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士铎著作中的气机升降理论
2015-04-04严季澜李柳骥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刘 璐 严季澜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00029)
△通讯作者
浅谈陈士铎著作中的气机升降理论
刘 璐 严季澜△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00029)
目的:研究陈士铎在《外经微言》《辨证录》《本草新编》中的气机升降理论。方法:从理、法、方、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论:陈氏重视气机升降理论,在治疗气机升降失常时,强调气不足这一病因,提出补气的重要性。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学各个方面,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探讨气机升降的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临床价值[1]。
清代医家陈士铎一生勤于著述,流传下来的陈氏诸书中,医理阐释、临床诊治和方药都有专著,理、法、方、药俱全,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其中,《外经微言》、《辨证录》、《本草新编》三书分别是医理、临证和药物专著的代表[2]。以下试就陈士铎在这三部书中关于气机升降问题的论述作一探讨。
1 气机升降理论 陈氏重视气机的升降,《本草新编·辟缪仲醇十剂内增升降二剂论》曰:“升降不外阴阳,而阴阳之道何能以一言尽。”并阐述了对气机升降的理解:“夫升即宣之义,降即泻之义也。况通之中未尝无升,通则气自升矣;补之中未尝无升,补则气自升矣。推而轻重滑涩燥湿,无不有升之义在也。况通之内何常非降,通则气自降矣;补之内何常非降,补则气自降矣。推而轻重滑涩燥湿,无不有降之义在也。”此外,还提出了用气机升降指导辨证论治的内容:“有升有降者,病之常也;宜升宜降者,医之术也。切人之脉,即知阴阳之升降矣。阴阳既知,升降何难辨哉。”在陈氏的《外经微言》中,对气机升降的论述更加丰富。以下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
2 生理病理 2.1 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 《外经微言·呼吸篇》曰:“天之气不降,则地之气不升,地之气不升,则天之气不降。天之气下降者,即天之气呼出也,地之气上升者,即地之气吸入也。故呼出心肺,阳气也,而肾肝阴气辄随阳而俱出矣。吸入肾肝,阴气也,而心肺阳气辄随阴而俱入矣。所以阴阳之气虽有呼吸,而阴阳之根无间隔也。呼吸之间,虽有出入,而阴阳之本无两岐也。”陈士铎进一步论述道:“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是一是二,人可参天地也。”揭示出“天人相应”这一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之一。
对于阴阳之气的升降,《外经微言·阴阳上下篇》中曰“岐伯曰阴气生于阳,阳气生于阴,盖上下相通,无彼此之离也。”陈士铎对阴气、阳气升降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到:“阳宜达,阴宜降也,二者相反,则达者不达,降者不降矣。论理阳之达有降之势,阴之降有达之机,总贵阴阳之不可反也”。
2.2 先后天之气的升降 《外经微言·三关升降篇》曰:“然而后天之气必得先天之气,先交而后生,而先天之气必由下而上升,降诸脾胃,以分散于各脏腑。三关者,先天之气所行之径道也。气旺则升降无碍,气衰则阻,阻则人病矣。”在强调三关(“三关者,河车之关也。上玉枕,中肾脊,下尾闾。”)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说明了先天之气的运行路线。
