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季节猪附红细胞体的防控措施

2015-04-04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2662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体病病猪红细胞

邱 洪 (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66200)

徐振浩 (山东省即墨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高温季节猪附红细胞体的防控措施

邱 洪 (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66200)

徐振浩 (山东省即墨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多发,免疫力下降,健康水平低下可加重发病。该病主要临床特征是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作者通过采取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猪自身的防御功能;注意免疫抑制性疾病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病)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多发,免疫力下降,健康水平低下可加重发病。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以保育猪和长势良好的中大猪发病率较高,急性病例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非常普遍,以慢性为主。该病在猪场中普遍存在,感染率几乎100%,但附红细胞体病是条件性疾病,当猪群健康,免疫功能强时,附红小体处于休眠状态,猪不发病。每当气温变化,应激反应,猪防御功能低下时易引发疾病,所以应激是主要的诱发因素。每当夏季的来临近,气温的升高,附红小体就到了活动时期。近年来,由于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造成猪群非常脆弱,抗病能力低下,基本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疾病的频发,如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呼吸道症状等疫病的流行比较严重,猪群体质下降。原本脆弱的猪群如遇上温度的突然升高或其他应激因素,附红细胞体病的威胁将会加大,所以必须提前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才能确保猪场的安全。

1 流行特点

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 有人做过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夏、秋雨水充沛的季节,吸血昆虫活跃的湿热季节以及乍暖乍寒、气候多变的冬末初春时节,冬季发病相对较少。猪是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该病。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虫、螨虫、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或是通过污染的注射器及断尾、打耳号、阉割的外科手术器械等也可传播。但近年来,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已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附红细胞体早已在猪场中普遍存在,不需要从外界传入,平时附红细胞体处于休眠状态,所以临床上看不到症状,每当各种应激因素或免疫力低下时就会显现出来,大部分猪场的母猪群常年都可见到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此病的感染已成为常态。

2 临床特征

猪附红细胞体病因畜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消化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

2.1 哺乳仔猪 发病率不高,如果发病,5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龄多发,表现为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明显,四肢抽搐、发抖、角弓反张、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2.2 保育猪及育肥猪 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1)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3d。(2)亚急性

型病猪体温升高,达39.5~42℃。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特征是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或粉红,颜色比血液淡,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有的猪四肢中下部常见皮肤紫红,有明显的湿润感,好像皮肤下面有血水。背部皮肤常见点状铁锈色出血(毛孔出血)。部分病猪可见耳郭、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猪见尿色加深,严重时呈红黄色血尿。病程3~7d,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3)慢性型患猪体温正常或稍高,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皮肤苍白,巩膜发黄。患猪尿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2.3 母猪 母猪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1)急性感染的临床病例很少见,临床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2)母猪多为慢性经过,在猪场中普遍存在,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眼结膜苍白,皮肤多苍白,肩背部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母猪可表现出各种繁殖障碍,不发情或屡配不孕,严重时可导致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新生仔猪体弱。母猪产后奶水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易出现腹泻等疾病。

3 主要防控措施

3.1 解除免疫抑制,控制病毒性疾病 (1)目前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猪面临的重大威胁,因为这些病毒主要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进一步导致各种病原的侵入而引发各种疾病。平时不活动的附红细胞体也会乘机活动而引发疾病。所以,控制病毒,提高健康水平是猪场的基本工作,也是防病的源头。(2)要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建议接种圆环病毒疫苗,后备猪配种前1个月左右接种1次,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接种1次,种公猪每年接种2~3次,仔猪最好在20~35日龄接种次。蓝耳病则不能完全依赖疫苗,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才能奏效。种猪群最好每2个月做一次提高免疫力、抗病毒保健,其他猪在气温变化时、疾病高发时保健一次,每次用药15d。药物可选择抗病毒中草药制剂与免疫增强剂,正常保健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在出现临床症状时使用。

3.2 改善环境,加强管理 环境对猪群的健康至关重要,炎热季节要特别注意减少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特别注意有害气体浓度不要超标,氨气浓度不超过10cm3/m3,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cm3/m3。增加防暑降温措施,确保猪舍内温度适宜。母猪断奶后要适当运动,配种1个月后的母猪最好大栏饲养,给母猪一个活动的空间。切实给母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才能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增强自身的防御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在生产操作中,要注意防止病原的传播,如打耳号、剪牙、剪尾和阉割去势所用刀剪器具彻底消毒;免疫接种或治疗注射时必须一猪一针头等。

3.3 尽量减少各种应激,避免健康指数下降 猪在应激状态下健康指数会明显下降,导致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引发疾病。所有的生产操作都应该尽量减少应激反应,如保育猪可以播放音乐的方法减少应激,通过通风降温防止热应激,尽量减少注射疫苗、药物的次数,转群、断奶、上下产床等不要强行驱赶,对猪要温和等。

3.4 注意营养平衡,防止霉菌毒素中毒 在炎热季节,猪的采食量会有程度不同的减少,要特别注意营养平衡,适当提高营养标准,以补充采食量的不足,供应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霉菌毒素是降低免疫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霉菌毒素过量时,会损伤肝脏功能,引起全身的中毒性反应,严重影响免疫功能,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疾病,甚至是严重的混合感染。所以,要严把饲料原料关。当猪舍温度达到28℃以上时,可选用电解多维等抗应激产品。

3.5 有效的药物防控措施 在附红细胞体病高发的季节,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就要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当个别猪采食量下降或已经出现贫血、黄疸症状时要全群预防。抗生素主要使用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对附红细胞体基本无效,但对弓形体、螺旋体等效果良好,当混合弓形体、螺旋体感染时可添加磺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一般为5~7d,特别是四环素类、磺胺类的毒副作用都比较大,要严格控制剂量,控制使用时间。在使用敏感抗生素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控制病毒,添加抗病毒中药制剂,连用15d以上。还要考虑到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药物疗效,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所以要配合电解多维等免疫增强剂。如果猪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时可以饮水的方法给药,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磺胺类的同时还要添加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钾等,但要注意配伍禁忌与酸碱对药物的影响。这样可以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加速康复。常用的药物:(1)血虫净(或三氮眯、贝尼尔)5~1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2)咪唑苯脲1~3mg/kg,1次/d,连用2~3d。(3)四环素、土霉素(10mg/kg)和金霉素(15mg/kg)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14d。(4)新砷凡纳明10~15mg/kg静脉注射,一般3d后症状可消失。

采用以上综合控制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对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问题一般15~20d基本得到解决。

S858.28

B

1007-1733(2015)09-0039-02

2015–06–26)

猜你喜欢

体病病猪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
一例猪弓形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