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利咽汤配合西药治疗咽源性咳嗽70例观察
2015-04-04李传芬
李传芬
(四川省自贡市市中医院汇东分院,四川 自贡 643000)
荆防利咽汤配合西药治疗咽源性咳嗽70例观察
李传芬
(四川省自贡市市中医院汇东分院,四川 自贡 643000)
咽源性咳嗽是由咽喉部疾病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发生的咳嗽,以阵发性干咳为特征。多见于急慢性咽炎、喉炎、声门下区变态反应等疾病引起的咳嗽。2011至2014年,笔者自拟荆防利咽汤配合治疗咽源性咳嗽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0例均为2011至2014年门诊患者,符合《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1]喉源性咳嗽诊断标准。男41例、吸烟38例,女29例、均不吸烟,年龄最大72岁、最小4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5天,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57例,咽部黏膜有不同程度充血63例(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42 例,扁桃体Ⅰ~Ⅱ度肿大21例)。初期都经过西药抗生素治疗。58例胸片正常,12例胸片示肺纹理增粗。
诊断标准:①以咽部干燥,或痒、痛、异物感为主要症状;②病程较长,咽部不适症状时轻时重;③遇环境冷热变化,或烟尘刺激,或高声说话,则咳嗽加剧;④查体示咽喉慢性充血或(和)淋巴滤泡增生;⑤血常规和胸片检查排除其他肺胸疾患。
2 治疗方法
自拟荆防利咽汤。荆芥15g,防风15g,桔梗15g,牛蒡子15g,北细辛5g,蝉蜕10g,僵蚕10g。兼恶风自汗者加黄芪20g,白术15g;口干舌燥且咽红者加玄参20g,石膏30g;舌苔厚腻口臭者加黄芩15g,蒲公英20g;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者加浙贝母15g,桃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每日用α糜蛋白霉4000U,地塞米松2mL,生理盐水5mL氧气雾化20min。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痊愈:喉痒及咳嗽症状消失。显效:喉痒及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咽部充血减退。无效:喉痒及咳嗽症状无减轻。
4 治疗结果
痊愈34例(48.6%),显效27例(38.5%),无效9例(12.9%),总有效率87.1%。
5 典型病例
王静,女,41岁。因正对空调吹冷风后咳嗽,胸闷气紧,曾用抗生素无明显缓解,后又服中药小青龙汤10余剂,胸闷气紧症状缓解,但一直感咽痒,干咳,遇风加重。予荆防利咽汤。荆芥15g,防风15g,桔梗15g,牛蒡子15g,北细辛5g,蝉蜕10g,僵蚕10g,黄芪20g,白术15g。同时用α糜蛋白霉4000U,地塞米松2mL,生理盐水5mL氧气雾化20min。1周后咽部刺激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减轻,继续巩固治疗1周症状消除,嘱禁忌辛辣刺激食品,避风寒,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6 讨 论
咽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多为外邪入肺,疏解不利,或服寒凉收涩药等导邪滞肺脏,宣泄不利,肺气郁滞,肺失清肃,气逆而咳。治疗应以搜风驱邪为主。荆防利咽汤方中荆芥、防风,辛温发表、驱风散邪,桔梗、牛蒡子、细辛利咽宣肺止咳,蝉蜕僵蚕搜风通络。全方外解肌表之风邪,内搜经络之风邪,内外合治。同时配合西药局部雾化治疗效果更好。
[1] 干祖望.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8.
R256.11
B
1004-2814(2015)05-0417-01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