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6例奶牛真胃变位的临诊分析

2015-12-15曹仕发陶宏卫

兽医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真胃变位牛场

曹仕发陶宏卫

(1.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州 225300;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256例奶牛真胃变位的临诊分析

曹仕发1陶宏卫2

(1.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州 225300;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2013~2014两年内江苏扬州、泰州、南通等市的苏中地区部分奶牛场共发生真胃变位256例。这些奶牛场总存栏数为3500头,平均发病率达到7.3%,年均发病率亦达3.65%,个别牛场年发病率甚至高达10%以上。也因此真胃变位成为这些地区奶牛场发展的瓶颈。笔者在临诊过程中对所有发病牛场的饲养管理,牛群结构状况及每头发病牛的特点逐一登记记录,并进行了客观准确的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奶牛;真胃变位;诊断;治疗

1 饲养方式与发病的关系

256例发病牛所涉及的牛场共12个,其中拴系式饲养的10个,散放式的2个。牛群规模最大的存栏700头,最小的仅80头左右。两年中拴系式的牛场共发病250例,占发病数的97.6%,而散式的仅6例,只占发病数的百分之二点几。这就提示了本病的发生与运动有一定关系,总的看来,散放式饲养的牛运动较多,发病较少,拴系式的牛运动相对较少,发病也较多。用另一组数据可佐证这一点。10个拴系饲养的牛场其中具备运动场且定时放牛的有4个,总牛头数近1000头,两年中的发病数64头;具备运动场但为了减少牛的能量消耗而几乎不放牛的有5个,总数近1500头,两年共发病165头;没有运动场的1个场仅80头左右的牛数两年中发病21头。

拴系式饲养发病率高的另一个原因,就苏中地区的牛场而言,其食槽都是敞开的地平面,每头牛之间无遮拦,喂料时将料撒在每头牛的牛头前地面上,加之颈部拴系的绳索许多都偏长,这样奶多牛为了挣食,头颈可伸向左右两边,加上硕长的舌头,完全能偷吃了旁边牛的部分精料,这就间接造成了个别牛精料超量。众所周知,真胃变位发生的重要原因是精料饲喂过量。

2 产奶量与发病的关系

苏中地区的奶牛场均属小型牛场,大多规模在200头左右,而其中成母牛又多在100~150头左右,牛产奶量差次不齐,就笔者临诊的12个牛场看,产量达8t的2个;6~7t的4个,5~6t的3个,5t以下的3个。不同产量的牛场两年内的发病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年产奶量6000kg左右的牛本病的发生率最高,占81%,而这些牛群的年数发病率也较高达3.5~5.3%;产量5000kg以下的发病数很少,年均发病率仅1.8%左右;产量达8000kg的牛群年均发病率反而较低只为2.8%,可能与这些高产牛群多的散放或饲养的,饲喂方式为TMR有关。

3 与发病时期的关系

256例的发病时间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奶牛产后的1~3周内为真胃变位的高发期,加强此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怀孕后期也偶有发生,其发病机理值得探讨,因为干乳期的孕牛对饲料的能量要求比较低,一般不会出现精料饲喂过多的问题,真胃变位的另一原因是真胃弛缓后腹腔内具有较大的游离空间造成真胃可从腹底壁向左侧腹壁游离上浮,进而发病,这在产前的重胎牛只由此所致的真胃变位的可能性很小。

4 与胎次的关系

经对256例病牛,发病时胎次的统计发现,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以2~3胎为最高,第1胎的牛发病较少,第4胎以发病更少。详见表3。

统计结果表明2~3胎的成母牛本病的发生率已近70%,其发病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5 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256例病牛患胃变位同时并发其它一种或二种甚至三种疾病的比例较大。其它疾病的种类有: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胎衣不下、肢蹄病、酮病、前胃弛缓等。真胃变位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多数病例的发病情况分析,在具有其它疾病的前提下再进而引发真胃变位的较多,由此可见,因为其它疾病的存在,特别是伴有疼痛、发热性的疾病,可使病牛食欲减退,胃肠特别是真胃的紧张性下降,乃至弛缓,最终发生真胃就是自然的了。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易伴发真胃变位的其它疾病比较重要的是子宫疾病,总数为134例,占总发病数的52.3%,因此及时有效防治子宫疾病对降低真胃变位的发病率大有帮助。

表1 真胃变位与产奶量的关系

表2 真胃变位与发病时期的关系

表3 真胃变位与胎次的关系

表4 真胃变位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6 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真胃变位分为两大类,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右方变位又称为真胃扭转。笔者门诊治的256例中,左方变位198例,占77.3%,右方变位58例,占22.7%。

左方变位的诊断首先根据病史,特别是产后1-3周内发病,临诊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减少,不喜吃精料,只少量吃青贮饲料或干草,左肷部明显凹陷,粪便稀而少等,可初步诊断为本病。然后在左腹壁听诊结合叩诊做出最后诊断。方法是:在左侧肩关节水平线与倒数第一、二肋间交界处听,手指弹听诊器周围或最后一、二肋间向上部及下部可听到特征性的钢管音:手指弹左侧腹底壁剑状软骨后方处听诊可听到断续的流水音,必要时可在此处穿刺出PH3以下的液体,可以确诊。

