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现状及转型升级

2015-04-03李仲彬张发萍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青白江区工厂化食用菌

黄 缨,李仲彬,张发萍

(成都市青白江区农村发展局,四川青白江610300)

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现状及转型升级

黄 缨,李仲彬*,张发萍

(成都市青白江区农村发展局,四川青白江610300)

简述成都市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了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传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食用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食用菌营养丰富,药食兼用、味道鲜美,有益健康,备受人们青睐,为世界粮农组织专家确定的“一荤一素一菇”的三类食物资源之一。随着这一合理膳食结构理念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极大发展。青白江区看准时机,于2006年始建食用菌产业园,规划建成33.33hm2特色食用菌加工园区,166.67hm2特色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成为集制种、标准化生产、加工、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笔者以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园区为例,剖析该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生产优势,分析传统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提出了地方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1 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现状

1.1 产业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青白江区农村一般是种棚架蘑菇,1981年开始普遍栽种平菇,1983年试种黄背木耳,1987年示范推广露地蘑菇,2006年始建立青白江区食用菌园区。目前,园区以菇棚常温生产方式,年产袋装食用菌达5000万袋。

1.2 产业现状

1.2.1 园区建设现状 现在青白江区食用菌园区已正式纳入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成为全市“一心、六园、十基地”中十大农产品加工基地之一。现园区面积已达66.67hm2,其中食用菌加工区20hm2,特色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46.67hm2。贯通园区各企业的产业化道路已经建成,排水沟渠实现了全覆盖,企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全面打开。

1.2.2 加工企业现状 青白江区现正在重点包装打造好农福菌业有限公司、和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个食用菌标准化制种、制袋企业和恒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灵芝种植项目。好农福菌业以制种和种植特色菌类为基础,成立了社员达150余户的巨福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了集中制袋、分散出菇、产品统一回收、菌渣高效利用运作机制;恒邦公司以灵芝种植为基础,食用菌研发为引擎,成立了社员达200余户的田源山珍菌业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包括统一引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提供信息、统一采购生资、统一销售的管理流程,进行食用菌种植及制种。由于食用菌产业强劲的发展动力,带动园区省级龙头企业宜家食品、市级龙头企业康祖、恒邦等众多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从而也带动了青白江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实现年产值近5亿元,解决了2800余人的就业。

2 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1 政策环境优越

2.1.1 组织领导重视 食用菌栽培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相对于传统作物,其前期投入还是比较高。地方政府要求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成立专门组织,强化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及时解决了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品牌宣传和打造,积极借助西博会、农博会等各种平台展示产业形象。

2.1.2 政策扶持有力 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流通领域、品牌扶持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扶持,建立健全了食用菌产业组织管理体系,把广大菇农组织到专业协会中,建立健全科技培训生产营销网络,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和良好的服务。相关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扶持,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密切利益衔接和扩大辐射面。

2.1.3 基地建设完善 良好的园区环境将极大地促进产业发展,区政府积极加强对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的建设,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一是尽快集中整治了食用菌种植户的制袋场所、菇棚等生产环节和设施,规范了制袋、生产、菌渣处理等生产环节,为食用菌生产创造了美观整洁的环境;二是协调好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加大菌渣无害化处理生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培育菌渣高效利用生产体系,切实解决了有菌渣带来的面源污染;三是建设高标准的道路及沟渠,进一步完善了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促进了基地建设提档升级。

2.2 产业定位准确

2.2.1 生态循环经济 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采用菇棚方式生产,不与人争粮食,不与粮争土地,不与地争肥料,不与农争时节,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具有点草成金、变废为宝的特点,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模式代表。

2.2.2 发展条件充分 食用菌产业属于资源消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青白江区具有丰富的农作物废弃资源和人力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必要条件。

2.2.3 生产成本低,投入产出高 菇棚栽培食用菌,利用自然温度、通风、光照,不添加增湿、通风、控温、光照等设备,生产成本低。食用菌平均净产值是小麦、玉米的50余倍,是大棚西红柿的4倍。

2.3 科技创新推动

以科技为导向,以现代装备为依托,积极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引入食用菌研发机构、厌氧发酵技术和自动化灌装生产线等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质资源,为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供科技支撑,促使产业发展越来越强。

2.4 市场需求量大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但国内市场消费量超过年产量的90%,仅有不到10%用于出口。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指出,每人每月食用菌实用标准为3kg,而我国食用菌消费量并不大,人均鲜品只有1.5kg,远低于该标准。大量的市场需求,激发出人们对食用菌的消费潜力,为产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迅速发展。

3 传统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

3.1 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3.1.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迅猛发展 巨大的市场空间强烈刺激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自2008年后迅速扩展,截止2014年9月,全国食用菌工厂生产企业为729家,比2009年的246家上升了196.3%。2013年,全国食用菌年产量3148万t,其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为205万t,相较于2010年全国食用菌年产量2200万t,工厂化生产食用菌65万t,全国食用菌年产量增长了43.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量增长了215.4%。虽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绝大部分来自菇棚季节性常温生产,但是工厂化生产所占比例在不断扩大,且增长趋势强劲。

