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5-04-03李萍,吴凤玉
36例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李萍吴凤玉
(北海市合浦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剖宫产术后感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感染护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感染;护理
剖宫产在挽救难产、高危妊娠孕妇及胎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医院感染概率,给产妇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威胁[1]。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可导致子宫切口裂开,继发败血症、出血等而危及产妇生命[2]。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回顾其临床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入选对象36例,为我院妇产科收治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2±3.7)岁,初产妇14例,经产妇4例,孕周36~41周;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4±3.3)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7例,孕周36~41周。两组患者的分娩时间、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分析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患者出现体温升高、伤口红肿、热痛及出现脓性分泌物,周围血细胞计数增加,经细菌培养证实存在致病菌。对两组人员的身体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等进行相关分析。
1.3护理
1.3.1对照组护理采用一般护理,即术前检查时,要使用一次性无菌操作器具,尽量减少检查次数与时间,医院手术室要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手术时禁止人员流动,限制手术观看。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的消毒卫生管理,减少产妇陪护与探视的时间等,减少产妇与外界接触,减少出现交叉感染的机率。切口用75%酒精消毒,对腹部切口易感染部位辅以红外照射等。
1.3.2观察组护理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剖宫产术后感染护理。(1)术后观察,术后对易发感染的患者给以体温观察,术后1~2日患者体温维持在37~38 ℃以内,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若观察到患者体温>38 ℃以上,应立即向医生进行汇报,进行早期抗感染的治疗。(2)剖宫产术后应去枕平卧6h,协助病人每2h进行翻身一次,12h后取半卧位,利于腹腔内液体沉集在盆腔低处,减少盆腔感染机会。抬高下肢,可促进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3)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的较多,术后要每天观察伤口有没有硬节、触痛,当患者出现发烧或切口硬节、疼痛时,应打开敷料进行检查,给予伤口处清洁换药,行微波理疗伤口,每天1~2次。(4)观察恶露量、颜色及气味。(5)剖宫产术前放置导尿管,利于排尿,避免术后影响宫缩 。导尿管应采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因为女性尿道短、直等特点,不注意周围清洁,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导尿管应选择12~14号一次性导尿管,插入4~6cm,一般术后24~48h可拔除[4]。
1.4统计学分析本组36例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的所有临床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出现低血糖1例,饥饿1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7%。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3例,满意5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8例,满意6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77.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术后因营养不良,肥胖、贫血等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存在,妊娠晚期及临盆后生殖道的防御作用被破坏,剖宫产术后生殖道生态环境的改变,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切口延裂、手术操作、缝合等,易导致细菌侵入生殖道而引发感染[5]。
剖宫产术后早期诊断主要根据患者有体温升高,实验室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计数中性多核细胞增加,伴子宫压痛,恶露臭。术后5d内血细菌培养阳性排除其他感染因素,或宫腔分泌物培养可见致病菌,即可诊断为剖宫产术后感染。临床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选择氨基糖苷类及抗厌氧菌药物,选择抗生素可参考血、切口或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临床护理应根据产妇自身情况,在遵循安全、健康的前提下鼓励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手术指征明显,且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的产妇,手术过程中应进行严密监护,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检查,缩短检查时间。严格执行产房、病房的消毒卫生管理,充分保证手术的无菌操作原则。术中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医生治疗,积极与产妇沟通,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产后注意病房的自然通风及杀菌消毒,保持病房清洁,防止产褥感染的发生。
综合以上所述,剖宫产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感染护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金惠玉.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120-121.
[2]龚令.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9):1940-1941.
[3]曹芬利,盛春梅,严小媛.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477-1478.
[4]徐瑞芳.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7,6(3):56-57.
[5]方小丽,陈峥峥.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9):2942-2943.
收稿日期(2014-11-6)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5.02.04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7115-1004(2015)02-0223-02
作者简介:*李萍(1971—),女,广西合浦人,主管护师,大专,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