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嫁接紫色春马铃薯共生培育方法

2015-04-03王晓黎沈学善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青枯病嫁接苗紫色

王晓黎,王 宏,黄 涛,黄 钢,沈学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番茄嫁接紫色春马铃薯共生培育方法

王晓黎1,王 宏2,黄 涛2,黄 钢2,沈学善2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嫁接不仅使接穗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得到改良,还使其后代发生变异。本文通过试验总结了番茄嫁接紫色春马铃薯的关键技术,包括番茄和紫色春马铃薯的培育以及嫁接技术。归纳了嫁接对番茄和马铃薯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

番茄;春马铃薯;嫁接;共生

嫁接不仅使接穗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得到改良,还使其后代发生变异,该技术已被成功应用到新品种选育上。如孟昭璜等成功地将绿豆嫁接在甘薯上,并由此培育出了薯绿豆新品种,显著改良了其品质和产量[1]。张丹华等对绿豆嫁接后代进行长期观察发现,其变异可稳定遗传[2]。烟草、辣椒、茄子、大豆等作物的嫁接也得到了类似结果[3-7]。

番茄是中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果菜之一[8],在蔬菜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重茬栽培较为普遍,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设施番茄生产的突出问题。番茄青枯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侵入病株维管束为害,堵塞输导组织并产生致病毒素,造成植株萎蔫死亡。该病传染性强,连作和高温多雨极易造成番茄大面积发病,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目前,选用抗性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已成为保证设施番茄抗病、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9],是目前位居小麦和大米之后的,作为世界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紫色马铃薯是近年兴起的朝阳产业。由于紫色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硒和花青素,而花青素对人类具有许多保健功能,如清除自由基、抗肿瘤、预防糖尿病、保护视力等,紫色作物被视为重要的生理保健食品[10]。紫色马铃薯块茎富含丰富的花青素,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正逐步向效益型作物转变,在农民增产增收、健康食品来源和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尤其在人口增加、食品结构发生变化的现今社会,现有的种植技术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番茄和马铃薯的消费需求。因此,探索新的种植技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目前非常重要的课题。

1 番茄嫁接紫色春马铃薯共生培育关键技术

1.1 番茄培育关键技术

1.1.1 整地 11月中旬整地、作畦、深翻,施足基肥,为樱桃番茄种子播种做准备。

1.1.2 番茄种子消毒 用55℃温水烫种10min(不断搅动),然后当水温降到25℃左右,用温水泡种10h,反复搓洗干净;把浸好的种子平铺在干净湿布上,再盖上湿布,放在25~28℃条件下催芽,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1.1.3 假植 在种子基本出齐,幼苗开始长出真叶时,进行移苗假植,移苗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把挖出根带有基质的小苗移栽到营养钵中。

1.2 紫色春马铃薯培育关键技术

1.2.1 整地 12月中旬,在前作收获后播种前进行翻耕,耕深20~30cm。140cm开厢,高厢垄作双行错窝播种,每垄种植两行,行距40cm,基肥施在行间,起垄覆土,垄面宽100cm,垄高30cm,沟深25cm。基施复合肥为N∶P2O5∶K2O = 15∶15∶15,复合肥施肥量为1200~1500 kg/hm2。

1.2.2 种薯消毒 优选的整小薯用1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 min消毒。块状种薯的处理方式为:将种薯切块,每个薯块重30~50g,带有2~3个芽眼,然后用草木灰拌种,放于室内通风处晾干;对于未发芽的种薯,进行催芽处理。

1.2.3 合理密植 紫色马铃薯种植密度优选为35000窝/hm2。

1.3 番茄嫁接紫色春马铃薯共生培育关键技术

1.3.1 嫁接时间 2月下旬,当番茄嫁接苗株高达10~15cm或长至6~8片叶时进行嫁接。

1.3.2 嫁接方法 在气温10~15℃范围内,取嫁接苗顶端茎节5~6cm,茎端削成刀面平滑的楔形,用嫁接刀从紫色马铃薯距离地面7~9cm处切断,在切口处向下深切1cm左右,将嫁接苗插入切口,使用嫁接夹固定,取过尖的番茄仍可以做苗使用。

