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耐密广适玉米新品种仲玉3号的突出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5-04-03何世友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简阳市高产玉米

何世友,曾 晖,杨 勤

(1.四川省简阳市施家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简阳 641400; 2.四川省简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简阳 641400;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高产耐密广适玉米新品种仲玉3号的突出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何世友1,曾 晖2,杨 勤3

(1.四川省简阳市施家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简阳 641400; 2.四川省简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简阳 641400;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主要农作物。施家镇是简阳市玉米生产和养猪大镇。常年玉米播种面积667万m2,总产3500余t。提高我镇玉米产量,对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仲玉3号的突出特点

1.1 高产稳产

2010~2012年,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在简阳市玉成乡街邻村进行了10个玉米新品种耐密性试验,无论是高密度(4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还是在低密度(3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均以仲玉3号产量最高。其中2010年高密度(4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只有仲玉3号比对照成单30增产,仲玉3号平均产量807.39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平均产量781.44kg/667m2,增加25.95kg/667m2,增产3.32%;低密度(3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仲玉3号平均产量688.65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平均产量593.98kg/667m2,增加94.67kg/667m2,增产15.94%。2012年高密度(4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仲玉3号平均产量735.57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平均产量638.78kg/667m2,增加96.79kg/667m2,增产15.15%;低密度(3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仲玉3号平均产量628.62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平均产量589.63kg/667m2,增加38.99kg/667m2,增产6.61%。

1.2 抗倒性强

2010年试验中,无论高密度(4200株/667m2)还是在低密度(3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仲玉3号均未发生倒伏,但是参试10个品种中在低密度(3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有6个品种发生倒伏,倒伏率为5.67%~35.0%;高密度(4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有7个品种发生倒伏,倒伏率为10.67%~50.0%。2012年试验中,低密度(3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只有仲玉3号未发生倒伏,其余品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倒伏,平均倒伏率为33.3%,高密度(4200株/667m2)种植情况下,虽然所有品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平均倒伏率为72.0%,但以仲玉3号(倒伏率只有1.7%)最低。

1.3 既可春播也可夏播、机播机收

2014年在芦葭镇英明村进行仲玉3号春播高产示范2.33hm2,经专家验收,仲玉3号平均产量633.1kg/667m2,最高产量733.0kg/667m2。同年在玉成乡街邻村进行了仲玉3号油(麦)后玉米夏播示范8.8hm2,四川省农科院邀请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西北农大、河南农大等10余位专家对示范片进行了现场考察,分别对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模式的仲玉3号随机选取高、中、低台位样点进行现场机收和测产验收,其中油菜-玉米两熟机械化种植模式3.6hm2,仲玉3号平均产量583.8kg/667m2;小麦-玉米两熟机械化种植模式5.2hm2,仲玉3号平均产量514.4kg/667m2,高产田块达612.5kg/667m2。

1.4 农艺性状好

全生育期118.5d,中大穗、结实性好,株型半紧凑,耐密植,株高264.4cm,穗位高105.9cm,单株叶片数19片左右;果穗形状中间型,穗行数15.0行,行粒数43.0粒,千粒重301g。子粒类型中间型,子粒容重752g/L,粗蛋白质10.7%,粗脂肪4.5%,粗淀粉71.8%,赖氨酸0.33%。经接种鉴定,抗穗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

2 高产关键技术

2.1 前提是合理密植

要提高玉米单产主要是通过提高个体产量和增加群体密度这两个途径来实现。但由于四川盆地丘陵区光照强度弱、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小等原因,不利于个体产量的提高,因此,提高种植密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仲玉3号种植密度应从现有的2500~3000株/667m2,增加到3600~4000株/667m2。

2.2 重点是规范间套,提高整齐度

2.2.1 中厢带植 我镇人多地少和地势复杂的因素,共同决定了玉米间套方式的多样化。多年的实践证明,规范的间套作能为玉米适期早播提供有利条件,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应全面推行旱地耕制改革,坚持油菜下田(两季田),小麦上山(旱地),示范推广麦/玉/豆旱地新三熟;全面推广春玉米规范化轻简高产栽培技术;改小麦满土种植和预留窄行不规范种植为“双三0”(1尺=33.3cm,下同)规范带状种植(预留空行适时播种春玉米),以实现玉米适期早播,提高玉米产量。

