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口疮的临床分型及防治研究

2015-04-03曹丽芳

兽医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蹄部口疮脓疱

曹丽芳

(河北省沙河市畜牧局褡裢畜牧兽医站,河北沙河 054100)

羊口疮的临床分型及防治研究

曹丽芳

(河北省沙河市畜牧局褡裢畜牧兽医站,河北沙河 054100)

羊口疮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患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以口腔粘膜、皮肤、蹄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增生、溃疡、形成尤状痂斑为特征。本病广泛存在世界各地的养羊地区,发病率几乎达 100%。在我国养羊业中,本病是一种常发疾病,但以前认为本病主要感染绵羊羔羊,近几年发现山羊羔羊、成年羊发病率也很高,而且临床症状非常剧烈,并表现不同的临床型,可引起羔羊生长发育迟缓和体重下降,严重的大批量死亡,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临床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羊;口疮;临床分型;防治

羊口疮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主要危害羔羊,以口腔粘膜、皮肤、蹄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增生、溃疡、形成尤状痂斑为特征。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临床症状非常剧烈,并表现不同的临床型,可引起羔羊生长发育迟缓和体重下降,严重的大批量死亡,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临床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病原

传染性脓疱病毒即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一般认为引起动物痘病的病毒最初可能起源于同一种病毒,由于长期在各种动物中传染继代逐渐适应,结果形成了各种动物的痘病毒。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毒株经进行交叉试验和其他一些理化试验,证明病毒的多型性是存在的。本病毒比较耐热,55~60℃30min大部分能杀死,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存活 5 年,在-75℃时十分稳定。痂皮暴露在阳光下可保持感染性达数月,而在阴暗潮湿的牧场保持数年。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感染。病毒存在于污染的圈舍、垫草、饲草等,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有人证明库蝇库蝇传播本病。自然感染主要因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传入健康羊群,长途运输羊只容易激发本病或者通过将健康羊置于曾有病羊用过污染的厩舍或牧场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发病最多,这可能与羊只繁殖季节有关。圈舍潮湿、拥挤、饲喂带芒刺或坚硬饲草、羔羊的出牙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本病主要侵害羔羊,成年羊发病率较低,这是由于人工免疫或自然感染过本病(包括隐性感染)之故。如果以群为单位计,则羔羊发病率可达100%。但症状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型死亡率高达15~20%,但是有继发感染,则病死率可高达 20~30%不等。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 2~3d,临诊上我们将其分为粘膜型、蹄型、皮肤型(乳房炎型、外阴型)和增生性四种类型。前几年我国甘肃省羊口疮仅见于口唇感染,未见其他病型。近几年发生不同的症状。

3.1 粘膜型

见于绵羊羔、山羊羔,是本病的主要病型。口腔黏膜受害严重。在唇内侧、齿龈、颊内侧、舌和软腭上,发生灰白色水疱,其外绕以红晕,继而变成脓疱和烂斑;或愈合而康复,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疡,或深部组织坏死,甚至部分舌头脱落,少数病例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而死亡。

在粘膜与皮肤交界处的:一般在唇、口角、鼻和眼睑的皮肤交界处出现散在的小红斑,很快形成丘疹和小结节,进而形成水泡疱或脓疱,进一步形成棕黄色的疣状硬痂,牢固的附着在真皮的红色乳头状增生物上,呈“桑葚”样外观,这种痂块经 10~14 d脱落而痊愈。

3.2 皮肤型(混合型)

近年发生较多,本型除在口腔发生外,在体表皮肤、特别是腹下、四肢内侧出现结节,渗出物结痂比较坚硬,手触摸有针刺感。病常见局部淋巴结肿胀。皮疹、水疱或脓疱于 3~4 d内破溃形成溃疡,于10 d后愈合。如有继发感染,溃疡需经 3~4 周才能愈合或者死亡。

乳房皮肤型 病羔吮乳时,常使母羊的乳房的皮肤上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烂斑或痂块,有时还会引发乳房炎。

外阴皮肤型 本型病例较为常见。病羊表现为外阴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在肿胀的阴唇及附近皮肤上常发生丘疹、水疱、脓疱、严重的出现溃疡;公羊的阴鞘及阴茎上发生脓疱和溃疡。

3.3 增生性口疮

本型病例近年来比较多见,主要是口腔粘膜、牙龈出现花菜样增生、皮肤出现疣状增生物,影响采食,本型临床治疗效果慢,且容易造成羔羊死亡。

3.4 蹄型

原来几乎只发生绵羊,但近年山羊发病率很高,通常在四肢的蹄叉、蹄冠、或蹄部皮肤上,出现痘样湿疹,亦按丘疹、水疱、脓疱的规律发展,破溃后形成溃疡,若有继发感染则发生化脓、坏死,常波及蹄骨,甚至肌腱或关节。病羊破行,长期卧地,病期漫长。也可能在肺脏以及乳房发生转移性病灶,严重者多因衰竭或败血症而死亡。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粘膜溃烂、皮肤各部位的可怜结痂、口腔粘膜菜花样增生、蹄部溃烂和流行病学资料,可做初步诊断。必要时采集水泡液、溃疡面组织做ELISA试验口疮病毒应为阳性。