1.3.3 嫁接后管理 在温度13~15℃ 、湿度80%的条件下,使嫁接口愈合,7d 后逐渐增强通风、增强光照等炼苗管理,使之发育成完整一体的紫色马铃薯和番茄立体共生的植株。

2 嫁接对番茄和紫色马铃薯的影响

2.1 嫁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2.1.1 嫁接对番茄茎粗的影响 番茄经过嫁接缓苗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1个月后,株高和茎粗明显超过未嫁接的植株。

2.1.2 嫁接对番茄叶片的影响 嫁接番茄叶片厚度增加,颜色加深,叶裂数减少,形状趋向于马铃薯叶片。

2.2 嫁接对紫色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嫁接后对紫色马铃薯的颜色影响不大,产量稍降低。

2.3 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影响

目前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国内外主要致力于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拮抗细菌、内生细菌和生物技术等方法的研究。利用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拮抗细菌等方法对青枯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作用,但是在田间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却不太稳定。大田的番茄青枯病以综合防治为主,但是效果也不甚理想。抗病育种是防病的最有效途径,但商品性好的抗病品种很少。近几年,随着保护地面积的扩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番茄青枯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其产量和效益。尝试采用嫁接的方法来提高番茄的产量和抗病性,有一定的防病和增产效果。由于嫁接后砧木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增强,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因此在番茄生产中采用优良紫色马铃薯品种做砧木嫁接是实现优质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试验将不同亚属的紫色马铃薯和番茄通过在适宜气候条件下嫁接培育成不同物种的立体共生体,该嫁接苗的青枯病病株率均小于5.3%,比不嫁接的增产87.9%。且嫁接苗的生长势强, 对果实的品质无影响。可以同时收获地上部的番茄和地下部的马铃薯,集丰产和奇趣观赏性于一体,供人们采摘和观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物种的抗逆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孟昭璜,芦翠乔.绿豆与甘薯嫁接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8,4(4):34-38.

[2] Zhang D H, Meng Z H, Xiao W M,etal. Graft-induced inheritable variation in mungbean and its application inmungbean breeding [J].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 44(7):832-837.

[3] Corbett M K, Edwardson J R. Inter -graft transmiss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J]. Nature, 2004, 21 (9):47-48.

[4] Yagishita N, Hirata Y.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new cultivar obtained by grafting in Capsicum annuum L[J]. Jpn J Breed, 1999: 58-59.

[5] 张良作,李家文,蔡立奎.番茄嫁接防治青枯病技术[J].长江蔬菜, 2004 , (6):31 -32 .

[6] 尹贤贵,王小佳.我国番茄青枯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 20(2):163 -167.

[7] 杨建平.日光温室番茄嫁接技术[J] .农村科技,2015(1).

[8] Zhang Z.F., Fan S.H., Zheng Y.L.,etal. Purple sweet potato color attenuate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uced by D-galactose in mouse liver[J] .Food Chem Toxicol, 2009,47(2):496-501.

[9] Lu J., Wu D.M., Zheng Y.L.,etal. Purple sweet potato color alleviates D-galactose-induced brain aging in old mice by promoting survival of neurons via Pi3k pathway and inhibiting cytochrome C-mediated apoptosis [J] .Brain Pathol, 2009,20(3): 598-612.

[10] Noriaki S, Riichiro O. Healthy alcoholic beverage‘Pa-Puru’from purple-fleshed sweetpotato[J]. Sweetpotato Research Front, 2006,(20) :2.

猜你喜欢

青枯病嫁接苗紫色
育苗基质添加烯效唑、多效唑对黄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紫色风铃
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油茶砧木种子质量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贮藏时间对黄瓜双断根嫁接苗质量的影响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浪漫紫色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