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关键环节确保培训质量
2015-04-03邓小玉
邓小玉
(四川省资中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四川 资中 641200)
抓好关键环节确保培训质量
邓小玉
(四川省资中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四川 资中 641200)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从农民培训的角度,从培训的教学准备、办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重视实践实习等几个关键环节,结合基层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怎样保证农民培训质量做了初步的探索,阐述了笔者的一些主张和见解。
农民;培训;质量
现代农业的发展,让“职业农民”成为近年农业领域的时代热词。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是成了发展现代农业最迫切的需要,因此,针对农民开展的培训也越来越多。如果说把农民培训比作一个大课堂,那么怎样上好这一堂课,作为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层农广人,在有限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的背景下,要做好农民培训,笔者认为,必需从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入手,才能让培训有质量可言。
1 教学准备充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
上好农民培训这堂大课,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备学员、备教材、备教法,应该说,农民培训不仅限于课堂时段。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我们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呢?
1.1 需求调查要做细
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可避免农民“被培训”的尴尬,让农民感到迫切需要而踊跃参加培训,这就能从源头上保证质量。调查时要重点了解农民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指导,在参加培训时会出现哪些方面的困难或不便,以哪种方式进行农民才会满意;其次,还要了解培训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知识水平等。此外,调查方式可采用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卡片等。切记不能图省事,打个电话向村干部做几句简单询问就了事。调查了解不是一句空话,要深入农村多做观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尽量站在农民的角度多考虑。只有将功课做到了家,收集到的信息才会更全面。
1.2 统计分类排课程
在做好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做出准确地分类统计,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有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例如开展“不知火”种植技术培训,我们不能将“不知火”从“幼苗培植到果子成熟”做一一的介绍,一般的技术农民都懂。农民需要的是“最关键”、“最新的”知识和指导,而每个人的关键点又不一样,因此,我们要从收集到的信息中进行提取。比如需求信息中有幼苗培育、农药化肥的使用、病虫害防治、提高果子品质、延长水果采摘期等等,问题涉及面广。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理出一条线,找出“最集中“的方面,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课时安排时间相对多一点,对需求量较少的其他内容,我们可以安排一堂交流课,教师结合实例再做讲解。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农民多方面的需求。例如上述实例中,“提高果子品质、延长水果采摘期”是农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把它设置为培训的重点,而对”幼苗培育、农药化肥的使用、病虫害防治”则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让所有学员们做相互交流。
2 合理的办学模式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
培训方式的选择要严谨。整个培训过程,主要考虑的是农民,尤其要注意倾听农民的意愿,要以农民为中心,以适合农民、方便农民、为农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指导。农广校有4大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学校、固定课堂等。如库区移民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等短期培训,我们可以结合农时选择“流动课堂”,送教下乡,方便群众结合实际生产,就地实践,收到良好实效;对职业农民培育我们可选择田间学校,将学校建立在村上社里,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知识;我们还可以建立空中课堂,如在村上安装喇叭或是网络,让没有参加培训学习的农民,可以收听或是观看,随时能获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对职业农民的中等学历教育,则更多的是需要在固定课堂集中学习。总之,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灵活运用,以保证培训达到很好的效果。
3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训质量的保障
教师上课不是表演单口相声,那样课堂必定沉闷无趣,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授课时,就要讲究方法,要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目的。
3.1 处处渗透参与式的教学理念,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要考虑多设计让学员参与的话题,鼓励学员大胆、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怎样提高塔罗科血橙的果子品质时,老师设计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让学员谈谈自己在果子品质提升方面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通过学员的讲述,教师会发现他们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做出总结归纳,并顺势提出新的技术。这样,教师与学员之间做到了充分地交流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就好。对比下让教师一个人分条例款的讲解,前者效果显而易见。
3.2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但它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它的功能是活跃课堂,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而不是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有的课堂教学过多依赖于幻灯片播放,教师上课就是念幻灯片上的内容,让幻灯片取代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失去生机和活力,农民会没有兴趣,感觉像是拉壮丁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多用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艺术去影响和感染学员,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3.3 提倡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让教师的培训对象由几十个体变成几个团队,把培训做成减法,可以减少工作量,但效果却是加法。分组时,可按地域分,把不同乡镇的人分在一起;也可按产业来分,把相同产业的学员分到一组;还可按行业分,把从事不同农业领域的人集中在一个组;也可按性格来分,把活跃与安静的分在一组。这样方便学员间的交流学习,同进还有带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个具体要求让小组完成。这样,学员因为不想成为组里的后腿,也会积极参与,调动自己的思维,出谋划策。因为积极参与思考,学员们能够集思广义,既受到启发,又能有不小收获,还能让不敢说话的人,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举多得。
3.4 教学用语接地气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选用通俗语言,一是为了便于农民听懂,二是为了接近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使课堂贴近农民。要尽量多选用农民常用的语言和俗语,对专业性术语,授课教师要进行分解,用农民熟知的事物去做多举例多打比方。比如,讲到育苗时的浇水原则,专家习惯说 “见干见湿”,农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就要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去做解释,是指浇水时一次浇透,然后等到土壤快干透时再浇第2次水,防止浇水过多导致烂根和潮湿引起的病虫害。
4 扎实的实践操作是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
让农民学员能够学以致用,是我们培训的最终目的。在农民培训中,我们通常喜欢把理论教学课时安排得满满当当,觉得那样学员学得才扎实,知识掌握得才算牢固。其实这恰恰违背了农民学习的特点。对于早已习惯无拘无束生活的农民来说,他们更喜欢实践操作,更习惯技术性强的学习。比如,在带领学员去农业园区实习时,学员们对茄苗、苦瓜幼苗的嫁接技术很感兴趣,就要鼓励学员大胆操作,做一对一的指导;对一些新型农机的使用,更要组织他们多练习,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总之,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扩展和深化,不能忽视了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在课时设置时,最好将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安排为1∶2,加强实践操作。
总之,农民培训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将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我们要将各个步骤尽量做完善,并做好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和改进,才能让农广校的培训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才能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做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