015-04-04■高峰
■ 高 峰
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爆炸,将本来离人们生活很远的一种剧毒化学品——氰化钠带到了人们面前。及时了解危化品、安全储运危化品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解读氰化物
氰化钠是庞大的氰化物家族中的一员,为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剧毒,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于基本化学合成、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等方面。
——生产方式与石油密切相关
其生产方式有很多种,但都和石油、天然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氨钠法:将金属钠和石油焦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加热并通入氨气后,过滤反应物获得;(2)安氏法:将天然气、氨和空气三种原料气按一定比例经混合器混合进入氧化反应器进行处理后获得;(3)火焰法:以天然气、氧气、氨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在温度1500℃下进行合成氢氰酸的燃烧反应后,经过冷却器冷却、精馏塔精馏、碱液结晶等工序制得氰化钠成品;(4)轻油裂解法:将轻油和氨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并在电弧炉中裂解反应生成氢氰酸气体、经除尘、除氨等工序后得到纯净的氢氰酸,再用碱液吸收生成氰化钠。另外,还有氰熔体、丙烯腈副产等方法,也可以制得氰化纳。从其生产方式上可以看出,氰化钠也是石油天然气产品家族的近亲。
——它为什么会致人死亡
电影里的情景:间谍或刺客被抓住,突然瘫倒,死了。原来服下了事先准备的氰化钾。它毒性发作快,吃掉0.1克,九死一生。氰化钠和氢氰钾同样致命。所谓氰,是一个碳原子加一个氮原子的化学根,写作“CN”。它能毒死人,是因为跟细胞中的铁结合,使铁丧失了携带氧的能力。
具体来说, 细胞的发动机——线粒体要制造能量物质ATP,需要一种细胞色素氧化酶,铁元素在这种酶里很关键,负责搬运氧。氰化钾、氰化钠起效快,是因为它们极易溶解,释放氰离子。氰离子缠住了氧化酶中的铁,铁无法从三价变成二价,丧失了运氧的能力,能量链条被打断。中枢神经首先罢工,呼吸和心跳随之停止。硫代硫酸钠是最常用的解毒物,它能跟氰离子结合,让后者不再活跃和捣乱。
——日常会接触到氰化物吗?
非化工专业的人不会接触氰化钠这样的剧毒物。不过大自然中,“CN”结构到处都是,没什么可怕的。空气中有氰化氢,极微量,
下雨会滴到皮肤上,远不至毒害。很多植物中也有“氰甙”,本身没毒,但会在某些酸、酶环境下释放出氰化氢,变得有毒。竹笋等植物含极少的氰甙。氰甙含量多到有毒的,是苦杏仁,一次吃两颗或以上的苦杏仁,就可能中毒。桃仁、枇杷仁、樱桃仁等水果种子也含有不少氰甙。顺便一提:大概有六成的人,能闻到氰化氢气体有一股苦杏仁味。许多热带国家的主粮——木薯,也是有氰毒的。但人们懂得磨碎、浸泡,去掉木薯淀粉中的氰甙,加热后去毒就更彻底。 氰是植物用来保护自己的简易毒药,不过世世代代吃植物的人,对氰离子有一定解毒能力,所以食物中有点氰也无碍。
一些动物体内也有氰,比如许多淡水鱼的胆汁里有氰,所以吃鱼胆有危险。
丁腈橡胶里面也含有氰,但它不会释放出氰离子,因此是无毒的。丁腈橡胶可以做手套。
——为什么要制造氰化物?
除了制造丁腈橡胶,氰化物的用处还很多。许多常用药的制造,都使用氰化物作为中间体,比如青霉素、黄连素等等。而很多农药,比如草甘膦的生产也离不开氰化物。
氰化物可以跟金属离子“亲密无间”,因此很多氰化盐被用来电镀,它可以让金属细致均匀地覆盖零件。
类似的原理,氰化钠可以将黄金从水里抓出来。近几年在中国,氰化物用量急剧攀升的领域,就是“湿法冶金”。每生产一吨黄金,需要四五吨氰化钠。由于对黄金的巨大需求,目前中国是氰化钠的最大生产国。
危化品储运的监管亟待加强
近年来,频繁发生危化品运输与储运事故:2014年3月1日,晋济高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甲醇燃爆事故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197万元;2014年7月19日,湖南省邵阳境内沪昆高速公路,一辆运载乙醇的轻型货车,与前方停车排队等候的大客车发生追尾碰撞,乙醇瞬间大量泄漏起火燃烧,造成58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300余万元;直到天津港“8·12”爆炸,让人们知道加强危化品的储运已经迫在眉睫。
危化品形态上有液态、固态、气态之分,包装从0.1毫升的小包装到220公斤的桶、40吨的槽车、上千吨的船不等,其运输牵扯到环境、人、车、货等各种因素,这些特性决定了危化品物流的危险系数比较大。国家安监总局与消防部门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危化品事故中,77%发生在运输阶段,危化品物流已经成为危化品安全中风险最高的一环,是百姓眼中“流动的炸弹”。
与之相对应的是,危化品运输企业运力的严重不足,疏于管理,使得小、弱、乱现象长期存在。从2014年发布的危化品物流行业发展报告来看,整个危化品物流行业存在“三少”现象。第一是专业从业人员少。目前全国道路范围运输从业人员大概有3000万以上,但取得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只有120万人,包括驾驶员、押运员,只占到全国从业人员的4%。第二是从事道路安全运输企业的数量非常少。统计在内的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在75万家以上,而实际上取得资质的运输企业仅有1万家左右,仅占1.3%。第三是道路运输货物车辆总吨位少。危化品专用车辆大约30万辆,总吨位在500万吨左右,危化品运输能力不足。
事实上,早在2002年,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年,国务院出台强制标准,要求危化品运输车辆必须安装紧急切断阀;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通过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其中对危化品的安全标准、运营资格、管理制度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此外,还有《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十几个行业标准。
