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瑞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2015-04-04闫小光李秋贵北京医院北京100730
黄 飞 闫小光 李秋贵 李 怡 北京医院 (北京 100730)
·名老中医经验·
李文瑞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黄 飞 闫小光 李秋贵 李 怡△北京医院 (北京 100730)
目的:探讨李文瑞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思路。方法:对李文瑞教授行医期间的治疗思路作分类整理。结论:李老临证治疗糖尿病强调中西互参、取长补短,提倡中西结合、辨证为主、西为中用的临证理念,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临证思路。并通过对大量糖尿病人的诊治及对《内经》、《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主张用阴阳、脏腑、气血辨证合参,临证将其大致分为气虚型、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并认为湿热中阻、瘀血阻络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消渴病名,最早出自《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所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导致消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房事不节,劳欲过度,年老体衰,则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导致津液消灼发为消渴。《千金要方·消渴消中门》曰:“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精虚竭……此皆由房室不节所致也”。《外台秘要·消渴消中》中说:“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说明房室过度,肾精虚竭与消渴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过服温燥药物,致使燥热内生,耗伤阴津,阴津亏损,发为消渴。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临床多按“上消”、“中消”、“下消”论治。有学者总结出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应遵循的重要法则:疏达气机,以畅津血;补肺脾肾之气,以复其本;清燥湿瘀郁之热,以治其标;活化瘀浊之血,以生新防变。西医学关于糖尿病的理念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不应单单关注血糖本身,关于临床糖尿病的治疗应综合进行,努力改善各项相关代谢紊乱因素,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出现[1]。
李文瑞系全国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创建了卫生部“瑞东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研治中心”,建立了现代化的实验室和中医科病房,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临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强调“中西医学合参”、“辨症-辨病-辨证”、“宏观微观结合”的“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的诊疗理念。认为应根据中西医各自优势,发挥长处,如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中药改善症状好,降糖作用持久。注重中医辨证与西医客观指标结合,以微观的形式参与宏观之中,使辨病与辨证结合,指导施治,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就诊早期,燥热较盛,血糖较高,首先应选用中西医的各种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中药、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尽快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满意后,将治疗重点转为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延缓各种并发症。
总结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型、阴虚燥热型和气阴两虚三型,痰浊兼见各型之中,瘀血贯穿病程终始;探索分型与胰岛细胞功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注重“宏观微观结合”的理念,认为西医理化检查应为中医辨证分析服务。开展多项科研研究探索理化检查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使临床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西医诊疗手段。
1 中西医学合参 李老认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应该中西医学合参,相互取长补短,依据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各自长处。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在控制血糖及防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疗效毋庸置疑。随着糖尿病治疗理念的提高,西药降糖药物本身的局限性逐渐显露:作用靶点单一,多以降糖为唯一目的,继发失效率高,低血糖、体重增加、急性并发症、水钠潴留、骨折风险、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均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整体、全面、综合的特点,作用温和持久,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调节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疗效确切。但中医药同样存在不足之处,降糖幅度小,重复性差,缺少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等。