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马铃薯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5-04-03张莉芝
张莉芝
(四川省攀枝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攀枝花617000)
攀枝花市马铃薯发展现状及建议
张莉芝
(四川省攀枝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攀枝花617000)
1 马铃薯生产现状
1.1 面积、产量及分布情况
目前,攀枝花市全市种植马铃薯1000hm2,其中小春种植马铃薯467hm2,产量3300t,大春种植533hm2,产量6300t,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m的河谷地区和二半山区,具体种植位区域于仁和区啊喇乡,米易县的丙谷镇和垭口镇,盐边县的格萨拉乡、永兴镇、惠民乡、温泉乡、和爱乡等乡镇。攀枝花市小春以种植小麦为主,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面积仍有5867hm2,产量19223t。因此,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生产发展空间非常大。
1.2 产量、品种
二半山区(民族地区)主要以种植高山马铃薯(当地老品种)为主,单产很低,为439kg/667m2,基本上自我供给,满足口粮。近几年,通过政府扶持引调入部分脱毒良种,但面积均较少,主要有会-2号、抗青9-1号、坝薯10号、凉薯14。特别是2008年,按照《四川省财政厅 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08年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攀枝花市的米易县和盐边县实施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其中米易县建设项目覆盖3个乡(镇)11个村927户,落实核心示范区183hm2,建设高产攻关示范片20hm2,组织外调脱毒种薯138.5t。盐边县建设项目覆盖16个乡镇,落实核心示范片区183hm2,组织外调脱毒种薯340t。通过项目的带动,田间测产能达到1983kg/667m2,但种植技术和单产在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在种植水平较高的地区单产在2000kg/667m2以上,但大部分地区单产仍很低,只达到1000kg/667m2左右,尤其是新种植区,农民不懂高产栽培技术。
2 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必要性
2.1 结构调整与营养供给的需要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重视马铃薯的发展,作为全市调整小春种植结构的一项重要思路,充分利用冬闲地,提高土地产出。
马铃薯又叫洋芋,富含人体所需要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是一种低热量、高蛋白,美味可口食物。作为一种全营养食品,只需马铃薯再加上全脂牛奶,便可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马铃薯的收获指数为75%~95%,比玉米、水稻等植物高50%。在民族高山地区能种植的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甚少,马铃薯作为当地的主食,对改善当地生活水平尤为重要。另一个原因,因小麦单产低,经济效益不显著,成为小春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首选,而马铃薯正好能替代小麦,增加经济效益。近几年,玉米、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而马铃薯却逐年增长,在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巨大。
2.2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攀枝花市高山2900m至河谷1000m的地方是发展粮食作物的良好地区,由于我国热带资源有限,要充分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在二半山区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经济效益高的粮食作物,通过利用荒坡、荒地、果园地,系统化、规范化地推动全市马铃薯产业开发,促进经济的加速发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在二半山区和高山地区,多数的少数民族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效益低,只能满足一时需求。通过农牧部门的大力宣传国家惠民政策,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搞技术培训和指导,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少数地区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3 提高产品质量,是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马铃薯种植已逐渐成为种植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由于良种推广速度较慢,良种比例较小,产量低,商品率低,未能充分发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马铃薯在粮食作物中的支柱作用未能充分显现。加大马铃薯良种的推广力度和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规范栽培,是提高马铃薯产量,提升产品质量和商品率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马铃薯基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形成规模经营,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4 完善产业链,是提升产业化水平的需要
全市马铃薯虽不具备规模,而且商品化程度低,经济效益还不明显。要想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要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加强基地建设,完善贮藏、运输、销售、加工等各环节,延伸产业链,提高商品化程度,与市场接轨,才能进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走向市场,走向消费者的餐桌。
3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宣传和营造氛围力度不够
马铃薯生产在攀枝花市粮食作物上不占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量还很小,许多农民群众不太了解马铃薯生产的意义,不懂得马铃薯生产技术。虽然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毕竟面积有限,宣传范围不够广泛,多数农民,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民缺乏马铃薯种植的常识和经验。我们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大力宣传马铃薯种植的基本常识和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使他们愿意种植,乐意接受。农业部门必须有统一的生产计划,各级领导干部、技术干部、农民群众必须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把马铃薯种植搞起来。
3.2 二半山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活条件较差,基本靠天吃饭
要认真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农村道路的油化、硬化问题及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尽快改变农村面貌,使之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
3.3 灌溉条件差,产薯难
全市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常年得不到灌溉保证,作物产量很低,有的年份错过了播种期,颗粒无收。部分二半山和少数民族地区完全买米吃或没米吃,没有自己的基本生活原料,缺乏粮食供给。攀枝花市要实现农业大发展,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抓好民族地区农业发展,保证马铃薯种植顺利进行,连年丰收。
4 有关建议
马铃薯大面积推广迫在眉睫,没有大面积推广,上不了规模和档次,就没有规模效益。如果每年推广马铃薯2000hm2,可以增产粮食15000t;如果每年推广马铃薯4000hm2,可以增产粮食30000t以上,对解决部分农民的口粮很有帮助。
4.1 筛选适应本地推广的品种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我们筛选出会-2号、抗青9-1号、 坝薯10号、凉薯14等几个在本地表现良好的马铃薯品种,其特点是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值得大力推广。
4.2 解决大面积推广所需资金
要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生产,必须有充分的资金准备,主要是种子、肥料、生产工具所需资金。由于二半山区多数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资金奇缺,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解决。必须大力动员以工补农资金,给予帮助。
4.3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市、县(区)、乡(镇)、村各级都要有自己的技术力量、技术干部、技术人员,形成一个严密的马铃薯技术推广网络,全面覆盖种植区。搞好各种技术培训,把种植技术交到农民手中,必须宣传到位,包括重大意义、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做到种植区农民群众家喻户晓。
4.4 积极动员干部群众种植马铃薯
动员群众,首先必须动员各级干部。头头抓,抓头头,干部思想问题解决了,群众思想工作就好做,马铃薯种植工作就能够大面积推开。
4.5 组织好种植马铃薯所需的生产资料
种子、肥料、农药、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必须认真组织落实,防止坑害农民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