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黄牛咽喉肿胀的诊治
2015-04-04李建西河南省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471300
李建西(河南省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71300)
一例黄牛咽喉肿胀的诊治
李建西(河南省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71300)
1 发病情况
2014年6月15日,河南省伊川县江左镇官庄村某养牛专业户,饲养15头架子牛用来育肥,其中有一头牛的喉部出现一个卵圆形的隆起(疙瘩),用手触压外面软里面硬,有痛感,采食量下降,吞咽困难。接诊时已经发病5天,据畜主反映刚发病时食欲正常,只是看到颈部有疙瘩;畜主用头孢噻呋钠和清热解毒进行治疗3天,效果不明显。2014年6月21日来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就诊,根据临床症状确诊为牛咽喉肿胀。
2 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体温39.7℃,精神不振,颈部出现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疙瘩,申头直项,咳嗽,吃草缓慢,吞咽困难,口色宣红,脉象洪大;继之精神沉郁,采食量锐减,体温正常。
3 诊断
病牛舌色宣红,脉象洪大,听诊病畜肺部区肺泡呼吸音清晰,叩诊胸部无疼感,体温体温39.7℃;牛巴士杆菌病的胸部叩诊有痛觉,有实音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有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牛巴士杆菌病病初体温高达41~42℃并且常听到牛有打呼噜声音;故可与牛的巴士杆菌病区别开来;牛结核病的肿块无热痛感,病程长,这一点可以与牛结核区别开来。根据临床症状,可确诊为牛的咽喉肿胀(中兽医称喉骨胀)。
4 发病原因
多因外感疫邪而成。如气候炎热或长途赶运,管理不善,以致热邪内伤心肺,毒气传于咽喉,或因营养不良,正气不固,一旦遇到应激等诱发本病。
5 治疗
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破血消癓、功毒蚀疮、解毒散结、燥湿祛痰为主。中草药:斑蝥3个、红娘子2个、朱砂g、明雄黄(雄黄)1g、蜈蚣1条。共研末,槐条一根6寸长,药撒棉花上用槐条塞入一个鼻孔中,撒药的棉花用细线系在槐条的一端,槐条的另一端用细线系在牛的鼻具上固定,7d后取出槐条。期间应细心照料,饲喂柔软的草料,每天饮喂稀小米粥。经治疗7d后,病牛颈部的疙瘩(肿块)消失,采食量恢复正常,精神正常,。
6 体会
(1)在养殖中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预防本病应避免牲畜长途赶运,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保持圈舍卫生、干燥。提高精饲料的质量,避免饲喂单一的精饲料如玉米等,使其营养全面,增加其的抵抗力等。(2)目前,抗生素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病菌的耐药性增强,故动物患病时应及时确诊,选择对此病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中药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副作用小,不容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畜牧工作者正在尝试用中药治疗和预防畜禽疾病,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有些用西药疗效不明显的病例,改用中药治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S858.23
B
1007-1733(2015)09-0087-01
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