右方复位的诊断:真胃扭转多为突然发病,饮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停止,因腹痛而频频回头顾腹,或后肢踢腹,右肷部渐渐膨大,粪便少儿干,病程仅一天后即出现眼球下陷。根据这些临诊表现,可初步诊断。确诊可用左方变位听诊+叩诊方法,在右腹壁肩关节水平线上下,第9~12肋间听到比较高朗的钢管音和真胃内潺潺的流水音,或必要时在听到钢管音处穿刺出pH2~3的真胃液。

笔者在临检过程中也遇到易与本病相混淆的病例,如瘤胃积液,听诊也能听到钢管音,但位置较后,较上,甚至在腰椎横突的下方也能听到,且音质比较低沉:弥漫性腹膜炎时由于腹腔内有较多量的炎性渗出液,将腹腔内少量气体上浮,此时也可听到钢管音,区别是这种钢管音范围大,且往往左右两侧都可听到,钢管音出现的位置高,甚至在肋弓处听诊,手指弹椎旁的肤肌肉时都可听到;盲肠积气(盲肠扭转或扩张)时右侧肋弓处亦可听到钢管音,但此声音的位置多在肋弓后上方,甚至可达腰椎横突的下方。

7 治疗方法比较

真胃变位的治疗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守疗法,另一类是手术疗法。笔者所诊治的256例中用保守疗法的77例,其余均手术疗法。保守疗法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口服消气灵,小剂多次,皮下注射新斯的明;静脉注射10%氯化钠溶液或促反刍液;直至患牛饮食欲恢复正常。用药物治疗的计43例,治愈18例,另25例因未能奏效而改用手术疗法。翻滚疗法34例,痊愈的仅4例,其余都因反复发作而改用手术治疗。各种治疗方法的结果见表5

表5 256例真胃变位的疗效统计

统计结果表面对本病的治疗笔者认为以手术疗法为主,保守疗法为辅。因为保守疗法中的药物疗法疗程较长,需5~7d,且复发率高,而翻滚疗法疗效更差且对牛体的伤害较大。用药物疗法治愈的18例均为发现早,诊断早,也均为左方变位,真胃移位的位置不高,听诊时钢管音仅限于左侧肋软骨附近。翻滚疗法只适用于左方变位。右方变位病情发展较快,1~2d后即出现较重的内脱水,手术中发现病程达3d的病例,真胃胃壁呈酱紫色,高度扩张,其中既有大量(20~30L)咖啡样液体,可见真胃郁血,出血已较重,水盐代谢絮乱,代谢性酸中毒的现象已很明显。表中右方变位手术未能治愈的6例病程均已超过3d,有2例已达5d的病程。因此真胃扭转(右方变位)因及早发现,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整复。关于手术方法笔者采用的是左肷部切开和右侧腹壁切口相结合,真胃壁贴上一块4×4cm的塑料板,四角钻孔先固定在真胃浆膜层,后用引线绕过腹底至右侧底壁,右侧皮肤切开后用止血钳捅穿腹壁达腹腔内,夹住从左侧绕进来的引线,再将引线拉至右侧腹壁切口外,最后将引线穿针在切口附近的腹壁上缝合打结。术者在腹腔内探查真胃壁已完全贴附于右侧腹底壁上,手术完毕。相关改进后的手术方法已专题在相关期刊发表。

8 小结

近两年苏中地区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与全国其他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略高一些,有报道,世界上本病的发病率为2%-3%,而本地区的发病率平均已超过3%,这跟本地区饲草资源缺乏,加之近年来许多牛场过分追求高产,难免会造成精饲料喂过量;主要粗料为玉米秸秆的青贮,制作青贮技术与保存技术高低有别,也常常出现一些牛场青贮质量不高,甚至存在程度不等的酸败,长时间饲喂这些酸度过高的青贮极易导致瘤胃酸中毒,进而致使前胃和真胃迟缓,最后导致本病发生。

加强栓系式奶牛的饲养管对减少本病的发生意义也很大。就苏中地区而言,奶牛饲养绝大多数都是栓系式,如何保证精确地以奶定料,严防偷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食槽可制成分隔式,做到一牛一槽;二是将颈绳适当缩短以保证每头牛只能吃到自身食槽内的精料;三是定时给奶牛尤其是成年适当运动。

特别重视第二~第三胎成母牛的饲养管理,尤其是产后1-3周内的饲养,做到精料配方科学合理,喂量准确,加快产后子宫的复旧和体能恢复,预防子宫、乳房、酮病等病的发生。及时诊断和治疗产科和肢蹄病及营养代谢病,以降低由此引发的真胃变位。

[1] 兰永成.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治体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7):75.

猜你喜欢

真胃变位牛场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奶牛真胃阻塞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西班牙语动词变位学习法之探讨
浅析奶牛真胃变位与日粮精粗比关系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呼和浩特某牛场牛乳房炎的调查及诊治情况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治
奶牛真胃异物阻塞的诊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