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岭教授运用保和丸治疗儿科诸疾经验*
2015-04-04孙远岭李继君
王 倩 孙远岭 李继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
·名老中医经验·
孙远岭教授运用保和丸治疗儿科诸疾经验*
王 倩 孙远岭△李继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
目的:总结孙远岭教授使用保和丸治疗多种儿科疾病的经验。方法:吾师认为许多儿科疾病病机皆是由于脾失健运,导致脾胃积滞所引起,可用保和丸加减治疗。结论:孙远岭教授应用保和丸治疗儿科病症效果显著。
保和丸出自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其组方严谨而药味精简,组成为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能消导脾胃积滞,宣畅气机,升清而降浊,属消积导滞之轻剂,多用于治疗饮食内积之证[1]。导师孙远岭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数十载,常灵活自如地运用保和丸治疗儿科多种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幸能跟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其活用保和丸临证经验加以总结。
1 汗 证 刘某,男,6岁,2014年8月10日初诊。家长诉其子平素汗多,以头面部及背部为甚,纳食欠佳,口臭,大便秘结,小便调。查体:患儿形体消瘦,神清,精神可,舌红苔中后稍黄腻,咽(-),脉滑数。辨证属中焦积滞,热迫汗出,治以消积导滞,清泄湿热。方以保和丸加减。药用:白术、焦山楂、莱菔子各15g,茯苓、炒神曲、法半夏、连翘各10g,陈皮、黄连各6g,水煎服,1d1剂,1d3次。服药4剂后,大便畅通,汗出减少,纳食稍增。继在原方基础上,加用麦门冬、五味子各10g,服用7剂后,汗出已止,口臭、大便秘结之症消失。
按:《景岳全书》云: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吾师认为患儿虽以汗证为主诉,却未见表虚不固,阴血不足之症,反见其纳差、口臭、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等症。若治以固表止汗或滋阴补血之法,则可谓雪上加霜。因小儿脾常不足,胃气虚弱,若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或过食肥腻生冷之物,皆可损伤脾胃,易致饮食停滞,积而不消形成食积,日久郁而化热,迫津外泄则见汗出[2]。方中茯苓、白术、法半夏健脾和胃,山楂、莱菔子、神曲消积导滞,陈皮、法半夏行气化湿,连翘、黄连清泄郁热,麦门冬、五味子养阴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消积泄热,固表止汗之功。
2 感 冒 谭某,男,8岁。2014年9月16日初诊。患儿流清涕、鼻塞4d,伴见晨起后咳嗽,咯少量白色痰涎,自觉咽部不适,不欲饮食,大便可。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咽部无充血,舌红苔白厚腻。属外感风寒夹滞证,治宜宣肺解表,消食化滞。方以保和丸加减:莱菔子、炒麦芽、焦山楂各15g,防风、桑白皮、牛蒡子、浙贝母、茯苓、法半夏各10g,杏仁、桔梗、陈皮、连翘、辛夷(包煎)各6g,水煎服,1d1剂,1d3次。同时嘱咐患儿多饮温水,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服用4剂后,流涕、鼻塞等症消失,但仍纳食欠佳,舌苔白腻,遂在原方基础上去桑白皮、辛夷,加白术10g,砂仁6g,服药后纳食增加,诸症消失。
按: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幼科释谜》云:“感冒之源,由卫气虚。”吾师认为小儿感冒的病位在肺,但与脾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小儿脾常不足,若脾胃损伤,脾失健运,土不生金,可致肺金虚损,肺的卫外功能下降,易受六淫之邪侵袭。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肺失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疏布而生痰,痰壅气道,则见咳嗽;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乳食停滞中焦,则不思饮食或伴呕吐,此为感冒夹滞。保和丸能消食导滞,行气化痰,配伍防风疏风解表,杏仁、桔梗宣通气机,牛蒡子、浙贝清利咽喉,诸药相合,达到培土生金的目的。
3 多发性抽动症 叶某,男,12岁,2014年10月8日就诊。其母诉患儿近3个月来出现挤眉弄眼,口角抽动偶见摇头晃脑,并伴有纳呆,嗳气,腹胀等症状,二便正常。舌红苔薄黄稍腻,脉弦滑。触诊患儿腹部有压痛。辨证为胃肠积滞,内生浊邪,上扰清窍,治以通腑导滞,宁肝熄风,治以保和丸加减。处方:茯苓、法半夏、石菖蒲、枳实、钩藤、郁金各10g,连翘、黄连各6g,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各15g,生大黄(后下)3g,1d1剂,水煎服。并嘱咐患儿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肥甘厚味之品。服药4剂后腹痛、腹胀减轻,但挤眉弄眼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去生大黄后继服10剂,患儿抽动、摇头晃脑等症状消失,纳食增加,诸症悉愈。
按:吾师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小儿过食肥甘厚味而导致肠胃积滞。又因小儿肝常有余,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脾虚肝旺,肝风夹痰上扰则见抽动症状,“痰”即是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病理产物[3]。方中茯苓、枳实、莱菔子消食导滞,健脾行气,生大黄加强消导之效,连翘、黄连清热散结,配伍石菖蒲、郁金养心安神,豁痰开窍,钩藤熄风止痉,祛邪不忘扶正,以达到肝脾同调的目的。
4 湿 疹 张某,男,5岁。2014年10月13日初诊。患儿平素有湿疹病史,5d前因食用过量海鲜复发。患儿面部及背部可见密集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及小水疱,局部潮红肿胀,自觉灼热痒痛,搔抓后水疱破溃。在外院就诊服用仙特敏、炉甘石洗剂等药,但效果不明显。现患儿不欲饮食,并伴有腹胀、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中医辨证属胃肠积滞,内生湿热。治以泄热通腑,保和丸加减,药用:茯苓、连翘、生地、黄柏、泽泻、车前子各10g,焦山楂、炒莱菔子、炒麦芽各15g,生薏仁30g,陈皮6g,水煎服,1d1剂,1d3次。同时嘱咐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鱼腥海味,牛羊肉、蛋类、辣椒等刺激性饮食,避免搔抓皮肤,忌用热水、肥皂烫洗。服药3剂后,患儿自觉痒止,水疱结痂,并无新疹出现,腹胀减轻,大便正常。去泽泻后,继服4剂,皮疹部分脱屑渐至消失,再去车前子,加用白术10g、枳壳6g,继服3剂后病情痊愈。
按:湿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小水疱,日久皮肤可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吾师认为本患儿过食腥发之品,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外发,又复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生湿疹[4]。湿性重浊粘腻,邪恋机体,日久可耗气伤血,气虚则卫外之气不足以抗邪,邪郁肌肤而瘙痒难忍,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也”。故用保和丸加减,以获消积和胃,清热利湿之效。吾师在原方基础上增加黄柏取其清热燥湿之效,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待湿疹缓解后,加枳壳行气化湿、白术健运脾胃,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可见临证时应仔细辨证,活用经典名方,随证变通,才可获得良效。
[1] 王 健.保和丸儿科临床新用举隅[J].中医儿科杂志,2014,10(1):48-50.
[2] 苏月娴,王新磊,潘瑞东,等.浅谈从脾胃虚损论治汗证[J].四川中医,2013,31(8):21-23.
[3] 徐桂萍,侯元捷.健脾平肝法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5-7.
[4] 朱红军.辨证论治慢性湿疹 96例[J].陕西中医,2010,31(4):443-444.
(收稿2014-12-19;修回2015-01-27)
*上海市高校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ZZjdyx12125)
中医儿科疾病/中医药疗法 保和丸/治疗应用 中医师 @孙远岭
R27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5.03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