5 防控措施

5.1 预防

(1)本病主要是接触和创伤感染,所以要防止粘膜和皮肤发生损伤,在羔羊出牙期应喂给嫩草,拣出垫草中的芒刺。加喂舔砖,以减少啃土啃墙。发现病羊要立即隔离,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只和购买畜产品发生本病时,对污染的环境,特别是厩舍、管理用具、病羊体表和患部,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在流行地区可以接种弱毒疫苗,以黏膜内注射或者皮肤划痕接种方法效果最好。

(2)坚持防重于治,从外地引进羊时,要严格检疫;夏季做好消灭库蠓工作,保持羊圈舍清洁卫生,防止库蠓叮咬;同时做好病羊的防治,保证营养均衡。

(3)免疫接种 耐过羊口疮的羊只一般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由于本病免疫接种部位及方法不同,免疫效果亦不同,因此免疫部位及途径对于防控本病也非常重要。

注射方法是:每头份加生理盐水 0.2ml,用消毒注射器吸取已经溶解好的疫苗,有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好羊口唇粘膜与皮肤交界处(或下唇),使粘膜微突起,然后在交界处粘膜内注射0.2ml。粘膜内注射是否正确应以注射后呈现透明的水疱为准。本方法可以预防粘膜型和皮肤型口疮,免疫期为 5 个月。

5.2 治疗方法

(1)粘膜型:局部治疗用饱和生理盐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口腔,每天2~3次;用碘甘油、聚维酮碘透皮剂、冰硼散或者青黛散涂抹病变部位;疼痛严重影响采食的用0.5~1%普鲁卡因液,0.5~1%达克罗宁液,0.5~1%地卡因液,用时涂于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咽喉部口疮以2.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0.5~1ml加入1%普鲁卡因液1ml注射于溃疡下部组织内,每2~3d/次,共用2~4次。有加速溃疡愈合作用。

口服鱼肝油2粒、维生素C3片、牛黄解毒片3片、每天二次,连用3~5d;严重的肌肉注射银黄注射液、林可霉素。

(2)皮肤型:用高锰酸钾清洗病变部位,碘伏消毒,涂抹冰硼散或者石黄散(石灰、大黄各一份用锅炒到大黄发黑),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氨苄西林钠,严重的注射干扰素或者刀豆素。

(3)增生型:增生性口疮。方法是小的增生先用2%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喷湿、擦干增生面,用一面积小于增生面的小棉球蘸上10%硝酸银液或50%三氮醋酸酊或碘酚液,放于增生上,至表面发白为度。这些药物可使增生部位上的蛋白坏死,促进愈合。操作时应注意药液不能蘸的太多,不能烧灼邻近健康组织。大的增生用普鲁卡因或者利多卡因麻醉增生的根部,用铁片烧红或者烙铁烧烙增生的根部,把增生的瘤切除掉,然后每天用碘伏消毒,冰硼散或者青黛散配合氨苄西林钠或者甲硝唑涂抹防止感染,全身治疗用青霉素配合黄芪多糖肌肉注射,每天二次,连用3~5d。

(4)蹄型口疮治疗:用5%的硫酸铜溶液侵泡患部蹄部,每天二次,每次30min,然后用冰硼散或者石硫合剂涂抹蹄部溃烂部位,并用脱脂棉和纱布包扎,让羊在圈内羊床或者放牧的时候在干燥的地方采食防止污染蹄部。全身治疗用银黄注射液、林可霉素注射抗病毒和控制感染。

(5)微量元素:有血清锌含量减低羊补锌后病情有好转,可用1%的硫酸锌糖浆,每次5~10ml,每日3次;或硫酸锌片,每片0.1g,每次1片,每日3次。维酶素为核黄素衍生物,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一些辅酶,对有胃肠道疾病羊有一定效果,可促进溃疡愈合,每次1g,每日3次,无副作用,可较长时间服用。

(6)中医辨证治疗: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清热,如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甘露饮等方剂加减。脾胃伏火者,治宜清胃降火,如用清胃散、凉膈散等加减。亦可应用活血化淤类药物如复方丹参片等可改善病情。

(7) 笔者根据其发病特点,认为羔羊口疮属于脾胃不和造成的胃虚火,以滋阴补气、调和脾胃为治疗原则,研制了“疮痘散”按羊4g/kg,煎水让羊自己饮用,每天一次,连用3d,经过3100余例治疗,治愈率达98%以上。

[1] 律祥君.实用羊病防治新技术手册[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 徐永照.羊口疮病的防治体会[J].中国畜禽业种业,2014,(7):106.

猜你喜欢

蹄部口疮脓疱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羊口疮治疗方法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