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及疗效

2015-04-04潘进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骨盆骨折护理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及疗效

潘进芳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关键词:骨盆骨折; 外固定支架; 护理

随着社会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等的不断发展,高能量创伤所导致的骨折逐年增多,其中骨盆骨折占有的比例较高。骨盆骨折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两种,其中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一般临床症状较重,并发症较多,常合并脏器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绝对卧床休息、下肢牵引、骨盆带外固定等,骨折复位多不理想,而患者由于活动受限,长期卧床,加之因疼痛致运动不足,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本科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较小、骨折移位控制好、出血少、并发症少以及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等优点[1-2],可以使骨折得到相对稳定[3]。2010年3月—2013年8月本科对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11例,挤压伤3例,重物砸伤4例;伴有不同程度休克患者17例。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损伤:腹膜血肿3例,脾破裂4例,膀胱尿道损伤3例,肋骨骨折伴血气胸3例,脑外伤2例,四肢骨折12例。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后,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1例术后出现钉道感染,予钉道护理及抗感染治疗后控制感染取出外固定支架。患者住院时间12~73 d,平均23 d。

1.2 手术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诊断在局麻或全麻下行外固定支架术固定骨盆骨折,术后常规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1.3 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随访16个月,平均3.5个月,按以下标准评定:优,肢体等长,下肢无旋转,步态正常,患处无疼痛;良,肢体不等长<2 cm,下肢无旋转,步态基本正常,患处无疼痛;可,肢体不等长2~4 cm,下肢旋转<15°,行走略跛,患处轻微疼痛;差,肢体不等长>4 cm, 下肢旋转>15°,明显跛行,患处疼痛。经随访评定,本组32例患者中,优23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7.5%。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易出现失血性休克、脏器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4]。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发病率高,此时护理急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及时留置尿管,观察尿液颜色、量的变化,警惕尿道、直肠等脏器损伤的发生,其次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5]。

2.1.2心理护理:骨盆骨折多因意外损伤造成,患者对突如其来的损伤不仅肉体上承受较大痛苦,精神上也刺激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护士在接诊患者时应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外固定支架,说明及时有效的手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可以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2.2 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术后床边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腹胀、腹痛等不适,观察尿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局麻患者术后每隔30 min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直至生命体征平稳。之后改每2 h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直至病情稳定。准确记录各项监测指标,视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7]。

2.2.2疼痛护理:一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经外固定支架手术后,术后疼痛一般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早

期即可行床上功能锻炼,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科在手术后一般给予口服西乐葆0.2 g(每日1次)等疼痛预防用药。

2.2.3外固定支架护理:钉道感染是外固定架最常见的并发症。加强钉道护理是预防针道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密切观察针孔渗血、渗液情况,保证钉道周围清洁、干净。每日用75%酒精消毒钉道2次,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合理应用抗生素。本组1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经换药及使用抗生素后好转。在固定的同时需要观察外固定支架牢固情况,及时调整螺钉及固定的松紧度,防治外固定支架出现松动,导致骨折部位移动,必要时可拍摄骨盆平片,以免因外固定支架松动影响骨折愈合[8-9]。

2.2.4并发症的护理: ① 尿路感染。对留置尿管患者及时观察,保持尿管无菌、密闭、通畅,定时夹闭、开放。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拔除尿管; ② 切口感染。对钉道局部及全身症状观察,伤口敷料保持干燥; ③ 坠积性肺炎。协助患者拍背,鼓励咳痰,指导深呼吸方法; ④ 便秘预防。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等,行腹部按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⑤ 压疮。定时翻身,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患者因前方外固定支架的存在一般无法完全侧卧,可予三角枕定时固定于半侧卧位,防止压疮产生。用50%乙醇对受压部位皮肤行按摩操作[10-11]; 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予低分子量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同时予下肢气压治疗。

2.2.5功能锻炼:早期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全麻患者麻醉过后、局麻患者术后即刻,即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髋、膝、踝关节伸屈活动,术后2周视恢复情况可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床扶拐站立或缓慢行走。术后8~12周摄片复查,若骨折愈合可即刻拆除外固定支架。告诉患者康复的时间,使其心中有数,鼓励患者增强信心,逐渐提高自理能力[12-13]。

2.3 出院指导

出院时,告知患者具体复查的时间、患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必要性,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3小结

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高,多与受暴力较大、并发症严重有关,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14], 护理除专科重点外,并发症的护理及术后的康复训练也相当重要。本研究通过对32例患者的护理发现,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疗效满意,而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骨折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利民, 雍宜民, 沈惠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技术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1): 10.

[2]闫双根.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J].医学综述, 2013, 19 (1): 113.

[3]蔡郑东.骨盆外科学[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52.

[4]潘进社, 李亚洲, 张英泽, 等.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 2004, 20(6): 326.

[5]赵文静, 程人佳, 张庆红, 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4): 65.

[6]刘源.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小板相关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1): 77.

[7]陈川成.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7): 114.

[8]张卉, 李邦莹, 程翠年, 等. 改良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J]. 护理研究, 2011, 25(8C): 2199.

[9]张明. 300例骨盆骨折并发症的处理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05, 4(2): 58.

[10]张燕, 张海峰. 骨盆骨折合并伤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 2006, 22(6): 416.

[11]冷楠楠, 徐雅玲, 朱冬梅.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E01): 129.

[12]孙玉花, 李铁军.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2): 146.

[13]屠海霞, 郑毅.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急诊放置外固定架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 17(1): 54.

[14]潘进社, 李亚洲.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 2004, 20(6): 3291.

收稿日期:2015-06-29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2-152-02

DOI:10.7619/jcmp.201522057

猜你喜欢

外固定支架骨盆骨折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1例高坠伤致脾破裂和乙状结肠广泛挫伤及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