3.1.2 山东高密惠德模式的借鉴作用 高密市惠德农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是以购销、储藏、加工各种蔬菜为主的供销社所属企业。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企业审时度势,转型创业,开启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自2008年5月开工建设到2012年为止,累计投资1.1亿元,已建成8条袋栽金针菇生产线,形成日产8万袋(年产约3000万袋)、25t金针菇的能力,成为山东省单品种全省最大规模生产厂家。

高密惠德项目投产后,确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销售网络”的运作模式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具体工作中,一是以公司菌包厂为主导,着力搞好菌包的生产供应;二是以驻地镇、村农户为主要对象,联合菌菇种植大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引导、组织农民入股入社,参与产业化专业生产;三是以基地产菇厂为重点,培树典型,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专门成立了资金互助社,为入股入社农户调剂、提供资金,解决暂时困难;五是强化销售,借助“示范企业”和“有机产品”声誉,培育出“惠和”品牌,积极争占市场。截至2010年12月底,共生产供应菌包1400万袋,产销金针菇4200t。发展300多个农户入股入社,其中12个农户以承租形式参与了产菇房生产,当上了“小老板”。为农民增加收入800多万元,其中“小老板”年获纯利均在20万元以上,有的高达30多万元。

3.2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优势分析

3.2.1 食用菌生长发育环境可调可控,生产周期缩短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可在一定的空间设施内通过对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调节,对食用菌子实体生长进行精准化、智能化管理,使食用菌生产周期缩短,如金针菇、杏鲍菇工厂化生产55 d 即可采收上市,相较传统菇棚生产需要90 d 左右,缩短了35 d。

3.2.2 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不受季节限制,产量、质量稳定,计划性强,实现了食用菌鲜活产品的周年生产和周年均衡供应。

3.2.3 食用菌产品均匀一致,生长期内不使用农药,食用安全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采用熟料栽培,无任何致病菌,且在低温、可控的条件下一次性收获, 生长过程中不喷施任何农药、化肥,是食用安全的绿色产品。各生产单元遵循统一的工艺流程,产品大小、成熟度均匀一致,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

3.2.4 采用立体化、集约化生产和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采用多层床架式立体栽培,空间利用率高,具有其他农作物无可比拟的优势,工厂化金针菇年产可达90t/667m2,工厂化杏鲍菇年产可达110t/667m2,生物产量约是蔬菜的6~10倍,是水稻的90~100倍。

3.2.5 产品价值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 工厂化生产的主要食用菌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白玉菇、海鲜菇、白灵菇、灰树花、蛹虫草、滑子菇及双孢蘑菇等,这些食用菌是消费者喜爱的品种,相较于常见的平菇,其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好。

3.3 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现状及上述分析,未来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将在食用菌工厂化的引领下,通过标准化规范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通过科技创新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水平,根据市场需求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通过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推动食用菌工厂化与菇棚、林下、土洞等生产一体化,实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全区若在市场竞争中率先取得行业地位,将极大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幸福美丽新村业兴家富。

4 对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灵巧结合,分工合作,发挥优势,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致力于食用菌产业聚集发展,以原有菇棚示范区为基础,试点引进工厂化生产项目,实现转型升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设施农业。将现有食用菌生产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等及菇棚、土地、林下、劳动力及用水资源等优势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技术、设施、销售信息及管理优势相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统一认证、统一商标、包装销售、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菌包生产、供应,不断提高食用菌质量、产量、经济效益,改善生产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化之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2 完善生产标准,增强竞争意识

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完善食用菌标准体系,加强品牌认证,积极配合申报食用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从生产食用菌生产到加工销售等过程,均要严格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大幅度提高我区食用菌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4.3 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食用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以主体、市场为导向,凭借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基础,促进我区食用菌技术提升、品种改良和产品升级。培植科技服务平台,提供更全面广泛的科技支撑,借助现代媒介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广自动化、标准化生产,使食用菌产业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4.4 开拓销售市场

市场营销是食用菌企业至关重要的生存要素。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食用菌保健作用的广泛科普及呈现出城市销售优于农村,沿海销售优于内地的状态。因此,食用菌菇棚及工厂化生产企业在做好当地营销的基础上,应积极拓展北京、上海、广州等消费水平高的城市的业务及国外市场,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014-12-1

黄缨(1968-),女,四川成都青白江,农艺师,从事农业产业化管理工作。*

李仲彬

猜你喜欢

青白江区工厂化食用菌
青白江区:高效推进人社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青白江区医保保局“四举措”推行医保“适老化”服务
青白江区医保局多点发力提升医疗救助群众获得感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