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的养殖与管理
2015-04-04刘翠芳
刘翠芳
(柳江县三都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柳江 545100)
鲢鱼的养殖与管理
刘翠芳
(柳江县三都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柳江 545100)
鲢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随处可见。此鱼生长快,鱼肉美味,市场需求量大,其养殖规模大。为提高养殖效率,探索养殖经验,本文将对鲢鱼的养殖与管理做一介绍。
鲢鱼养殖;日常管理;措施
鲢鱼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用食物,其养殖范围遍及我国大江南北。该鱼种生长速度快,其中从2龄到3龄时生长速度最为迅速,可从1kg增长至4kg。鲢鱼寿命比较长,一般活7~8年,最长可达10年以上,个体最重可达到40kg。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物,适应性强,天然产量高,属于饲养鱼类中的上等品种,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积极探索其养殖方法,提高其产量,对养殖户提升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养殖水塘的选址
鲢鱼高产的鱼塘要求面积要宽广,池水要深,并要保存有充足的光照,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便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升,并便于生产管理。高产鱼塘应具备如下几点:
1.1 面积与水深
池塘的占地面积及深浅直接与鱼的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一般高产鱼塘的面积在0.33~1hm2为佳,水深控制在2.5~3m为宜。
1.2 土质与底质
大部分的池塘都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质的好坏对水质影响巨大,池塘的土质以粘土为最佳,砂土次之。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鱼会产生一层由残剩的饲料、肥料、鱼粪及死亡生物的沉积的淤泥,这次淤泥可使塘水变肥,有利于鱼群的生长,可现实高产。但如果淤泥过多会导致水质恶化,直接对鱼群的生长产生不良因素,如果营养物质过于富集可直接导致鱼类死亡。对于常年养鱼的老池塘要定时清理,以确保良好的水质。
1.3 水质与水源
优良的水质要求水溶氧充足,酸碱度pH值要在7~8.5,水质丰富,水色为黄豆、绿豆色透明度在25~35cm为最佳,水中不应含有毒性物质。
1.4 布局与配套
池塘坝埂宽要在5m以上,坝埂高应高出塘水0.5m。同时,要修建必要的完善的排灌系统,每口鱼塘均能独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避免疾病的传播。塘底应由灌水的一边向排水的一边倾斜,方便排干塘水。配备必要电源,以便使用增氧机。
2 放养前的准备
2.1 池塘的修整
对于连续多年养殖的鱼塘应利用冬季枯水季节对鱼塘进行清理,对沉积过多的淤泥杂草、杂质进行清理。对池底进行平整,池边进行修补,加固池埂,疏通注排水渠道,设置栏鱼栅等。
2.2 清塘消毒
在鱼种下池半个月前,气温稳定3~5℃以上对鱼塘进行药物清塘鱼种放养前7~10d灌注70~80cm深的新水,并投施300~400kg/667m2经过堆沤发酵或加生石灰杀灭病菌的粪肥类作基肥,培肥水质,做到肥水下鱼种。
3 亲鱼选择
选择种质和体质良好的合格亲鱼是鲢鱼人工养殖的基础条件之一。合格的亲鱼应该体色正常,鱼体强壮,鳞片完整,无病无创伤。性成熟的个体可直接作为当年生产用鱼,未性成熟的幼鱼可作为后备亲鱼。放养前的鱼苗应进行检疫和检验确保鱼苗健康无疫,品种优良,规格整齐。放养鱼种的规格鲢鱼以12~19cm为佳,大规格的鱼种,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迅速,养鱼经济效益良好。放养时要注意搭配雌雄比例,一般雄体应略多于雌体。放养的时间一般选择在5月中旬或下旬,此时水温稳定在18℃以上适宜放养,有利于鱼类的快速生长。
4 养殖管理
4.1 饲料喂养
刚刚入池的鱼苗主要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食物,并兼食饲料碎屑即可。水域中天然生长或通过施肥培育的浮游生物是鲢鱼的最好的天然饲料。这些浮游生物个体微小,漂浮于水中,它们是鱼类的最好饲料。为促进这类浮游生物繁殖,可通过池塘施肥,培植水质,为浮游生物繁殖提高事宜的条件。鱼类除了吞食这些浮游动植物外还应及时添加有机饲料屑,以便促进高鱼类生长速度和增强体质及性腺发育,可在秋季和早产及鱼类产后适量投食麸、糠类精饲料,取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
4.2 投饵技术与投饵量
根据习性进行有机会的投食是促进鱼类快速生长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鲢鱼有夜间摄食的习性,因此在考虑增加夜间11~12时投饵。日常投饵还应经过计算,避免投食过量或不足,过量鱼类不能充分食用,免费饲料还污染水体,过少不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一般10~16cm的鱼体的投饵量约为鱼种总量的6~10%,体长16cm以上时投饵量为3~5%。投饵时还应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
4.3 加强日常管理
每日清晨应巡一次,认真观察水质颜色以及鱼类的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对池边的杂草和水中的腐败杂物应及时清除,投食台要经常进行清扫和消毒,以减少疾病的暴发和保护池塘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拉网检查,拉网检查可利于提升池水的肥力,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还可便于检查鱼类的生长状况及鱼病情况,从而合理的确定投食量和鱼病防治策略,从而做好防逃、放盗、放病等工作。
[1] 刘辉,黄科.鲢鱼养殖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5):64.
[2] 孙大江.鲢鱼的越冬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199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