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特点分析
2015-04-03杨政文
杨政文
(遵义县茅栗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遵义 563135)
家禽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特点分析
杨政文
(遵义县茅栗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遵义 563135)
研究家禽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特点的目的在于找到提高家禽防疫和治疗水平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家禽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特点,并就解决办法提出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局部免疫;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避免药物滥用并补充营养元素。
家禽;疾病;影响因素;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与扶持,农村地区家禽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现代化大规模家禽养殖迅速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常用模式。然而,现代化养殖业的规模化、集中化使家禽的数量迅速增长,过高的养殖密度又给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相对不足,很多地区家禽养殖业时常遭遇疾病爆发的困扰,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使当地动物防疫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1 家禽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1.1 外部因素
(1)病毒毒性增强
家禽疾病病毒毒性增强是伴随着大规模养殖和环境日益恶化等多种因素同时出现的严重致病因素,例如ND(新城疫)和IBD(传染性法氏囊病)近年来均出现了加强版病毒,对雏禽危害最大,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禽类被感染后在15日龄内“倒圈”的严重后果。
(2)毒株变异
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与持续发展,用于防疫和疾病治疗的药物使用标准逐渐提高,一些常见疾病因而产生了不可控的变异性,临床表现为个体化差异越来越明显。变异后的毒株对传统疫苗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导致防疫效果下降。一些疫苗病原却因变异导致毒性下降,当接种遭遇禽类自身抵抗力低下或出现个体性接种差异的情况下,防疫效果达不到预期标准,导致疫病的爆发。而另一些疫苗病原虽然毒性有所增强,却在接种后发生免疫失效的情况,尤其是面对IBD增强版的病毒时,疫苗处于无效状态。此外一些常见禽类病由于变异出现了新病症,比如ND的非典型疫情的爆发等等。
1.2 内部因素
(1)免疫器官的萎缩
主要表现在家禽的胸腺或法氏囊的萎缩。胸腺和法氏囊分别掌管着家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免疫功能,尤其雏禽的这两大器官免疫功能更强,若出现萎缩,将极大地削弱生物体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当胸腺或法氏囊萎缩,再对个体进行防疫处理将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且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也将下降。
(2)药物滥用
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一些家禽疾病的表现形式为细菌感染,但实质上却是病毒毒株感染,养殖户错用抗细菌类药物治疗,由于效果不佳,往往随意加大药量,甚至将几种药物混合使用且盲目延长用药时间,导致原有疾病未治愈的情况下出现药物中毒,使家禽的内脏器官如肝、肾、脾、肺、肠等遭到损害,致使病情加重。
2 家禽疾病发生的特点
2.1 以呼吸道疾病为主
现代化家禽养殖具有数量多、集中程度高的特点,与之对应的则是养殖环境相对严峻、疾病传染性强的特点,这其中尤其以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和多发为主。大规模集中养殖家禽常常造成干湿度矛盾和空气流动性差的问题,当出现温度低湿度大而空气交换不利形成缺氧的环境时,家禽的呼吸道黏膜抗病力下降,为呼吸道疾病的大面积传染创造了条件。
2.2 疾病复杂程度提高
传统的家禽养殖以农村一家一户散养模式为主,这种养殖形式虽然效益相对低下,但疾病的产生和传播也同样单一、缓慢,比如过去常见的禽类疾病白痢、大肠杆菌、病毒性肝炎、霍乱、ND和IBD等都以单一疾病类型为主,以目前国内的防疫或治疗药物而言,对这种相对简单的禽类疾病的治愈率比较高,治疗效果较好,因此类疾病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少。但是,由于现代化规模型养殖业的日益扩大,过去单一类型的家禽疾病开始向复合型发展。近年来疾病检测结果往往显示两种或三种以上的疾病共同发生在一个种群的家禽养殖范围内,比如ND和IBD复合、大肠杆菌和呼吸道疾病复合等等。这种复合疾病给防疫和治疗带来更大难度,使家禽疾病发展呈现日益复杂的特点。
2.3 防疫与治疗效果降低
随着复合型疾病及毒株变异等情况的出现,家禽疾病防疫与治疗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疾病的“非典型”特征日渐明显,很多疾病以新的表现形式出现,常规药物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对药物的滥用和营养元素的相对缺乏又让家禽自身的抗病能力有所下降,在接种了毒性减缓的疫苗或者遭遇加强版病毒毒株的时候,对这些家禽的防疫与治疗效果明显降低。
3 家禽疾病发生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局部免疫
所谓局部免疫是指禽类的黏膜免疫,禽类的黏膜是连接自身与外部环境的途径与渠道,是禽类各种腔道的黏膜组织,加强黏膜的免疫功能可以阻止多数传染类病原体对家禽的感染。黏膜组织中的大量免疫细胞具有不同种类的免疫功能,当疫苗进入家禽体内与这些黏膜组织结合时,就能在局部发生免疫化学反应,形成局部的免疫功能,犹如建立起一道防疫的屏障,隔绝病原体侵入其他肌体组织内部,起到防疫和抗病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滴鼻、口服、点眼、气雾、拌料等方法将疫苗流入家禽体内,例如对ND和呼吸道疾病的疫苗接种可进行先滴鼻、点眼,再将疫苗加入饮水,通过两次接种实现呼吸道与肠道黏膜的局部免疫。
3.2 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
包括使用检验检疫合格的疫苗产品;检查家禽胸腺与法氏囊情况,有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左旋咪唑”;根据家禽生产周期科学合理地控制疫苗接种量和接种流程;接种前根据需要合理使用疫苗增效剂或应激灵;根据疫苗种类选择正确的接种方式,比如IBD接种应先滴鼻再饮水;鸡痘须刺种;接种用饮水须添加合适浓度的保护剂等等。
3.3 避免药物滥用并补充营养元素
家禽养殖者须在防疫人员指导下开展科学、合理的防疫和治疗工作,避免加大药量、延长用药周期或混合用药等问题的发生。若发现用药后病情未缓解,应及时联系防疫人员进行检测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营养元素的补充对于加强家禽免疫力与抗病力十分重要,养殖者应根据专业养殖技术人员的建议科学添加营养元素,当出现疾病问题时还应适当加大营养元素补充量,从而提高禽类的抗病能力。
4 结语
家禽疾病的发生受到养殖环境、病毒发展与防疫和治疗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并随着现代化养殖方式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养殖者应不断提高家禽疾病防疫技术与能力,这不仅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切实需要,也是促进“三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王秀芳.怎样预防与控制禽群发生传染病[J].吉林畜牧兽医,2009,2(30):22.
[2] 殷秀玲.冬春季节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原因及防制措施田[J].中国家禽,2009,31(3):17.
[3] 欧阳金旭等.当前禽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田[J].湖北畜牧兽医,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