2.3 营气、卫气的升降 《外经微言·营卫交重篇》曰:“卫气即阳也,由下焦至中焦,以升于上焦,从阴出阳也。营气即阴也,由中焦至上焦,以降于下焦,从阳入阴也。二气并重,交相上下,交相出入,交相升降,而后能生气于无穷也。”说明了营气、卫气的升降运行路径。
2.4 心肾的升降 陈士铎脏腑理论的特色之一是从五行生克角度阐发心肾相交的理论。陈氏指出心肾相克是假克,心肾相生是真生,实质上就是说心肾相交时水火相生,心肾不交时水火相克。这样,陈氏就把心肾相交理论与五行生克理论结合起来。
陈氏对心火、肾水的升降及心肾相交有着丰富的论述。《外经微言·膀胱水篇》载:“岐伯曰心火下交于肾,则心包三焦之火齐来相济,助胃以化膀胱之水,倘心不交肾,心包三焦之火各奉心火以上炎,何敢下降以私通于肾。”
若心火不下交于肾水,则可出现膀胱病证。《外经微言·膀胱水篇》载:“岐伯曰:君臣一德而天下治,君火交而相火降,则膀胱得火而水化,君火离而相火降,则膀胱得火而水干。虽君火恃相火而行,亦相火必藉君火而治。肾得心火之交,又得包络之降,阴阳合为一性,竟不能分肾为阴、心为阳矣。少师曰:心肾之离合,膀胱之得失,如此乎?岐伯曰:膀胱可寒而不可过寒,可热而不可过热。过寒则遗,过热则闭,皆心肾不交之故也,此水火所以重既济耳。”陈士铎对此进一步阐释道:“膀胱本为水腑,然水中藏火,无水不交,无火亦不交也。故心肾二脏皆通于膀胱之腑,膀胱不通,又何交乎。交心肾正藏水火也”。
陈氏在《黄帝内经》藏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脏七腑”学说,以胞胎为一脏,以包络为一腑,并称六脏七腑。赋予了胞胎和包络以新的概念。陈氏重视胞胎、包络的作用,是他重视人身之水火理论依据之一。胞胎对心肾相交有着重要的作用。“岐伯曰:胞胎处水火之两歧,心肾之交,非胞胎之系不能通达上下,宁独妇人有之,男子未尝无也。吾因其两歧,置于五脏之外,非胞胎之不为脏也。”(出自《外经微言·脏腑阐微篇》)
陈氏强调肝木在心肾相交中的重要作用。“少师曰心在上,肾在下,地位悬殊,何彼此乐交无间乎?岐伯曰心肾之交,虽胞胎导之,实肝木介之也。肝木气通,肾无阻隔;肝木气郁,心肾即闭塞也。”(出自《外经微言·心火篇》)
陈氏在《外经微言·五行生克篇》中还阐述了肾火的特性:“岐伯曰:克不全克者,专言肾火也。肾火易动难静,易逆难顺,易上难下。故一动则无不动矣,一逆则无不逆矣,一上则无不上矣。”
此外,陈氏对单个脏腑的气机升降也有论述,比如小肠水火的升降,《外经微言·小肠火篇》中载:“小肠之火有水以济之,故火不上焚而水始下降也。火不上焚者,有水以引之也;水不下降者,有火以升之也,有升有引,皆既济之道也。”指出了三焦在气机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外经微言·三焦火篇》载:“岐伯曰:各脏腑之气,非三焦不能通达上下。”对阳邪、阴邪的升降,陈氏也进行了论述说明,《外经微言·亲阳亲阴篇》载:“岐伯曰风,阳邪;寒,阴邪。阳邪主降,阴邪主升。主降者,由风府之穴而入,自上而下也;主升者,不由风府,由脐之穴而入,自下而上也。”
综上可知,陈氏非常重视气机升降理论,不仅在天地阴阳之气、先后天之气、营气卫气的运行中都论述了气机升降的相关问题,在脏腑理论中也有气机升降的阐释,而且陈氏在前人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发挥和创新,尤其强调心肾相交的重要性。
3 诊断治疗 陈氏在《外经微言·三关升降篇》中论述先后天之气的升降时,提出了“气衰”这一病因,以及“气旺”的重要性:“气旺则升降无碍,气衰则阻,阻则人病矣。”之后又进一步论述了使人气旺的方法:“巫咸曰气衰安旺乎?岐伯曰:助命门之火,益肾阴之水,则气自旺矣。”提出助命门之火,益肾阴之水而使气旺的方法。《外经微言·瞳子散大篇》载:“瞳子散大,不止于酒,大约肾水不足,亦能散大。然水之不足,乃火之有余也,益其阴而火降,火降而散大者不散大也。”陈氏以瞳子散大这一病证为例,提出水不足、火有余的治法为“益阴而火降”。《外经微言·阴寒格阳篇》曰:“肾寒则阳无所附,升而不降矣。”并且阐释了上热下寒证的病机及治法:“岐伯曰上热者,下逼之使热也。阳升者,阴祛之使升也。故上热者下正寒也,以阴寒折之转害之矣,故不若以阳热之品,顺其性而从治之,则阳回而阴且交散也。”提出以阳热之品治疗上热下寒证的方法。
