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分析
2015-04-04马慧兰尹文华陈其伟刘艳云
马慧兰,尹文华,陈其伟,王 影,刘艳云
(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34000)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心肌梗死患者中50%合并有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76%有高血压病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心脑血管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收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忻州市人民医院干部病房一病区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350例的护理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3月忻州市人民医院一病区收治高血压病患者350例,年龄45~88岁,平均66.5岁,男230例,女120例,病程1~41年。1级高血压112例,占病变人数的32.00%,2级高血压150例,占病变人数的42.86%,3级高血压88例,占病变人数的25.14%。所有患者均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1.2 诊断标准[2]
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
1.3 护理方法
正确测量血压,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健康教育,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出院后随访。
1.4 疗效判定[3]
显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 mm Hg以上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 mm Hg以下但是已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在10 mm Hg到20 mm Hg之间,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 mm Hg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3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全部进行了综合护理。其中336例的高血压得到显著改善(显效及有效),14例未见明显改善(无效),有效率96.00%。
2.2 随访
本组350例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以上。在住院期间显效及有效的336例患者中,随访期间3例因未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出现脑出血,再次住院治疗(1例在出院3个月时发病,1例在出院8个月时发病,1例在出院14个月时发病),1例在出院18个月时逐渐出现心力衰竭;其余332例血压控制良好,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加重。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对高血压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患者死亡原因的75%以上,其中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将占首位[4]。
对于高血压患者,治疗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在正确用药的基础上,合理护理在有效控制血压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3.1 测量血压的方法正确与否是护理的前提
测量血压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通常选择患者的右上臂作为血压测量的部位。遇有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以及偏瘫的患者,则选择患者健侧的上臂作为血压测量的部位,因患侧的血压低于健侧的血压。测量前,应首先嘱患者平静、放松。遇有患者情绪激动、吸烟、进食,应嘱患者休息至少15 min;饮用咖啡、酒等兴奋性饮品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量;遇有结直肠充便、膀胱充盈等情况时,应在排便、排尿后休息至少15 min再测量血压。测量时,取坐位或平卧位,血压计袖带缚扎的方法和位置应正确,上臂的位置和心脏高度在同一水平,嘱患者平静、均匀呼吸,保证测得的血压准确无误。本组350例均采用以上方法测量血压,测量结果准确,具有可比性。
3.2 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护理的关键
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数患者几乎是从发病开始就终身用药,所以规范化用药是成功控制血压的关键,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有5种[5]: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阻断药,如替米沙坦;c)β受体阻断药,如酒石酸美托洛尔;d)钙通道阻断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e)利尿药,如吲达帕胺。
血压的控制要循序渐进,不可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血压控制不理想,未达到预期水平时,不要随便增加药量,待稳定几天,药物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仍未将血压降到预期水平时,再增加药物剂量;如单一药物已用至足量,而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联合应用其他降压药物;发生血压因某种原因瞬间升高等紧急情况时,可临时用短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对患有脑梗死等心、脑、肾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不应降得过低,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免影响相应脏器的血液灌注,导致这些脏器的病变进一步加重。
在给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对该种药物的耐受性。观察患者有无面色潮红、心悸、水肿、恶心、乏力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调整药物。
3.3 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耐心、细致地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须长期甚至终身应用药物治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重症高血压和并发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应该更加关注,要让患者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心理状态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6]。
教会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以便患者出院后在家中能正确测量血压;嘱患者出院后在家中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便于医生了解患者血压的控制及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同时嘱咐患者掌握用药的时间、药物的剂量、药物的种类,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使血控制在预期水平,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4 适当的体育锻炼必不可少
在排除了患者合并有不易运动的疾病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还可减轻体重。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掌握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3.5 合理的膳食安排是控制血压成功的保证
研究表明,改善饮食结构有助于血压的控制。一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可通过合理饮食、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来减少药物剂量。高血压病患者宜选择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控制摄入食物的量和总热量,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5~6 g/d;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植物蛋白;适当多食纤维食物。
总之,注重控制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中之重,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治疗和正确的、个体化的护理,对帮助患者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刘力生,吴兆苏,朱鼎良,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 曹晓毛.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血压控制行为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9):57-58.
[4] 罗 义,钱学贤.尼卡地平注射剂治疗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8(12):27-28.
[5] 杨宝峰.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 曹冬梅.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