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痹心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2015-04-04审校刘淑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04

陕西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脉心痛胸痹

龙 娜 审校 刘淑霞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西安 710004)

·文献综述·

胸痹心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龙 娜 审校 刘淑霞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西安 710004)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等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对本病的逐渐深入,但冠心病病理机制复杂,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缺乏统一性,有待今后进行大规模、多中心以及微观层次的研究,发扬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优点。

胸痹之名在《内经》中最早出现,且在多部典籍中均有描述,在《素问》和《灵枢》均有对本病病机、病理、症状情况的描述,书中提到胸中痛、胁肋枝满且痛,以及膺背肩胛间或两臂疼痛,以及肺脏小即少饮引,不病喘喝;肺部膨大者,易于患胸痹、喉痹、逆气等,其实质即为胸痹。汉代张仲景认为,患者脉若表现为太过不及,则是阳微阴弦,会出现胸痹而痛,该病的主要病机为极虚。阳虚表现于上则为胸痹”。心痛之名在《内经》中亦有记述,《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将胸痹与心痛合一而述:“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对胸痹心痛作初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胸痹心痛是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成。即“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其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等脏[1]。沈炎南教授指出:虚是胸痹之本,宗气虚是胸痹发病之始因[2]。邓铁涛认为冠心病的病机关键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痰瘀相关,以痰为主”、“五脏相通,心脾相关”[3]。顾景琰认为,“胸痹常为胸闷、胸痛并见,而已胸闷为主。相当于冠心病轻度或非典型心绞痛或某些急性心肌梗死”[4]。

2 辨证分型及治疗研究 2.1 辨证分型: 多年来,不同组织、专家对症候症型的分类认识有所不同,中医急症研究会在胸痹心痛的诊疗规范中将本病分为寒凝气阻、阴阳两虚、血虚心损、心脉闭阻、心阳不振、痰阻浊凝[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则将胸痹心痛分为6种证候,具体为:心肾阳亏、心气匮乏、寒邪阻脉、心肾阴虚、心脉瘀闭、痰湿内阻。由于胸痹心痛症候多因素相兼,病机复杂多变,病程日久常易引起气滞、寒凝,一些学者以两因素或多因素为类别,结合临床实际进一步探究,提出实用性更强的辨证分型方法。李幼勋等将本病分为4种征候,包括气虚痰扰、心气亏虚、气虚脉阻、气阴两虚[6]。徐从真将胸痹心痛分为7类证型,寒凝气阻、血虚致瘀、痰湿阻脉、肝肾阴虚、气虚血瘀、气滞瘀阻、亡阳欲脱型[7]。

2.2 证型的治疗研究: 2.2.1 辛温通阳法:刘志明认为五脏之阳非此不能温,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其从肾论治胸痹使肾阴得以上济心火,肾阳得以温煦血脉[8]。周艳梅运用上补多或通多的方法,以温经通阳止痛治疗胸痹心痛之寒凝阻脉,采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结果发现有效病例19例,显效18例,无效3例,40例的总有效率92.5%[9]。

2.2.2 活血化瘀法:卢冠军等通过血府逐瘀胶囊对于调节血脂、抗脂质过氧化药理作用的研究,以活血化瘀止痛治疗胸痹心痛之心脉痹阻[10]。血府逐瘀胶囊可降低实验对象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强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酶(T-AOC)活性。从而认为血府逐瘀胶囊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并进一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

2.2.3 豁痰泄浊法:董德保使用自拟祛瘀痰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瘀血互结型5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3%[11]。 何银辉等以健脾祛湿、通阳化痰治疗胸痹心痛之痰浊痹阻,观察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各方面疗效(综合疗效、心电图疗效、调节血脂代谢、硝酸甘油减少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2]。张太阳使用益气祛痰法对38例痰浊型冠心病进行临床观察,明显改善为2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6.3%,指出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13]。

2.2.4 益气养阴法:施敖听以益气健脾养阴治疗胸痹心痛之气阴两虚,对处于病情稳定阶段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施以中医益气养阴治疗。临床观察结果发现:益气养阴法能够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失眠等),对患者起到整体康复作用。

2.2.5 益气通络法:霍锦生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6例,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14]。吴以岭从中医络病学说观点出发,拟"通心络胶囊"该方遵从活血理气,通络止痛,补心益气的治则,在应用虫类药活血通络的同时不忘益气补正,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15]。

3 存在问题和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胸痹心痛的研究,无论是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还是治疗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通过循证医学的手段在以后研究工作中,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深化中医药认识,大力发扬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优点,系统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1] 李 艳.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痹与痿学术思想与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2):1309-1310.

[2] 谢育和.痹证学术思想源流的探讨与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 杨 利.邓铁涛教授“冠心三论”[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6):8-10.

[4]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胸痹心痛卷[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71.

[5] 陈贵延,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S].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209-212.

[6] 李幼勋,王德华.胸痹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述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4):164-165.

[7] 徐从真.冠心病心绞痛辨证论治[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1):59.

[8] 周小明,刘如秀.冠心爽和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杂志,2011,22(6):179-182.

[9] 周艳梅.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冠心病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6):27.

[10] 卢冠军,谭 东,李 南.血府逐瘀胶囊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2007,26(1):55.

[11] 董德保.祛瘀化痰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4):43.

[12] 何银辉,蔡 奕,罗仕德.加味瓜蒌半夏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12(2):21-23.

[13] 张太阳.益气祛痰法治疗痰浊型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12(2):68.

[14] 霍锦生.益气活血法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J].吉林中医药,2003,23(6):13.

[15] 吴以岭.从络病学说论治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71

(收稿2014-08-13;修改2014-10-14)

胸痹心痛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R271.1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2.061

猜你喜欢

心脉心痛胸痹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二参降香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心痛的感觉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辨证施护胸痹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