陈氏还重视肝木在心肾相交中的作用,对如何养肝也进行了论述。《外经微言·心火篇》载:“少师曰然则肝木又何以养之?岐伯曰肾水为肝木之母,补肾即所以通肝。木非水不旺,火非木不生。欲心液之不枯,必肝血之常足;欲肝血之不乏,必肾水之常盈。补肝木,要不外补肾水也。”提出补肾水以补肝木的治法。
综上所述,陈氏在治疗气机升降失常时,强调气不足这一病因,提出补气的重要性,且重视肝肾,提出了肾水不足、肾寒和补肾水以补肝木的理论。
4 病案分析 《辨证录·小便不通门》:“人有饮食失节,伤其胃气,遂至小便不通,人以为肺气之虚也,谁知是胃气下陷于下焦,不能升举之故乎。”陈氏提出“胃气下陷于下焦,不能升举”是小便不通的病因之一,接着论述了气盛在气机升降中的作用以及胃气的重要性,并说明治法和方药:“治法必须提其至阳之气,而提气必从胃始也。方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是:人参二钱、黄芪三钱、白术三钱、当归二钱、甘草一钱、陈皮三分、柴胡一钱、升麻五分,水煎服,服后“一剂而小便通矣,再剂全愈”。陈氏阐释方义曰:“此方用参、芪甘温之味,补其胃气;以升麻、柴胡从化源之下而升提之,则清升浊降,而肺气不虚,自能行其清肃之令,何至有闭结之患哉。”
在陈氏的药物学专著《本草新编》中,对以上药物有更详尽的论述,且阐述了部分药物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中的特殊作用:人参“可升可降”,“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陈氏提出人参要提气,必加升麻、柴胡;要和中,必加陈皮、甘草[3]。黄芪“气薄而味厚,可升可降”,“专补气”,补中益气汤中用黄芪和人参,是因为“人参得黄芪,兼能补营卫而固腠理,健脾胃而消痰食,助升麻、柴胡,以提气于至阴之中,故益气汤中无人参,则升提乏力,多加黄芪、白术,始能升举”。白术“可升可降”,功效健脾去湿,为后天培土圣药。当归“可升可降”,“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入之升提药中则提气”,陈氏提出当归可以补气补血,还可以生气生血。甘草“可升可降”,“能调和攻补之药”。陈氏指出陈皮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不是宽中,而是转气以防壅滞,“得陈皮,以分消于其间,则补不绝补,而气转得益。东垣以益气名汤者,谓陈皮而非谓参、芪、归、术也”。柴胡“升而不降”,用于补气药中才有提气之效,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不但提气,而且舒肝解郁,“盖气虚下陷,未有不气郁者也……得柴胡同用以舒肝,而肝不克土,则土气易于升腾”。升麻“浮而升”,从右而提气,柴胡从左而升气,“柴胡、升麻同用之补中益气汤者,各升提其气,两不相顾,而两相益也”。
5 结 论 在前人的基础上,陈氏进行了发挥和创新,尤其强调心肾相交的重要性。在治疗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病证时,强调气不足这一病因,提出补气的重要性,且重视肝肾,提出了肾水不足、肾寒和补肾水以补肝木的理论。在具体的病案中也充分体现了以上特点。陈氏从理、法、方、药的全面角度对气机升降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1]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2] 柳长华主编.陈士铎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3] 李志更.陈士铎《本草新编》中的用药思想[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9):996-997.
(收稿2014-11-02;2014-12-06)
气机 @陈士铎
R2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