2.2.2 育苗移栽 多年实践证明,育苗移栽具有缓解玉米与其它作物共生的矛盾,降低株高、穗高和防倒伏等作用。通过育苗移栽,将玉米的播种、出苗和幼苗期管理在苗床中进行,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可以根据前茬作物的生育状况安排适期播种和移栽,缩短与前茬作物的共生期,缓解共生期中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有利于保全苗、争齐苗、育壮苗,也缓解了由于前茬作物的边际优势对玉米苗期荫蔽而导致的茎基部节间较长、秆不壮、易倒伏的问题,能显著地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2.2.3 膜上打孔点播 近年来外出打工日趋增多,农村劳力缺乏,故轻松、简便的技术是农民最欢迎的技术。针对农村的现实,利用前期空闲,中沟施肥,下透雨后抢墒盖膜,待最佳播期一到,采取膜上打孔点播双行单株栽培,既能确保种植密度,又能保证播种深浅一致,确保苗齐、苗全、苗壮。这样,既可减轻担水的劳动强度,又可节约水资源,同时还是抗旱措施,农村劳动力也可分散使用,变农闲不闲,农忙不忙。近年项项技术结合粮油高产创建在我镇多点示范,效果很好。打孔最好用土壤取样器,薄膜破损少,玉米出苗不引苗,播种快捷,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非常适宜于面积大、劳力少的农户。

2.3 关键是抗旱节水

季节性干旱是我镇玉米生产的第一限制因素。关键期降雨的均匀度,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因此,发展玉米节水高效技术是实现玉米节水高产与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技术途径是两个方面:一是躲。通过调整播期躲过夏旱避开伏旱;二是抗。大力推广足墒盖膜或秸秆覆盖为核心的抗旱节水栽培。

2.3.1 适期播种 我镇玉米生长期中常发生季节性干旱,其中夏旱频率高达61%,伏旱频率高达54%,而传统播种期易造成玉米需水关键期与干旱相遇,影响玉米生长。由于春、夏、伏旱的频率较高,延续交错,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即不可能选择一个理想的播种时段,避开各种干旱的影响和损失,从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不同需求和在受旱情况下影响严重的程度分析,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4月20日前是我市春玉米的适宜播期,而最佳播期则因品种、预留空行的宽窄、土质的好孬有关。以120d左右生育期的品种而言,播种出苗至抽穗扬花需营养生长80d左右,抽穗扬花期是玉米一生对水最敏感的时期,按老百姓的说法,“干天花”就会大减产甚至无收,而我市的伏旱往往出现在7月中下旬,夏旱往往出现在5月中下旬,因此要把玉米的抽穗扬花期安排在6月中下旬为宜,避开夏旱、躲过伏旱。由此推算,春玉米的最佳播期应在4月上旬。播种过早,由于小麦与玉米的共生期太长,玉米苗期长势不良,如果预留空行较窄,玉米植株还会“飙秆”,产量反而不高,而且我市3月份以前的气温不是很稳定,播种过早,有些顶土力弱的品种,往往还会因气温不高和不稳而出苗困难,影响苗齐、苗匀、苗壮。

2.3.2 覆盖保水 地膜栽培具有减少玉米株间蒸发,保墒节水抗旱等作用。我镇玉米以雨养为主,降雨占玉米生育期耗水的50%左右,土壤蓄积降水供水占40%左右。因此,我镇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覆盖时一定要灌足底水或足墒覆盖,否则不利玉米后期生长;二是进入雨季后应及时揭膜,因为全膜覆盖不利于后期雨水的入渗和利用,同时易导致后期地温过高导致玉米根系早衰不利高产。秸秆覆盖不仅是培肥土壤,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有效措施,并对防止水土流失具有特殊功能与实用价值。据四川省农科院监测,14°坡土覆盖3000kg/hm2(干重),年径流深为10~15mm,与不覆盖相比,减少地表径流80%~88.1%,土壤含水量增加5%~15%。秸秆覆盖后,一般1hm2泥沙流失仅为1~6t,比不覆盖减少90%以上,应大力推广。

2.4 核心是科学用肥,平衡施肥

2.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1 肥料施用时间不当 传统施肥“一炮轰”,苗肥和攻穗肥使用时间偏迟,普遍存在秆不粗、穗不大的问题。

