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科院参加四川省第二十届科普活动月送科技下乡活动
2015-04-03
四川省农科院参加四川省第二十届科普活动月
送科技下乡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要求,2015年3月6~7日,四川省农科院正厅级调研员黄钢研究员率领本院8位专家参加了四川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和省科协联合在大竹县举行的以“科技创新驱动三农发展”为主题的2015年四川省第二十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的启动仪式,并作为四川省科技专家团的团长代表全体专家在启动仪式上发言。
在黄钢研究员的率领下,四川省农科院专家针对大竹县农业生产需要,给当地带来了本院最新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其中包括本院专家编制的各种粮油作物、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技增粮(收)实用技术》、《香椿实用技术手册》等相关科技宣传资料上万余份册;为当地农民现场展示并发送了"泰米"川优6203、德香4103、旌优127等优质水稻、甜糯玉米、辣椒、茄子、瓜类、豆类等各类农作物良种20多种100多斤;并现场为农民群众开展了答疑解难等科技咨询服务上千人次。
大竹县是四川省农科院的院地合作县,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农科院于2012年与大竹县人民政府签订了为期五年的院县《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为大竹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省农科院的水稻高粱所、作物所、园艺所、加工所、经作所等研究所分别与大竹的东柳醪糟公司、食品公司、黑花生、果业等企业签订了糯稻、高淀粉玉米、香椿、黑花生、水果等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
通过合作,为大竹县引进、示范推广粮油作物、经济作物等新品种125个,新技术13项;实施了糯稻、玉米、香椿、花生、果树、食用菌、中药材、水产等10多个项目,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及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科技服务;建立了成果转化基地5个,面积达213.33余hm2;其中,富硒黑花生项目,建立了66.7余hm2的富硒黑花生试验示范基地,平均产260kg/667m2,产值3120元,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县推广面积1733.33hm2,年总产值7425.6万元,带动2.6万户农户加入黑花生种植行列,解决了当地1500人以上农民就业问题。仅2014年集中培训5次,培训农民2200余人;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解决了长期制约该县醪糟、香椿、花生、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活动期间,省科技专家团长黄钢研究员陪同省科技厅刘东厅长一行领导考察了我院的展台并向农民介绍优良新品种;刘厅长手拿我院的良种袋与我院专家亲切交谈;之后,刘厅长一行还考察了与我院合作的企业和省科普示范基地等。徐富贤研究员代表我院与当地企业进行了科技对接洽谈,他还带着20余个优良水稻新品种到合作企业商讨今年的合作计划。此外,四川日报以及四川省、达州市和大竹县的电视台等分别采访了黄钢研究员和我院另外2位专家。
(四川省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