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竹种园经营管理经验与特色
2015-04-03张宏亮
张宏亮
(安吉县林业局 浙江安吉 313300)
浙江安吉竹种园经营管理经验与特色
张宏亮
(安吉县林业局浙江安吉313300)
回顾了浙江安吉竹种园4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竹种园经营管理的经验与特色,指出依托园内丰富的竹子种质资源开展竹文化生态旅游实现以园养园是安吉竹种园蓬勃发展的关键。
安吉竹种园;经营管理;特色
浙江安吉竹种园成立于1974年,由安吉县灵峰寺林场、安吉县林业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3家单位共同组建。建园初期面积仅为3 hm2,如今已发展至60 hm2,保存竹种396种,其中刚竹属竹种100余个,是全国保存刚竹属竹种最多、最全的竹种园[1-3]。2002年安吉竹种园更名为安吉竹子博览园,并完成企业化改制。安吉竹种园经过40年的运营,形成了以科学研究和收藏为基础、科普教育为外延、生态观光旅游促发展有机结合的鲜明特色[4],成为兼顾社会与生态和经济效益、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服务于社会、世界一流的竹种园[5-6]。
1 安吉竹种园发展历程
1.1安吉竹种园建园期(1974—1985年)
1972年著名林学家郑万钧教授和吴忠伦教授考察安吉后,提议“应该在安吉建立一个竹子大观园”。1974年安吉县灵峰寺林场、安吉县林业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定安吉县灵峰寺林场水口分场的一块沙滩地,共同筹建安吉竹种园,收集保存散生和混生竹种,主要技术负责人为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马乃训研究员。1981年安吉竹种园与加拿大国际发展中心合作开展“竹子”项目,这是我国与国际社会首次在竹类研究上展开合作[7]。1985年安吉竹种园建设项目获原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标志着安吉竹种园基本建成。
1.2安吉竹种园转型期(1985—2000年)
从1988年开始,安吉竹种园逐步向旅游业转型。相继建设了游步道、咏竹廊、园中园、安吉竹子博物馆、观竹楼、温室大棚、修竹湖。2000年中国竹子博物馆在园内建成,至此安吉竹种园旅游景区的框架基本完成。
1.3安吉竹博园综合发展期(2000年—)
2002年安吉竹种园更名为安吉竹子博览园。2005—2006年对园内实施改造,实现了全园道路贯通,新建了南大门、竹凤凰、千浪阁、孟宗哭竹、吴均书屋、斑竹与花毛竹的传说、竹楼人家等具有竹文化内涵的景点。2008—2009年建成安吉大熊猫馆。2010年挂牌成立安吉竹类与大熊猫研究中心,并启动安吉竹博园东扩工程,2014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中的“一中心、一桥、三广场”即游客中心、玉带桥、雨雾广场、文明竹迹广场、竹报平安广场等基本完成。2013年开始对西区全面扩建,以竹子博物馆文化创意区、竹种科普园生态园区、熊猫乐园运动区、主入口商务接待服务区以及浒溪湾滨水休闲游憩区5大组团构成整体布局,打造成一个以竹子博览为主题的综合性5A级休闲旅游产业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博览园[5]。
2 安吉竹种园经营特色
2.1以公司为主体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安吉竹种园从建园开始,一直作为科研科普基地以林场分场的模式经营,由安吉县灵峰寺林场管理,并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国营林场的管理体制与人员素质已不适应安吉竹种园的进一步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营林场资源衰竭,经济陷入困境,本身生存发展举步维艰。为改变这一局面,2002年安吉县灵峰寺林场在县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安吉竹种园和中国竹子博物馆为基础,通过明晰产权组建了安吉竹子博览园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867万元,安吉灵峰寺林场以净资产出资664万元,占76.58%,安吉县林业局营林总站债转股175万元占20.19%,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债转股28万元占3.23%。组建公司后,安吉竹博园进行了用人制度的改革,全部员工向社会公开招考,一大批懂管理、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士进入公司,为安吉竹博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公司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相互监督,有效制衡,更名后的安吉竹博园由此走上健康发展的快速道。2007年安吉竹博园销售收入突破1 000万元,之后年收入一直稳定在1 500万元左右,至2014年底公司共完成销售收入1.4亿元,为安吉竹博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2011年安吉灵峰寺林场、安吉龙山林场、安吉林业服务总站出资组建了安吉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安吉竹博园的投融资工作,园区东扩和改造有了强有力资金保障。
2.2生态休闲旅游为主要经营内容
自1998年开始,安吉灵峰寺林场为摆脱经营危机,推行了人事、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就是安吉竹种园发展旅游三产。
一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按照旅游“游、购、娱、吃、住、行”的6大功能要求,安吉竹博园建设全国一流的游客接待中心和购物商场并通过玉带长廊桥进入园区;全竹的竹楼人家餐馆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全国连锁的“竹中驿”青年旅舍有100余个床位,是安吉四星农家乐,已成为安吉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园内道路贯通,游客可乘车游览全园,也可在竹林幽静的小径中散步。
