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和疫苗接种
2015-04-04田培东顾丽苏
田培东顾 丽苏 峰
(1.吉林省通榆县双岗镇畜牧兽医站,吉林通榆 137200; 2.吉林省通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 3.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畜牧兽医站,吉林通榆 137200)
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和疫苗接种
田培东1顾 丽2苏 峰3
(1.吉林省通榆县双岗镇畜牧兽医站,吉林通榆 137200; 2.吉林省通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 3.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畜牧兽医站,吉林通榆 137200)
1 流行特点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临床症状可从严重的发热性肠炎到轻度的食物中毒不等。沙门氏菌的特征之一是不同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动物感染和发病。例如,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宿主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而其他血清型的宿主范围相对较窄,可认为它们具有宿主特异性或专嗜性。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的血清型只能使系统发育上血缘相近的动物发病。都柏林沙门氏菌通常感染牛,自然感染也可发生在包括人和绵羊在内的其他动物身上。
沙门氏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牛、绵羊、猪和家禽均可感染)在临床上有三个主要症状:特急性性全身症状、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人可表现为全身性伤寒感染、亚急性副伤寒感染和轻微胃肠炎。牛沙门氏菌病的症状与人不同,在发达国家,多数病例只表现为自愈性肠道感染,偶尔也有即使经过治疗死亡率仍很高的病例。预防牛沙门氏菌病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2 疫苗接种
不论活苗还是灭活苗都曾用于牛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并试图通过初乳中的母源抗体对犊牛提供主动或被动保护作用。可考虑购买灭活苗。批准用于成年牛和犊牛的灭活苗是用甲醛灭活的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制成的。这种疫苗经临床试验和实验室检验证明可有效地诱导成年牛产生抗体,并可通过初乳传给犊牛。
近来主要尝试利用沙门氏菌弱毒株研制弱毒苗。这些弱毒株包括天然无毒力菌株、实验室诱变株、自发突变株或者是遗传改造株。最早产生于美国的弱毒株是在编码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酶基因中引入突变位点,称为Aro缺失株或Aro株。这样的菌株不能合成分支酸,来产生对氨基苯甲酸(叶酸前体)和对苯二酚(铁结合蛋白肠螯合素前体)。如果缺少对氨基苯甲酸和对苯二酚(哺乳动物组织中不存在),缺失株就不能生长。已诱导出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Aro缺失株,并在犊牛进行了实验,经口或非肠道途径免疫可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不同血清型可产生交叉保护并证明是安全的。这种缺失苗不会引起宿主感染,也没有副作用,遗传学稳定。唯一缺陷是不能对3周龄以下的犊牛起到保护作用。近来,已研制了不止一种酶的变异,还出现了营养缺陷型变异和其他变异,这些含有两处或更多独立变异点的菌株比只有一处变异的菌株更安全,而且经检验对牛是一种很有效的疫苗,并对1月龄的犊牛就可起到保护作用。
这些菌株可能不能对所有的血清型感染都起作用。目前,还没有结果证明疫苗免疫后,不同时期对不同血清型均可产生交叉保护作用。很难想像今后如何保持不同血清型间的有效交叉保护作用。很可能在活苗里含有一种以上的血清型。有证据表明:联合用苗时,不同疫苗株间有干扰作用,这种干扰能降低免疫效果。
活苗免疫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代谢产物缺陷,即使是弱毒,仍然含有许多毒力因子,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可引起腹泻,并且腹泻不仅发生于免疫牛,而且可发生于与免疫牛接触过的牛或食品动物以及消费肉食动物的人群。活苗免疫最常见的问题是能引起轻度的腹泻,并且免疫功物可在粪便排出疫苗毒。近年来关于沙门氏菌引起肠炎的机制的研究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沙门氏菌Ⅲ型蛋白分泌系统负责将效应蛋白传到宿主细胞内,这种蛋白能影响沙门氏菌的肠道侵染、炎症反应的诱导、液体分泌、细菌复制和逃避宿主防御机制。定向突变能破坏沙门氏菌中影响炎症反应诱导、细菌净增长的基因,但对细菌侵入无影响,能优化疫苗株的表型性状,如仍保留侵袭性和免疫原性,但不具有毒性。
因为犊牛很容易在出生后几天感染沙门氏菌,死亡高峰发生在3~4周龄,所以理想方法是对母牛进行产前免疫使犊牛获得被动保护免于感染。然而,被动免疫也会出现一些不理想的结果。尽管如此,还可建立一个怀孕母牛免疫、延长初乳喂养时间的方案。怀孕母牛在分娩前约7周和2周分别用福尔马林灭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苗进行免疫。犊牛生后可直接吃母乳48h,然后饲喂8d冷藏的初乳。这样的犊牛在生后5d对致死量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感染后粪便排菌时间很短。吃过免疫母牛初乳然后再吃正常初乳的犊牛和未免疫母牛生下的犊牛然后喂以免疫乳的犊牛沙门氏菌致死率均明显降低。在一些外来血清型暴发时,进行紧急免疫是有效的。疫苗在预防牛沙门氏菌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即使是再有效的疫苗,也不能代替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