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维品质 提高教学效益
2015-04-02王建婷
王建婷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标志,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关键看他的思维品质。为此,我们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工作重点,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巧设问题,提高效率
优质的教学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中,如何提出恰当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比格斯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刚好为我们进行精准的问题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比格斯认为,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通过学生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的复杂性来体现。
教师运用SOLO分类评价的五个层次分析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判断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哪一个层次,进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我们创造性地把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问题设计,要求提出的问题要符合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层次要求。这样设计出的问题,层层递进,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我们每学期组织教研组观摩课,进行校级研讨和展示。随着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优化,课堂效率也得以提升。
合作学习,发掘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小组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引者、合作者,学生在小组中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自由度,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大量答案的产生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多样化,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析与比较,学生通过讨论、鉴别选出最优的答案,小组成员之间的多项信息交流、反馈,能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小组学习中的讨论,既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又进行了集中思维的训练。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各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状况制定了相应的评价细则。以初一某班为例,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后,各小组分别讨论。答案被选为最优答案的小组将获得加分,每周末教师会将各组加分进行汇总,评出优胜组,优胜组将获得相应奖励。这种做法鼓励了学生们在无约束的情况下,开动智慧,发散思维,集思广益。由于不会受到有偏见的评价,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为了使自己组的答案脱颖而出,学生们都会全面而细致地思考问题。教师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交流,开阔学生思维,巩固学生记忆,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目前学习小组已经成为学生们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它贯穿于校园生活的始终。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效果和学校活动的参与情况,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
重视纠错,科学调整
复习阶段,教师会面临一个特别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重复出错,或者是同一个知识点,稍微变一下形式就出错。我们对如何减少学生“一错再错”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学生出现“一错再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透彻理解知识,对所要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把握不足,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容易出错,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出错情况中清晰地分析出出错的原因。首先,做好选题。教师及时整理学生易错的题目,将这些题目进行分类。其次,设计试题。教师依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此类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拆分成不同的层次水平,依据知识特点和考察内容重新编辑试题。第三,重视讲题。当学生在整合过的试题中再次出错时,教师很容易就能确定出学生的思维层次,并根据学生的问题所在,提出更为合理的策略,能减少学生再次出错的几率。
今后,我们还将加大力度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与探索中前行。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