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差错防范

2015-04-03李粉梅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调剂差错处方

李粉梅

(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09)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中药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所以有中草药一词,实则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其实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没用本质区别,为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1]。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不断地认清药物的功能与主治,进一步由单味药发展成为君、臣、佐、使,相互配伍的复方,和辩证施治一整套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方剂”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单味药或多味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配伍原则组成。方剂又名处方,俗名“汤头”,是中医辨证用药的根本。药物按一定的原则,配伍组成后,既能相辅相成提高疗效,又能相反相成,调其偏性,制其毒性。从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来讲,中药之所以可以发挥治疗作用,是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阴阳偏盛或偏衰。药物的这种偏性又称为药物的性能,主要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与归经等。

1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一个中药处方的效果如何,是通过调剂配方来体现的,因此,调剂与方剂的关系,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方药的组合具有法度严谨,配方周密,制法精当,调剂准确的特点。要收到好的治疗效果,既要求医师正确开写处方,又要求调剂者按处方正确调配。中药配方质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的发挥,而且对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以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审核处方意图与临床疗效关系

在调剂配方时,不但要按照处方上的要求进行调剂,更重要的是掌握医师用药意图。由于中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除了同名异物以及正名与别名外,还有生、炒、灸、煅等不同炮制方法,这就是要求调剂者必须熟悉药物通用名、别称及其炮制后的功效等知识,正确调剂配方。如生地黄性寒而凉血,熟地黄性温则补血,蒲黄生用活血,炒后则止血。尤其目前,多数医师习惯用两个字开写药名,如地黄、首乌、枣仁等。但地黄、首乌、枣仁都有生熟之分,调剂人员应该给生还是给熟的品种,这就要求仔细审定医师用药意图和按处方应付范围而定,否则开方者的意图就会被配方者误解,如制首乌对肝肾血虚阴亏,失眠健忘,头昏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痛者疗效较好,如果用生品味苦、涩、性平,具有解毒、消痛、润肠通便之功效[2],常用于肠燥、便秘等症,不但达不到滋补肝肾的作用,相反会使身体更虚。又如清营汤中地黄主治热入营血,高热神昏等症,应付生地黄,以达到清热凉血,生津的目的;而四物汤中,地黄主治血虚、萎黄等症,应付熟地黄,达到补血养阴的疗效。所以,如果不了解医师处方意图,生熟不分,就会造成事与愿违,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1.2 处方药名变化与临床疗效关系

中医处方用药应写正名,但有些医师为了方便有时写别名、炮制名、简化名及把两药(或两种以上药)简化写在一起(又称并开),并开并不是无原则的凑合,而是将疗效基本相似的或起协调作用的药合写在一起,如“二地”是生地和熟地的合写;二冬(天冬、麦冬),荆防(荆介、防风);知柏(知母、黄柏);三仙(神曲、麦芽、山楂);全紫苏(苏叶、苏梗、苏子)等等。调剂人员必须熟悉这些知识和变化,否则配错药物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另外是同药异名,如白果与银杏;金银花与忍冬花;牛蒡子与大力子;香附与沙草根;潼蒺藜与沙蒺藜等等。特别是一药多名(别名)如金银花又称双花、二花、忍冬花、二宝花;大黄又称川军、锦纹;朱砂又称辰砂、丹砂、镜面砂;黄芩称子芩、条芩、枯芩等等。这些在中药调配处方时,常常遇到,调剂人员必须辨别仔细,掌握配方应付的多方面知识。特别应提出的是,有的医师将中药名写简化字写成错别字,如将山萸写成“山芋”;蛇蜕写成“蛇退”;大芸写成“大云”;蒺藜写成“吉利”等等,有的是错一个字有的两个字都错。上述种种现象给调剂配方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目前对中药处方中的名称,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以保证正确的调剂配方,使之不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

1.3 处方常用术语与临床疗效关系

中医处方为了能简明反应一些药物规格或药效特点,除写正品名称或一些别名外,常在药品前附加术语,也有隐于药名之内,构成处方中的药物全名。通过这种全名,以表达医师对药物的炮制、品种及质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以确保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此外,医师处方还常在药名旁(右下角)注些术语(习称脚注)以表明需特殊处理的药物。调剂人员必须熟悉这些术语,并如法调配,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常见的附加术语有:a)要求炮制类:中药炮制是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不同,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而提出不同的炮制要求,如“炒枣仁、炒白术、焦麦芽、灸甘草、煨豆蔻、煅赭石”等等。这些虽然处方应付已有明文规定,但有的医师为了慎重起见还在处方中加以注明;b)要求修治类:修治是为了净洁药物,除去非药用部分及杂质,如写净连翘“应付去核及心的连翘”;写山萸肉“应付除去核付肉”;写巴戟肉“应付去木质心付肉”等等;c)要求产地类:药物的产地对疗效有密切关系,因此,医师根据疗效需要,经常在药名前标注产地,如象贝母、川贝母、杭白芍、广木香、甘杞子、宣木瓜、辽细辛、春砂仁、怀山药等;d)要求产时类:中药材的采收季节与药物质量也有密切关系,如绵茵陈,以幼苗质软绵绵者佳;冬桑叶,以秋后经霜采集者好;e)要求新陈类:如有些药物需用陈久的好,所以处方常写陈佛手、陈皮,目的是取其陈久,缓减其燥性。也有些药物需用鲜的,如鲜芦根、鲜茅根、鲜生地等,因鲜货含多量汁液,疗效较佳[3]。

