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贡市沿滩区高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5-04-03张宗佑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贡市悬浮剂高粱

张宗佑,邓 娟

(1.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植保站,四川 自贡 643030;2.四川省自贡市植物检疫站,四川 自贡 643000)

自贡市沿滩区高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张宗佑1,邓 娟2

(1.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植保站,四川 自贡 643030;2.四川省自贡市植物检疫站,四川 自贡 643000)

本文探讨了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高粱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配合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将高粱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确保高粱优质、高产的目的。

高粱;病虫害;防治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地处川南丘陵区,地形受邓井关、兴隆场背斜影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在300~400m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适宜种植高粱。该区采用“正季杂交高粱+再生高粱”和常规一季栽培模式。目前,杂交品种选用“泸糯8号”和“泸糯12号”,常规品种宜选用“青壳子洋高粱”和国窖红1号。蓄留再生高粱的地区要适时早播,“泸糯8号”等杂交高粱适宜在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不蓄留再生高粱的地方可推迟在3月中旬播种;常规高粱(如“青壳子洋高粱”)在3月15日前播种。杂交高粱蓄留再生高粱地区,在4~5叶前抢雨带土移栽,苗龄约30d,必须在4月10日前移栽结束。不蓄留再生高粱地区可推迟到4月中下旬移栽。常规高粱在4月下旬移栽。杂交高粱行距60~66.7cm,退窝26.7~33.3cm,每窝2株分栽,栽植6000~8000株/667m2;常规高粱净作行窝距为60cm×26.7cm,栽植8333株/667m2。

该区作为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高粱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价格是玉米的1倍以上,农民种植高粱的积极性高。自2008年来,沿滩区高粱播种面积保持在890hm2以上,年产量5170t左右,年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约872hm2。该区高粱主要病虫害有:高粱炭疽病、纹枯病和高粱粟穗螟、粟灰螟、蚜虫、地下害虫等,是影响高粱优质、高产和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1 粟穗螟

粟穗螟在该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穗内越冬,主要以幼虫为害抽穗至灌浆期的高粱,以第一代幼虫于6月为害早播高粱,以第二代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害迟播高粱,以第三代幼虫于9~10月为害再生高粱。

1.1 危害症状

以幼虫在高粱的穗上吐丝结网,在网中蛀食籽粒,致受害穗籽粒空瘪,穗头颜色污黑,附有破碎籽粒和粪粒,并能随粮食进仓后继续为害,严重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1.2 防治措施

在晒场晾晒高粱穗时,四周堆置一些禾草,诱使幼虫爬入,早晨用石磙压死禾草下的幼虫。

粟穗螟在卵孵盛期或幼虫2龄前,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75mL/667m2,对水45kg/667m2喷雾。

用15%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30mL/667m2或2%氯虫本甲酰胺悬浮剂10g/667m2,对水50~75kg/667m2,用常规手动喷雾器喷雾至穗部,分别在始穗期、灌浆期两次对水喷雾防治。

2 粟灰螟

近年来,粟灰螟逐渐发展成为了该区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高粱产量和品质。粟灰螟在该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茎里越冬,主要以幼虫为害苗期至抽穗期的高粱,以第一代幼虫于4~5月为害早播高粱苗期,以第二代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害高粱穗期,以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害再生高粱苗期。

2.1 危害症状

苗期受害形成枯心苗,抽穗后被蛀,常常形成穗而不实;或遇风雨易折倒,形成瘪穗和秕粒。

2.2 防治措施

结合秋耕耙地,拾烧谷茬,并集中烧毁。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躲过害虫产卵盛期。选用抗虫品种,种植早播诱集田进行集中防治。及时拔除枯心苗,减少扩散为害。在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能减少田间虫源数量,降低田间落卵量,从而减少虫口基数。粟灰螟在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之前,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75mL/667m2对水45kg/667m2喷雾。或用15%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30mL/667m2或2%氯虫本甲酰胺悬浮剂10g/667m2,对水50~75kg/667m2,常规手动喷雾至穗部,分别在始穗期、灌浆期两次对水防治。

3 高粱蚜

高粱蚜在该区1年发生20代左右。翌年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在高粱的嫩芽、嫩茎、叶片上危害。头季高粱5~6月危害最重,再生高粱9~10月危害最重。近年来,高粱蚜在该区发生有上升趋势,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损失率10%~25%,对高粱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3.1 危害症状