李老在临证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对于轻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起始治疗往往是在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以期血糖达标,待血糖控制平稳后,改汤剂为丸散剂,长期服用,主要着重于控制临床症状,调节血糖及控制并发症。重度血糖升高的患者,多建议在严格控制饮食,积极加强运动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尽快尽早地解除葡萄糖毒性,以达到血糖平稳下降,平稳达标,同时辨证施治,加用中药汤剂,主要改善证候及临床症状;此后根据患者具体胰岛素的用量,再考虑是否有可能加用调节血糖中药汤剂,以减少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待血糖控制平稳后,调整剂型为丸散,以整体调理,调节血糖,防治并发症为主。对已接受口服降糖西药或者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对于血糖控制稳定达标的患者,中药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糖,以期减少口服药或者胰岛素的用量;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患者,中药多着重考虑在整体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尿糖排泄类方药,以期更快、平稳地使血糖达标,血糖达标基础上,考虑减少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用量,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等。
2 中医辨证论治 李老临证治疗糖尿病时,非常强调辨证论治,他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只有谨遵辨证论治这个准则,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中医药作用。李老深谙辨证之道,对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推崇备至,尤尊崇《伤寒论》六经辨证学说[2]。认为糖尿病的辨证施治应该遵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法则,参考六经辨证。将中医证候大致分为气虚型、阴虚燥热型及气阴两虚型,同时认为在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中晚期患者亦可见阴阳两虚型,痰浊、瘀血证候兼见于上述各型之中,瘀血证候几乎贯穿于病程的始终。
2.1 气虚型中医症候 面色不华,神疲乏力,纳差口干,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腰膝酸软,思睡喜卧,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胰岛分泌功能:胰岛素、C-肽水平正常或显著升高。理法方药:肺脾肾三脏元气不足,上则津液不能承运,中则水谷精华无以纳化敷布,下则肾关失固,症见乏力口渴、便溏纳差及尿频量多,甚则腰膝酸软,饮一溲一,四肢欠温,面色黧黑,耳轮干枯等。拟益气为法,方以保元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或金匮肾气丸等化裁治疗,药物以生黄芪、人参、党参、葛根、白术等甘温益气之平治之。
2.2 阴虚燥热型中医症候 五心烦热,多食善饥,口渴喜饮,小便频数,色黄味重,大便黏滞不爽或者秘结,失眠多梦,夜卧不宁,舌红,苔黄燥少津,脉细滑数。理法方药:肺脾肾三脏津阴亏虚,肺阴亏虚则阴液失于疏布,故口渴引饮;脾阴不足,中焦燥热则消食善饥,大便秘结;肾阴亏虚则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失眠盗汗,皮肤干燥等症。拟滋阴为法,方以百合固金丸、七味白术散及六味地黄丸等化裁治疗。以黄连、天花粉、玄参、知母、麦冬、生地、五倍子、五味子等苦寒清热,酸甘化阴之品治之。
2.3 气阴两虚型中医症候 神疲乏力,形体正常或消瘦,纳常或增多,口渴欲饮,大便无力或秘结,小便增多,或有失眠多梦,虚劳虚烦,舌淡红,苔薄白或少苔少津液,脉沉细弱。胰岛功细胞能:胰岛素、C-肽分泌水平,多呈下降趋势,水平介于上述两型之间。理法方药:肺脾肾三脏气阴共损,症见三脏阴虚燥热及脏气不足之象,上则身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口渴欲饮;中则见努厕无力,大便溏薄或大便干燥,形体消瘦或正常;下则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甚则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拟益气养阴为法,气虚较重者方以生脉散加减,阴虚较重者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以生黄芪、太子参、西洋参等甘温之平益气,知母、乌梅、生地、天花粉、黄连等苦寒酸甘之品滋阴清热。
2.4 糖尿病中晚期 在糖尿病的中晚期,往往并发症严重,同时合并症多,病情较重,病机复杂,病势凶险,临床多表现为乏力气短、胸痹心痛、雀目失明、头晕目眩、少尿浮肿、肢体麻木及脱疽等。临床多为阴阳两虚型。理法方药:脏腑气虚,阴虚燥热以及气阴两虚,气损及阴,阴损及气,阴损及阳,气病及阳,共成阴阳两虚之证。脏腑阴阳俱虚,气血运行无力,水液代谢失常,内生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变生诸症。方以左归、右归丸或地黄饮子加减化裁治疗,药物以干地黄、附子、肉桂、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怀牛膝、桑寄生、山萸肉等治之。瘀血贯穿糖尿病病程终始,故在各个阶段治疗中均可辅用活血化瘀法,以丹参、葛根、木香、莪术、水蛭、桃仁及酒大黄等治之。痰浊内盛,中阻经络,是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治疗并发症时,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除需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同时应给予清利痰浊,芳香辟秽,祛湿通络。常见药物有苍术、石菖蒲、厚朴、黄连、猪苓、大黄等。
