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控
2015-04-03蔡雅端
蔡雅端
(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福建漳州 363000)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控
蔡雅端
(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福建漳州 363000)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具有高感染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频频发生于各大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养殖场中,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及流行病学,就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诊断进行分析,提出控制病情、免疫预防及环境卫生管理是综合防控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不二法则。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病原;诊断;防控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又名烂嘴壳,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鸭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有鸭喙上皮脱落、破溃,出现剧烈腹泻。引发该病的鸭肠炎病毒外有囊膜,囊膜外侧规则性地排列许多突起,形似日冕,拥有极强的外界环境抵抗力。鸭冠状病毒性肠炎发生于各年龄段的鸭,随着鸭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该病感染率较高且死亡率高,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及流行病学概况
该病病原是冠状病毒属的鸭肠炎病毒,其核酸型属于RNA,病毒呈球形,直径在50mm至120mm之间,外表有囊膜,囊膜上规则性地排列许多约为20mm的梨状突起,呈放射状,突起之间间隙较宽,其末端为球形,宛如日冕。该病毒拥有极强的外界环境抵抗力,且对酸有一定的抵抗力,在pH在3的室温下3h也不能被灭活,但不耐热,于56℃下15min全部被灭活,该病毒也无法抵抗有机溶剂,将20%的乙醚加入其中,摇匀,放置于4℃的环境下10h,可将其完全灭活。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主要随着传染源的排泄物向外界排出,通过水平传播的方式加以传播,即病毒随着病鸭的粪便排出,造成鸭群的环境、饮水、饲料等污染,并经由消化道感染同一养殖场内的其他鸭。各年龄段的鸭均会发生鸭冠状病毒性肠炎,尤其以20日龄前后的幼鸭发病率最高,该病病原潜伏期为2~4d,一开始呈少数发病,不到3d便出现死亡高峰,2~4d内出现死亡的病例属于急性病例病程,此外还有潜伏至15~20d的慢性病例病程,鸭肠炎病毒仅需10d,便可传至临近的鸭舍,造成大面积发病。鸭冠状病毒性肠炎具有高感染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频频发生于各大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养殖场中,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发病较急,患病初期的幼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少,无精打采,活动量大大减少,且体温较低;继而整日半闭双眼昏睡,缩头缩颈凸背弓腰,畏寒怕冷,眼有粘液性分泌物;随后开始排水样稀粪、腹泻,其稀粪呈黄绿色或白色,且含有尿酸盐或粘液;患病鸭喜欢扎堆,并不停鸣叫,部分出现两脚后蹬、直伸,头颈向后弯曲,如观星状等神经症状,一旦稍加驱逐,其死亡时间则大大加快;鸭死前其嘴壳由淡黄色变为淡紫色,嘴壳上皮脱落破损,因而又名烂嘴壳。正在产蛋的鸭一旦患病,其产蛋率则迅速减少。
3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剖检变化及诊断
将发病死亡的病鸭进行剖检,可见其咽喉粘膜有卡他性炎症,肠道病变极为明显,可见其整个肠道水肿、充血,肠系膜血管扩张,充血且有出血点,粘膜易脱落。整个肠道中,病鸭的十二指肠段病变最为严重,出现明显的水肿、充血、出血,其外观呈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内侧发现血性粘液,粘膜脱落形成溃疡,盲肠盲端粘膜发现条状或斑状的白色附着物,用刀刮有硬感。病鸭的泄直腔和直肠腔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可初步诊断出鸭冠状病毒性肠炎,还可通过实验室检测进一步确诊。当前可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法、免疫电镜检测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等。病毒分离鉴定法通过将病毒从鸭身上分离出来,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形,并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确认该病毒科,从而进行确诊。免疫电镜检测法通过电镜观察该病抗原抗体,是当前最简便、有效的检测并诊断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方法。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又可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是通过抗原提纯、病毒提纯及纯度测定、酶标抗体制备、特异性试验、敏感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等一系列程序确诊该病,具有敏感、特异性强、简便等优点。
4 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防控
4.1 控制病情
由于当前尚未研制出治疗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特效药物,只能依靠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鸭的死亡率,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而对鸭群进行免疫预防,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控制,以防治鸭冠状病毒性肠炎尤为重要。鸭养殖场内一旦出现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养殖户可通过给鸭群注射河欣大抗毒或河欣毒康,以控制病情继发性感染,也可给病鸭试用抗病毒药及新霉素进行治疗,观察效果。
4.2 免疫预防
养鸭户可给产蛋前的种鸭注射疫苗,对鸭冠状病毒性肠炎进行主动性免疫预防,使雏鸭出壳时便拥有母源抗体,当雏鸭出壳后10d,可给予其高免抗体,通过双重免疫,实现预防鸭冠状病毒性肠炎之效。
4.3 环境卫生管理
实行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鸭冠状病毒性肠炎的重要措施。做好鸭舍、周围环境及相关用具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鸭舍的干净清洁,不给病菌提供入侵的机会。严格实行鸭群同时进场、同时出栏的全进全出制度,方便控制温度、配比饲料、接种免疫等方面的饲养管理。由于本病在幼鸭中的发病率最高,可用严格隔离的办法进行预防,将幼鸭安排在消毒后的育雏室进行饲养1个月,做到雏鸭与成年鸭的有效隔离,一旦发现本病病症,应立即隔离并彻底清洁鸭舍。鸭群出栏后,需彻底打扫、清洗鸭舍,做好各方面的消毒工作,并将空鸭舍闲置3~4d,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鸭冠状病毒性肠炎。
[1] 郭晔,郑瑞峰,马志军.冠状病毒所引起的动物疾病及其危害[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11):65-67.
[2] 李秀敏,潘德良,沈为红,等.常见动物冠状病毒科疾病及综合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03,(8):18-20.
[3] 王度林,范泉水.鸭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6,(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