高粱蚜寄生在叶背吸食营养,初期多在植株下部叶片危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面和茎上,油光发亮。

3.2 防治措施

采用高粱与大豆6∶2间种栽培法,可明显减少高粱蚜发生及危害。冬麦区可在冬小麦中套种高粱,利用麦田中蚜虫天敌,控制高粱蚜,效果显著。可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蚜虫。利用瓢虫、曹玲、食蚜蝇、小花蝽、烟蚜茧蜂、菜蚜茧蜂、蚜小蜂、蚜毒菌等控制蚜虫。早期消灭中心蚜株(即窝子蜜),方法是:可轻剪有蚜底叶,带出田外销毁。在蚜虫达到防治指标时,用10%吡虫啉20g/667m2,或3%啶虫脒粉剂50g/667m2,对水60~75kg/667m2常规喷雾。视虫情7~10d喷雾1次,连续防治2~3次。[1]

4 地下害虫

该区地下害虫常见的有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蛴螬、蟋蟀等,主要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危害头季高粱播种至苗期。地老虎、金针虫以幼虫危害,蝼蛄、蟋蟀成虫幼虫均危害,造成缺窝断行,严重影响高粱产量。

4.1 危害症状

主要咬食高粱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

4.2 防治措施

4.2.1 人工捕杀幼虫 在发生量不大,苗圃内枯草藻时,在被害的苗木周围,用手轻扶苗周围的表土,即可找到潜伏的幼虫。

4.2.2 杀虫灯诱杀 在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能减少田间虫源数量,降低田间落卵量,从而减少虫口基数。

4.2.3 药剂拌种 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药、种子配合比例3∶1000。拌后堆闷3~4h,待药水被种子吸干播种。

4.2.4 毒饵诱杀 用48%毒死蜱乳油50mL/667m2加水0.5kg/667m2拌菜叶5kg/667m2,制成毒饵于傍晚撒施于高粱地。

4.2.5 在幼虫3龄前施药 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mL/667m2对水45~50kg/667m2喷雾[2]。

5 炭疽病

炭疽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染病,危害高峰期在该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该区高粱主要的病害之一,2013年在该区造成了400hm2次的损失,严重影响该区高粱的产量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区农民的收入。

5.1 危害症状

苗期染病危害叶片,导致叶枯,造成高粱死苗。叶片染病病斑梭形,中间红褐色,边缘紫红色,病斑上现密集小黑点。炭疽病多从叶片顶端开始发生,大小2~4(mm)×1~2(mm),严重的造成叶片局部或大部枯死。叶鞘染病病斑较大,椭圆形,后期也密生小黑点。高粱抽穗后,病菌还可侵染幼嫩的穗颈,受害处形成较大的病斑,其上也生小黑点,易造成病穗倒折。此外,该病还可危害穗轴和枝梗或茎秆,造成腐败。

5.2 防治措施

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进行深翻,把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以减少初侵染源。实行大面积轮作,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粱配方施肥技术,在第3次中耕除草时追施硝酸铵等,做到后期不脱肥,增强抗病力。选用和推广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药剂处理种子: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孕穗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6%的春雷霉素75g/667m2、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100g/667m2[3]。

6 纹枯病

纹枯病主要发病期在高粱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发病较轻,危害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该区重要的病害之一,在高粱种植期经常发生,对该区高粱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6.1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生水浸状病变,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对叶片造成为害。发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茎基部叶鞘染病初生白绿色水浸状小病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四周褐色、中间较浅的病斑。叶片染病呈灰绿色至灰白色云状斑,多数病斑融合成虎斑状,致全叶枯死。

6.2 防治措施

清除病原,及时深翻土壤,消除病残体及菌核。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在发病初期喷洒移栽灵混剂。用10%浸种灵乳油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h。发病初期用1%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0.5kg/667m2对水200kg/667m2喷雾,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对水45kg/667m2,喷药重点为高粱基部,以保护叶鞘。

[1]王立永.高粱蚜发生与综合防治研究[J].农技服务,2011,28(6):799,817.

[2]陈建明,俞晓平.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J].浙江农业学报,2004,6:389-394.

[3]丁国祥.高粱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14,2:44-45.

猜你喜欢

自贡市悬浮剂高粱
我终于认识高粱了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自贡市沿滩区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季度评比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自贡市:率先实现欠薪问题线索动态清零
自贡市自流井区(高新区)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