但是,有了制度并不意味着就有效果。对于危化品事故频发的原因,有专家表示,相关部门的执行不力是主要原因,需要在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企业、运输车辆、驾驶人资质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如何让灾难不再重演
每次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定可以找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在众多的原因之中,相关部门工作“不严不实”不能不说是要害原因之一。美国工业安全专家赫伯特·威廉·海因里希曾提出一个十分著名的安全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000起事故隐患。回顾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特别重大安全事故,人们发现,几乎每次重大灾难来临之前,征兆都早已显现。面对一次次轻微事故的发生,一次次未遂先兆的提醒,相关责任部门和企业熟视无睹,直到灾难来临。这不仅仅是疏于监管的不作为,也折射出对生命的漠视。
以“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相关监管部门和责任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显而易见。根据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的规定,大型仓库与周围的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等至少要保持1000米的间距。然而,距离瑞海公司1公里(即1000米)范围内就有居民小区。对于这样显而易见的灾难隐患,只要相关审批部门有一点点“三严三实”精神,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审批,瑞海公司就无法经营危化品仓储。
同样,“不严不实”问题也出现在事故发生之后。国家明确规定,消防部门必须建立危化品企业数据库,掌握辖区内主要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对每个危化品企业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并定期与企业进行联合演习。针对特殊的危化品消防工作,必须建立特殊的危化消防队,配备专用消防设备,掌握专门消防知识,进行专业消防技能培训,并定期对消防员进行考核。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所有这些具体细致的专业规定,实际上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安全发展理念更多要用实践来说话、靠实践来检验、用行动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有多牢固,就看行动有多坚定。
对于安全生产,我国并不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缺乏相关规章制度,最要命的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此,必须彻查事故原因,依法严格追责、严厉问责、严肃查处,坚决处理那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违法违规的责任人;必须深刻反省、深刻检查,切实落实和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全面排查,绝不留任何隐患死角,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必须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结语
危化品物流关乎民生,应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行业企业应该首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只有危化品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才能使危化品运输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
未来危化品物流业的发展要紧扣“安全、高效、效益、绿色”这八个字。用统一可行的标准、智能化的技术创新和协调的管理体制,让危险管控升级到风险管控的高度,使危化品不再成为流动的“炸弹”,不再让民众“谈化色变”。
小贴士:氰化物中毒了怎么办?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网站介绍了氰化钠导致中毒的4种常见途径,以及相应的症状、防护和急救措施。
呼吸吸入中毒的症状包括喉咙疼痛、头疼、意识模糊、呼吸短促、抽搐、昏迷等。为避免呼吸中毒,处理氰化物时应佩戴防毒面具;在对此类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时,应给其新鲜空气,让患者休息,注意不能做人工呼吸,然后由经过训练的人员为其提供氧气,并迅速送专门的医疗机构。
皮肤接触中毒的症状包括皮肤变红、疼痛等,要注意患者很可能同时通过呼吸系统吸入了氰化物。相关处理方式参考上一节;要防止皮肤接触中毒,处理氰化物时应该穿专门的防护服,并戴上防护手套;对皮肤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时,应先脱去可能受污染的衣物(注意妥善处理相关衣物,不要发生二次污染),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皮肤,并迅速送专门的医疗机构。
眼睛接触中毒的症状包括眼睛红肿、疼痛等,也要注意患者很可能同时通过呼吸系统吸入了氰化物。要防止眼睛接触中毒,处理氰化物时应该佩戴专门的护目镜,有的防毒面具带有这个功能;对眼睛接触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时,应先用大量的水清洗眼睛数分钟,如果患者带有隐形眼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帮其摘掉,然后迅速送专门的医疗机构。
食道摄入中毒的症状包括有烧灼感、恶心、呕吐、腹泻等,也要注意患者很可能同时通过呼吸系统吸入了氰化物。要防止食道摄入中毒,处理氰化物时要避免饮食和吸烟,随后吃饭前应清洗双手;对食道摄入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时,如果患者清醒,则可促使其呕吐,因常用指压舌根的方式促使呕吐,急救者需要戴上防护手套,注意不能做人工呼吸,应由经过训练的人员为其提供氧气,并迅速送专门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