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优良粮食作物品种推介(续)
2015-04-03
成都市优良粮食作物品种推介(续)
1 广优66
1.1 选育单位
四川省绵阳市奎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2 品种来源
绵阳市奎丰种业有限公司用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不育系广抗13A与自育恢复系奎恢66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高直链淀粉型杂交水稻品种。
1.3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两年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52.3d,比对照冈优725长4.5d。株高123.4cm,株型适中,叶鞘、叶耳紫色。有效穗13.8万/667m2,穗长26.2cm,每穗平均着粒177.6粒,结实率71.7%,千粒重32.1g,稃尖、柱头紫色。品质测定:出糙率80.9%、整精米率51.7%、长宽比2.8、垩白粒率87%、垩白度15.1%、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含量26.1%、蛋白质含量9.5%,属高直链淀粉型。稻瘟病抗性鉴定:2011年叶瘟6、5、5、6级,颈瘟5、7、5、5级;2012年叶瘟5、5、5、5级,颈瘟5、5、5、5级。
1.4 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3组区试,平均单产546.73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1.63%;2012年中籼迟熟5组续试,平均单产537.71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01%。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42.22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28%。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65%。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85.13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8.37%。
1.5 栽培要点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②合理密植;③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④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1.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2 泸优137
2.1 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国垠天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2.2 品种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泸98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13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高直链淀粉型杂交水稻品种。
2.3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两年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50.6d,比对照冈优725长2.9d。株高117.0cm,株型适中,叶鞘、叶耳无色。有效穗12.8万/667m2,穗长27.2cm,每穗平均着粒185.4粒,结实率75.4%,千粒重30.3g,稃尖无色,柱头白色。品质测定:出糙率81.4%、整精米率61.0%、长宽比2.8、垩白粒率50%、垩白度8.5%、胶稠度54mm、直链淀粉含量26.1%、蛋白质含量9.8%,属高直链淀粉型。稻瘟病抗性鉴定:2011年叶瘟5、5、5、6级,颈瘟7、7、5、5级;2012年叶瘟6、5、5、7级,颈瘟5、5、5、5级。
2.4 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5组区试,平均单产为542.96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达2.01%;2012年中籼迟熟1组续试,平均单产为531.67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1.68%。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37.32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1.88%。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71%。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63.82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42%。
2.5 栽培要点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②合理密植;③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④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2.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3 必胜116
3.1 选育单位
四川省大竹县益民玉米研究所、大竹县科技局、达州市种子站。
3.2 品种来源
用自育系BSN10-1作母本,自育系BS1074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种。
3.3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16d。第一叶鞘颜色紫、尖端形状圆到匙形。株高279cm,穗位高101cm,单株叶片数为19~20片;叶片与茎秆角度小,茎“之”字程度无,叶鞘颜色绿,雄穗一级侧枝数目中,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小,雄穗侧枝姿态直线型,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中,雄穗颖片基部颜色绿,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花药颜色浅紫,花丝颜色绿。果穗形状圆筒型,穗行数18.8行,行粒数37.1粒,出籽率86.5%,千粒重295g。子粒类型马齿型,子粒顶端主要颜色黄,子粒背部颜色黄,穗轴颖片颜色白色,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710g/L,粗蛋白质9.8%,粗脂肪4.8%,粗淀粉77.9%,赖氨酸0.35%。经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高感茎腐病和穗腐病。
3.4 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平丘组区试,平均单产557.5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增产11.1%;2012年续试平均单产512.2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增产8.9%。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37.7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1%。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74.3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增产8.5%。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增产点率91%。
3.5 栽培要点
宜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密度为3200株/667m2。重施底肥,早施追肥,重施攻苞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防治茎腐病和穗腐病。
3.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4 雅玉33
4.1 选育单位
四川雅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4.2 品种来源
用自育系YA0468-3作母本,自育系YA122作父本组配育成。
4.3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18d。第一叶鞘颜色紫色、尖端形状圆到匙形。株高281cm,穗位高103cm;叶片与茎秆角度中,茎"之"字程度无,叶鞘颜色绿,雄穗一级侧枝数目中,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小,雄穗侧枝姿态直线型,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短,雄穗颖片基部颜色绿,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花药颜色浅紫,花丝颜色紫。果穗形状中间型,穗长18.0cm,穗行数16.0行,行粒数35.4粒,出籽率87.0%,千粒重305g。子粒类型马齿型,子粒顶端主要颜色黄,子粒背部颜色桔黄,穗轴颖片颜色白色,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730g/L,粗蛋白质9.4%,粗脂肪4.1%,粗淀粉72.4%,赖氨酸0.36%。经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感纹枯病和茎腐病。
4.4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平丘组区试,平均单产450.4kg/667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7.9%;2011年平均单产582.2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增产5.2%。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19.8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6.3%。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00.6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增产6.5%。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增产点率73%。
4.5 栽培要点
宜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密度3200株/667m2左右。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重施攻苞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茎腐病。
4.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5 川薯20
5.1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5.2 品种来源
2002年配制岩薯5号×红旗4号组合,2003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经筛选、鉴定和品比,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7年进行大区生产试验并进行示范。
5.3 特征特性
早熟、食用型。株型为半直立,中蔓,基部分枝8个左右,蔓粗0.5cm,蔓色绿带褐色,节色绿色。顶叶褐色,成熟叶绿色,心脏形,浅单缺。薯块纺锤形,薯皮黄色,心色浅桔红,烘干率 为22.54%,淀粉率为12.28%。熟食品质优,鲜薯可溶性糖含量为10.62%,β-胡萝卜素含量为1.5μg/g。结薯很集中,单株结薯4个以上。大中薯率77.87%。萌芽性较好,单块萌芽15~20苗,平均18苗,长势强。抗黑斑病性和贮藏性明显优于对照。
5.4 产量表现
省区试两年平均鲜薯单产2321.2kg/667m2,较对照南薯88增产10.1%,藤叶单产1587.7kg/667m2,较对照南薯88减产13.76%。生产试验结果:鲜薯单产2133.92kg/667m2,较对照南薯88增产8.59%;藤叶单产1899.56kg/667m2,较对照南薯88减产5.23%。
5.5 栽培要点
5.5.1 早育,早栽 一般在3月上旬用双膜覆盖育苗,争取在5月上中旬扦插,以尽早供应市场;可在栽后120d收获,提高其商品性及价值。
5.5.2 注意防虫防病 播种时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浸种。种植密度为:净作4000株/667m2,间作3000株/667m2。
5.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甘薯种植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