2.4.1.2 该施不施,不该施却进行施用 总的肥料用量大,而产量未达到肥料使用量所应该收获的目标,浪费大,成本高,导致环境污染。

2.4.1.3 施肥方式不当 不少农户采取干施,甚至施在地膜上,严重影响了肥料利用率。

2.4.1.4 种类搭配不当 偏施氮肥,忽视磷肥,不施钾肥和微肥。

2.4.2 水肥耦合,科学施肥 充分利用我市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彻底改变偏施氮肥的习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且我市玉米多为坡耕地,保水保肥力差,常发生季节性春、夏、伏旱,因此,必须坚持“以肥促根、以磷促根、以肥调水、以水调肥”的原则,以提高肥料和水分利用率。真正做到“足氮增磷、补钾配锌”,充分利用畜牧业内循环增加有机肥用量,采取“1底2追”的3水3肥管理。底肥施用的数量一般是:过磷酸钙30~40kg/667m2,氯化钾9kg/667m2左右,尿素6~9kg/667m2,增施硫酸锌1kg/667m2左右,人畜粪水500~800kg/667m2,迟、速并重,以磷促根,以肥调水,一般窝施或开条沟施用。早追苗肥,巧施拔节肥水,施肥时做到偏施小苗赶大苗,促弱苗变壮苗,促进幼苗生长;力争达到“3叶全、5叶齐、7叶壮、拔节不溜秆、大口期封行”的长相指标。苗肥在可见叶与展开叶相差1~2片时,或结合抗旱保苗确定施肥量。拔节肥在可见叶与展开叶相差3~4片时施用,用量一般应占施肥量的20%~30%,可用人畜粪水1000kg/667m2左右,尿素6~9kg/667m2,氯化钾6kg/667m2对水施用。适时猛施攻苞肥水,此期植株需水肥量最多,是决定果穗大小、穗行数多少、行列整齐度、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农谚讲“攻穗先攻胎,攻胎苞苞大”,抓好此时的肥水管理,真正是用劲用到了“刀刃”上,达到“抽雄生长健,蔫须脚不黄”的长相指标。施肥时间为抽雄前7~10d,在全展叶12~13片,叶龄指数为60%,见展叶差为4.5~5.0时施用,弱提前,旺延后。特别是地膜玉米在此时必须彻底揭除地膜,撬

窝施肥,壅土上行,防渍防早衰。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50%,一般施用人畜粪水1000~1500kg/667m2,加尿素12~15kg/667m2,水肥齐上促高产。

2.5 保障是病虫综合防治

2.5.1 防治病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防治时间偏晚,已经发现为害后才进行防治,增大了农药用量,影响玉米内在品质;二是用药不当,剂量不准,或根本就不施药防治,影响玉米产量和外观品质。

2.5.2 我市玉米的“靶子”病虫 这些病虫危害普遍,影响最大的有地老虎、螟虫、纹枯病等。

2.5.3 防治对策

2.5.3.1 物理防治 普遍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按0.67~2hm2安1盏,统一规划,集中成片,立竿见影,费省效宏。

2.5.3.2 农业防治 ①越冬期防治。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茬,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对减少玉米螟虫口基数较好。②玉米生长后期摘除下部老黄叶,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对防治纹枯病效果好。玉米授粉结束后,砍掉穗上3片叶以上部分,既减少养分消耗,又对玉米螟的防治有辅助作用。

2.5.3.3 化学防治 要做到早、准、狠。①地老虎防治措施。掌握幼虫3龄前,幼苗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时,用杀虫剂800~1000倍液在傍晚喷在苗周围;幼虫4龄后,宜采用毒饵诱杀,可用75%的锌硫磷50g,加水1~1.5kg,与棉籽饼拌匀,用2~3kg/667m2,于傍晚撒施于幼苗基部,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②玉米螟防治措施。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可用50%锐劲特乳剂30mL/667m2对细沙2kg/667m2点心,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5.3.4 生物防治 玉米穗期防治,即第二代玉米螟施药不便,应采用“生物导弹”或“性诱剂”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简阳市高产玉米
西部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简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收玉米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我的玉米送给你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Reflections on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分数应用题算术解法探究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