3 宏观微观结结合 即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结合。李老认为中医多从整体出发,宏观辨证,着眼于整体调理,而疏于临床微观指标的认识。西医多看重微观指标,往往忽视人身为一整体的因素,专注临床指标,如血糖、血脂等。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则能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临床疗效,使中医临床诊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宏观辨证论治,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望、闻、问、切四诊之所得,做出病因、病位、病情的临床辨证,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诉说和自觉症状,医生对病人观察到的证候以及舌象、脉象等作为辨证的依据,就是根据病人的外在表现对疾病做出综合的、整体的分析判断,这种宏观辨证就是中医的长处,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带有明显的意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所谓微观辨证,也就是西医的辨病,它是用各种现代科学手段,对各种类型的中医证型的病人进行内在的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微生物等各方面客观征象的检测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证候内在的机理,探明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辅助诊治的客观、定量化的指标。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使西医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糖、血脂、胰岛细胞功能等为传统的中医宏观辨证服务,丰富了辨证的内容,扩大辨证内涵,使得中医辨证更直观,更有据可循。同时中医宏观辨证也为西医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帮助其拓展了只注重血糖本身,而忽略整体的局限性,为西医综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参考思路。宏观微观的结合也是“中西医学合参”的具体表现,“辨症-辨病-辨证”模式的直观体现。
例如在治疗糖尿病时,中医整体辨证为主,具体用药参照胰岛素、C-肽分泌水平进行,这就是宏观微观结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具体言之,对于胰岛素、C-肽分泌正常或升高者,表现出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补气之品,有研究证实补气方药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生物效应,起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的同时,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3]。对于胰岛细胞分泌水平明显降低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养阴方药,其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血糖[4]。同时参考胰岛细胞功能,为辨证论治提供更多思路,如血糖水平较高者,临床多表现为津伤燥热或阴虚燥热,血糖水平轻度偏高者,多表现为气虚或者气阴两虚;又如胰岛素、C-肽分泌正常或升高者,辨证属气虚者为多,胰岛素、C-肽分泌显著减低者,辨证属阴虚者为多,为中医辨证提供了更直接的参考依据[5]。此外血液黏稠度、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等亦可谓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如糖尿病血液黏稠度高,血脂水平高者,中医辨证多表现为痰湿壅盛,痹阻经络;又如血管内皮功能差,血管内斑块较多者,多表现为夹痰夹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不通[6]。
李老认为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影响因素多,可并发多种并发症,至中晚期时合并症多。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糖尿病,可以为临床更好的认识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思路和方法,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并发症的进程,减少合并症的出现,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作用。他推崇中西合参,中医为主,西为中用,认为中西医结合的的核心是“辨症-辨病-辨证”三者密切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导,具体用药可参照糖尿病相关实验室即辅助检查,使得西医的检查等指标为中医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宏观微观结合是“中西合参”临床应用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李老临证治疗糖尿病强调中西结合、辨证为主、西为中用的临证理念,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临证思路。辨证论治以滋阴润燥、养阴清热为其大法,益气为根本,养阴为主导,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清利痰浊为辅助,四者合用,相辅相成,标本同治,攻补兼施。
[1] 任丽君,李晓苗,施秉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5):622-625.
[2] 李秋贵,李文瑞.《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4):4-9.
[3] 王 凌,刘 震,李秋贵,等.参地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4):207-208.
[4] 王 凌,李秋贵.参地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1(51):79-81.
[5] 黄 飞,闫小光,王 凌,等.糖肾胶囊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4):310-312.
[6] 刘菊福,王援朝,李 文,等.糖肾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6):48-49.
(收稿2014- 10-12;修回2014-11-10)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李文瑞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及经验挖 掘研究”(BJ-2009-9);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资助项目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师 @李文瑞
R587.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2.040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