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探索与建议
2015-04-03孙祖虹
孙祖虹
(山东胶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山东 胶州 266300)
1 山东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探索
(1)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002年,山东省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山东省小麦玉米两作、粮食产量高、秸秆量大、作业时间短的特点,制定了提高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质量,改小麦免耕条播为免耕宽幅精播,探索出了“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玉米免耕精播”和“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小麦免耕宽幅精播”夏、秋两个“一条龙”技术体系,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和机械化高效植保装备,初步形成了适合本省农业生产特点的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推动了全省保护性耕作健康发展。
(2)研发保护性耕作装备。在引进试验小麦2BMFS条带型免耕播种机的基础上,针对本省农业生产特点,组织农机技术人员与有关生产企业,对小麦免耕播种机整体结构和关键零部件进行联合攻关。先后研发了小麦免耕宽幅播种器、免耕播种变速器、免耕机旋耕刀轴、正态分布施肥装置等10多个关键部件,形成了小麦宽幅免耕施肥、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玉米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等30多个品牌的保护性耕作装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通过装备研制,引导全省保护性耕作装备企业从无到有、从省到多发展起来。至2014年底全省20多家生产企业的系列产品,进入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累计销售10多万台,为全省小麦玉米两作区保护性耕作发展提供了装备保障。
(3)规范了监督管理。一是选定核心示范区和项目区。把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的地块选定为核心示范区,以带动、辐射周边村庄、农户。其余项目区则是通过镇办、合作社、村三级联动、共同协商的方式予以确定;二是组织局工作人员、镇办负责人、合作社成员集中力量和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确定田块,落实面积;三是进行专业指导和检测。先后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教授、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李洪文主任、农业部科教处刘云泽处长等有关领导和专家给予专业讲课和实地指导。同时,为各镇办配备了GPS测亩仪,确保了验收的精准性;四是完善档案建设。聘请青岛农业大学相关专家进行粮食测产和节约成本评估,建立健全保护性耕作目录档案,为今后推进该项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4)推广力度显著增强。补贴资金由往年的5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近600万。特别是胶州市财政将于2015年继续拨款1030万元用于实施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继续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便逐渐形成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长效机制。
2 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1)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推行保护性耕作,采用免耕覆盖播种,原有的部份机具要淘汰,需配备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
(2)技术及机械装备的影响。一是农机农艺结合不够,播种行距、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缺乏系统试验研究;二是我市没有生产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的企业,引进的机械设备品种少、数量少;三是部份机手技术掌握不扎实,作业质量也没有完全达标,影响了实施效果。
(3)组织管理方面的影响。实施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机械工程、农艺栽培、土肥、植保等多学科。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由于组织管理工作的环节多、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目前各部门合作的机制尚未建立好,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不到位。
3 发展保护性耕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要充分重视新技术推进力度、创新技术推广方式。依托农合组织,建立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针对小规模农户技术采用少的现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结合土地地流转和合作社发展现状,重点做好农机合作社、生产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依托规模生产大户,建立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引导和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
(2)必须健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效机制。一是各级农机部门作好宣传工作,让农民知道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而且对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二是要结合保护性技术项目的实施,切实为农民传授经验技术,并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渡过技术难关。三是重视机手的培育工作。机手是机械技术的操作者,机手能否自主开展技术作业,直接关系到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效机制的建立。各级农机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机手的培训,让他们成为技术过硬的农机操作手。四是各项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惠农政策要长期执行,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
(3)强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装备。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模式的耕作要求,要在保证机具的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做到机械工作时操作简单,机械故障少,生产效率高,这就需要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高科技队伍,加快农机具研制和技术创新。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迅速把这些高效率、高质量的机械推广下去,运用于农业生产,充实保护性耕作机械队伍,完善农业机械装备。
(4)创新秸秆还田方式和装备,提高粉碎质量,完善保护性耕作体系。针对小麦秸秆还田覆盖质量差的状况,建议:一是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上装配秸秆切碎装置,提升秸秆切碎质量;二是推进小麦完熟期收获;三是鼓励纵轴流宽幅小麦收割机研制,实现作业幅宽内秸秆切碎、均匀抛洒。
(5)必须坚持农机农艺的有效协作。农机技术是实现农艺技术的工具,只有农机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取得最佳效益。因此,有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中,要把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起来,用机械化手段完成农艺技术问题,并做到两者协调统一,从而使保护性耕作技术顺利推广。
(6)整合项目资源,提升投资强度,推动保护性耕作区域性发展。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新技术、新事物,在推广普及之初,总是受到传习惯的围观和抵制。为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一点、成功一片的效果,建议整合项目资源,提升投资强度,推动保护性耕作区域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