1.4 药物称量与临床疗效关系

药物的剂量直接与临床疗效有关,药物用量的多少,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的不同,疾病的轻重,相互配伍关系,以及人体质的强弱等情况而决定。药物还分有毒、无毒、峻烈与强弱的不同,凡有毒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再如质地轻、泡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矿石、贝壳质量重的药物用量宜重;芳香走散之品宜用轻量;厚味滑腻之品用量稍重。剂型不同用量也不同,一般汤剂的用量比丸剂重,单味药应比复方重。用药量也与疾病的虚实有密切关系,一般轻病不宜过重,重病用量可适当增加,如病轻药重,药力过大,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药力过小,往往会贻误病机。患者体质、性别、年龄与用药量都应有差别,然而一个处方无论选药配伍多么切病,用量多么正确,如果在调剂配方时,由于称量不准,而变更了某些药物的量,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是药味组成相同的药剂,由于用量的改变,适应症的范围也不同,例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味汤,都是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组成,因为用量的不同,其所治的病症,方剂名称都不同。前方偏重于行气通便、荡积攻实,故大黄用量重于厚朴,后方偏重于行气泄满,消积通便,故厚朴量重与大黄。即使是同一味药,剂量大小亦可导致其作用相反,如红花小量养血,大量破血;黄连少量健胃,多量清热泻实火。这都说明配伍药物的称量与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故此,在调剂配方时,必须遵循处方去称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处方临床用药的疗效。

1.5 处方临时处理、包方与临床疗效关系

中药大都来源于自然界植物、动物、矿物等,首先强调药物的来源及品种和质量,要严格辨析真、伪、优、劣,这一点是调剂配方的关键。中药饮片大多数是预先炮制好的成品,装斗备用,便于调配处方。但是有些药物根据其特殊性质,预先不易加工,配方时需要临时加工处理的,如矿石、贝壳类,在调剂时需临时捣碎,否则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如龙骨、磁石、赭石等,需捣碎入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特别是种子类如砂仁、草豆蔻、杏仁、枣仁等,中药调剂配方有“逢子必捣”的说法,目的是为了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另外中药有质地坚实与松泡之别,有效成分有难溶易溶之分,故调剂人员应该根据药物性质予以另包,如矿石、甲壳须先煎,煎药的时间要长,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药物如薄荷、砂仁不能煎的时间过长,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散失,失去疗效。对于胶类如阿胶、黄明胶也需另包烊化冲服,对含黏液质的药物如车前子、蒲黄等药,药易糊锅底,也需要另包或分装小袋。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大黄、麻黄,要分别另包,后下,以免煎煮过久失去疗效。这些都充分说明处方临时处理、另包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医师根据药物特性及治疗需要常简明地写出:先煎、后下、另煎、包煎、冲服、兑服等。这些特殊处理的药物,调剂者需按照处方要求调配。

2 处方调剂差错的防范

2.1 收方差错防范

药学人员在调剂处方过程中首先是接收患者处方,此时有的药学人员会同时收取多位患者处方,就这会造成发药张冠李戴,造成差错发生。所以收方时药学人员要做到有序进行,不能同时接收多位患者处方,防止混乱而发生差错。

2.2 审方差错防范

在审方时,有的药学人员往往不重视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接到处方直接照方发药,这样出现差错的危险性更大。所以药学人员一定要检查处方各项是否填写完整,是否符合规范,如: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化学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是否分别开具处方的;是否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用法、用量是否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处方修改是否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使用是否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单张门急诊处方是否超过5种药品的等内容。

2.3 发药差错防范

发药时,有的药学人员不认真复核而造成调配错误得不到及时更正,或不向患者交待清楚药物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等问题,而造成患者用错药、用法用量不正确,从而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所以药师在发药时应与处方逐一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或提示标签,对特殊保存条件的药品应加贴醒目标签,以提示患者注意,如2~8℃冷处保存。

2.4 制订差错防范措施

为防范差错发生,药剂科应制订明确的差错防范措施。如:制订并公示标准的药品调配操作规程,提醒调配人员在工作中注意操作要点;保证值班人员数量,调配高峰时间适当增加调配人员,减少由于疲劳和繁忙而导致的调配差错;及时让药学人员掌握药房中新药信息;发生差错后,及时召开讨论会,分析和检查出现差错原因、后果和杜绝措施,及时让科室人员了解如何规避类似差错发生;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会议,接受关于差错隐患的反馈意见,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差错登记报各科室协同防范措施等。

总之,药房的处方调剂工作,要求药师不但要有过硬的药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积极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还需要药师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全院医务人员广泛协作,才能最大限度防范处方调剂差错,全面提高调剂质量,保证广大患者用药安全。

[1]高学丽,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辛淑杰.何首乌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北方药学,2013,10(7):35-37.

[3]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调剂差错处方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人间处方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处方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