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结核误诊克罗恩病1例病例分析

2015-04-0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黄辉文李兆滔崔西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肠结核克罗恩下腹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黄辉文 李兆滔 崔西玉

1 病例资料

患者23岁男性,佛山地区人。患者于2年多前反复出现右下腹隐痛,呈阵发性,进食后可稍明显,伴有排粘液烂便,开始时发作次数不频繁,约每月发作一次,无排血便,无排黑便,无恶心、呕吐,无里急后重,偶有发热,多于下午出现,呈低热,间有夜间盗汗,近3月患者腹痛较前加重,呈持续性疼痛,位于右下腹,钝痛样,无向他处放射。于门诊多次就诊,予以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近3月体重下降10kg,既往病史:两年前(2009-1-4)曾患“阑尾炎”于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阑尾结核,抗酸染色及TBDNA阴性,患者到佛山市肺结核防治医院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后未予抗结核治疗。家中父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目前仍抗结核治疗,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

入院查体:T:37.6℃,P:110bpm,BP:105/82mmHg,贫血貌,体型消瘦,心肺无特殊,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双侧输尿管点无压痛,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分。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检查:血常规(22/7):WBC 11.07x109/L,NEUT% 0.698,HGB 86g/L;大便常规(23/7):镜检WBC 0~2,OB阳性(+),肝功能示:ALB 24.6g/L,GLO 39.1g/L。胸片未见异常;行全腹部CT示:升结肠、横结肠及部分降结肠肠壁增厚、较明显强化,拟炎症性病变,建议肠镜检查排除结肠癌可能;病变肠管周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多、部分增大。结肠镜示:可见回盲部结构紊乱,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未见明显回盲瓣结构,未能进入回肠末段;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见肠粘膜有呈跳跃式分布的大片溃疡,覆白苔,部分融合,周边的肠粘膜增生呈鹅卵石样,局部肠腔变窄,黏膜脆易出血,考虑克罗恩病可能;病理报告示:见粘膜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间质有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小灶见多核巨细胞反应,符合炎性肉芽肿性病变,抗酸染色未见阳性杆菌,TB DNA PCR阴性。全消化道钡餐可见小肠中下段扩张积液,可见液平面,回肠末段及所见升结肠、横结肠狭窄,粘膜显示欠佳,升结肠缩短;考虑小肠下段不完全性梗阻,拟小肠末段及升结肠、横结肠慢性炎症,未见瘘及窦道。

患者入住胃肠外科后予以禁食、补液、制酸、营养支持治疗,应用头孢替安、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患者无再发热,腹痛稍有缓解,每天排1~2次烂便,无排血便,28/7停用抗生素,予以半流饮食。转入我科后(2/8)诊断考虑克罗恩病,继续予以营养支持治疗,加用美沙拉嗪1.0 qid治疗,患者腹痛无明显缓解,3/8患者出现高热,伴有畏寒,查体:双肺未闻及啰音,腹平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可疑阳性,未触及包块,肠鸣音5~6次/分,肛周未见窦道、瘘管。查血常规:WBC 8.44x109/L,NEUT% 0.598,HGB 84g/L;ESR 56mm/h;hsCRP 52.60mg/L;TB-DNA<50拷贝;PPD(++),大便培养阴性,予以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5/8停用左氧氟沙星,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但仍有右下腹疼痛,伴排烂便,无排血便。14/8复查血常规示:WBC 6.85x109/L,NEUT% 0.727,LYMPH% 0.152,MONO%0.105,HGB 79g/L。血白蛋白:ALB 25.4g/L。后取患者病例标本行结核T-spot试验,结论:阳性。诊断肠结核,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四连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体温正常,无排烂便、血便。半年后复查肠镜可见病灶较前明显减少。

2 讨论

1932年以前,回盲部的肉芽肿病变都诊断为结核,自从Crohn报道局限性肠炎以后,肠结核的诊断明显减少。两者之间,无论临床表现或病理都十分相似,造成鉴别困难,误诊率高。北京协和医院曾经报道60例Crohn病术前误诊为肠结核达65%,而53例肠结核术前误诊为Crohn病达34%。但两者之间仍有一些不同之处可供鉴别[1],①肠结核多伴有肠外结核灶;②Crohn病并比肠结核较多并发肠瘘、出血、肠壁或器官脓肿;③X线检查结核造成肠狭窄病变较短,肠道的缩短比Crohn病更明显,病变单纯累及盲肠的多考虑为结核,而单纯累及回肠的多见于Crohn病;④内镜检查提示肠结核的溃疡常呈环形,而Crohn病的溃疡多为纵行,铺路石样改变多见于Crohn病;⑤病理检查最为重要,肠结核可在病变肠壁或肠系膜淋巴结找到结核菌或干酪样坏死,而Crohn病则否,国外曾有研究认为微肉芽肿多见于Crohn病,有可能是Crohn病的早期病变之一[2],但国内有研究则未能发现微肉芽肿在两者间有明显区别[3];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亦可作为重要的鉴别手段[4][5]。

虽上述提到两病之间仍有较多鉴别点,但对于个别病例仍难以鉴别,对于本例,患者虽有结核患者接触史,但患者多次胸片检查、PPD、病理标本找结核杆菌、结核抗体等检查均为阴性,故鉴别诊断困难,造成误诊。目前仍认为,组织病理学及结核杆菌PCR检查联用仍是鉴别肠结核及Crohn病的重要手段,但新近出现一些结核分支杆菌的诊断新技术,如结核T-spot免疫印迹试验等,均有极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亦较常规检查有明显提高[6],已有对比研究发现,结核T-spot免疫印迹试验有助于两者的进一步鉴别诊断[7]。国内曾有研究联合数家医院,制定出一份诊断评分系统,通过描述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及病理等综合评分,可疑达到39.7%的肯定诊断及18.4%的高度怀疑诊断,对于诊断的标准化以及推广有相当大的意义[8]。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耗时稍长,需1月以上疗程才能判断治疗效果,但对疾病鉴别诊断亦有极大的意义,对于一些鉴别困难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鉴别方法[9]。至于Crohn病治疗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加速结核扩散,导致肠结核病情加重,对患者可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故对于未能排除肠结核的患者,应当暂不使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中国,Crohn病发病率较西方少,但目前有逐年上升趋势,而结核今年来发病率又有所上升,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新型的结核检查可以提高特异性及敏感性,为两者的鉴别诊断加入新的且重要的方法,而内镜下表现的鉴别及病理的鉴别依然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肠结核克罗恩下腹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MSCT及结肠镜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
抗结核2SHR/6HR方案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的疗效观察
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小肠评估中的应用
多排螺旋CT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