二是突出竹文化内涵。中国竹子博物馆室内陈设以竹史、竹资源、竹子栽培技术、竹子利用、竹子工艺品、竹子文学艺术为主线,向受众集中展示中华五千年竹文化历史;2012年进行了改造,新增了大量收藏品,应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展示、展览手段。室外以竹子种质资源保存为主,辅以休憩等设施。2008年建成的安吉大熊猫馆从四川引入4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向人们展示了野生动物与竹子的关系,一脉相承的大熊猫文化和竹文化源远流长,表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
三是提升园内竹子园林造景水平。安吉竹种园建园初期主要是保存竹种,景观单调。发展旅游观光以后,逐步把安吉竹种园改造成竹子园林造景的展示园。竹园部分占地约40 hm2,除了修竹湖水面、广场草坪和部分松林外,几乎全部为竹子占据。竹林与修竹湖、草坪广场与松林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在竹林中散布着翠湖、观竹楼、竹楼人家、孟宗哭竹[8]、扬州八怪、咏竹廊、潇湘馆、吴均醉硒、千浪阁、高风亭、斑竹与花毛竹传说等竹文化景点,又以竹径、绿篱等竹子园林景观相连结,在广场、建筑、池边、墙角、林下等处配置障景、窗景、地被等竹子园林作品,使安吉竹种园成为园林景观的展示园。从2014年开始,安吉竹博园的西区改造,特别注重竹子品种与园林小品及竹文化的结合,从单一的竹种园演变成竹种科普生态园,预计在2015年底全面完成。
四是广招人才,大力促销。自组建公司以来,所有员工向社会公开招考,一大批懂管理、会营销的专业旅游人才进入公司,10多位营销员常年在外推广安吉竹博园。园内曾举办了中国竹文化节、杭州休闲博览会安吉分会场、中国(安吉)美丽乡村节、大熊猫动漫节、安吉笋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3 安吉竹种园建设经验
1)安吉竹种园从1974年开始筹建,历经40年,从国营林场的分场发展成为现代企业,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竹子种质资源库、全国生态文化企业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并成为竹乡安吉的形象窗口,是安吉林业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的结果。大股东安吉县灵峰寺林场为国营林场利用现有的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森林旅游第三产业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培育及林场职工队伍的稳定提供了有益的模式。
2)安吉竹种园的发展得益于竹乡安吉的大背景,得益于安吉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的腹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是安吉竹种园发展的必要条件。
3)安吉竹博园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景点,而是以旅游收入来保障竹子科研、科普、竹子种质资源保存、竹文化传播等非盈利项目顺利推进的公益性企业,生态及社会效益是最终目的。因此,建设与发展必须量力而行,并着力展示竹文化的内涵,一味大规模融资会产生巨额财务成本,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生存危机。
4)随着园区的发展,旅游业增长迅速,企业的商业逐利有所表现。一方面资金较多倾斜在旅游开发上,在引种、保护与栽培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化的运营使得公司人员流动频繁,缺乏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利于研究成果的归档整理甚至造成了引种记录、品种移栽、园区品种分布图等科研资料缺失的现象。
[1]易国文,胡娇丽,周昌平.安吉竹子博览园竹子种质资源研究现状[C]//中国植物园年会论文集.南京:中国植物学会,2009.
[2]董敦义,洪月明,潘春霞.安吉竹种园引种探析[C]//浙江省林学会竹类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安吉:浙江省林学会,2000.
[3]张培新,王云珠,盛文明,等.安吉乡土竹种现状与发展刍议[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32-37.
[4]张宏亮.中国竹子博物馆竹子科技文化平台建设[J].竹子研究汇刊,2007,26(4):6-10.
[5]张宏亮,周昌平.安吉竹博园种质资源库建设与管理[J].竹子研究汇刊,2014,33(3):69-74.
[6]张宏亮.中国竹子博物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
[7]马乃训,张文燕.中国珍稀竹类[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张宏亮.中国竹子博物馆的能力建设[J].世界竹藤通讯.2007,5(3):48-52.
Management Experi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Seedling Nursery in Anji County,Zhejiang Province
Zhang Hongliang
(Anji County Forestry Bureau,Anji 313300,Zhejiang,China)
The 40-year development of Anji Bamboo Seedling Nursery was reviewed,and its experi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concluded in terms of its management.It was pointed out that developing bamboo culture and ecological tourism based on the rich bamboo germplasm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ursery is the key to the flourishing growth of Anji Bamboo Seedling Nursery.
Anji Bamboo Seedling Nursery,management,characteristics
10.13640/j.cnki.wbr.2015.06.007
国家林木种苗工程专项基金。
张宏亮(1964-),安吉竹博园原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竹产业研究与开发工作。E-mail:anjilfzh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