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课文 新教法

2015-04-02冯建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老红军泥潭草地

冯建平

某天,区级骨干卢老师找我备课,她要上一节公开课,主讲经典课文《草地夜行》。这篇课文收录在小学课本中已有52年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离学生相当久远,面对今天的学生,我们到底要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哪儿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卢教师。

她沉吟片刻,说道:“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教学的重点应落在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历程,体会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救人、无所畏惧、永往直前的崇高精神。从而让学生对红军战士产生敬佩之情。”

经过细致地讨论,我们把教学的方案定了下来。

随着轻快悦耳的上课铃声,我们步入了课堂。

因为教学目标清晰,所以教学似行云流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着、收获着。

学生读通课文理清行文线索后,卢老师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时,学生的发言不尽人意。一位学生大约用了200字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卢老师不急不躁,循循善诱。“你们能不能用几十个字,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结果如何加以概括,自己练练,再和同桌交流。”

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掉队的小红军追赶队伍陷入泥潭牺牲了。”

“意思不变,还有其他的表述吗?”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我’掉队了,一位老红军因为帮助‘我’追赶部队,陷进泥潭,不幸牺牲。”

紧接着,卢老师又让学生动笔用自己的话把主要事件写在课文的空白处。说与写相辅相成,夯实了概括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目标。

“谁来说说如何概括一件事情的主要内容?”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取主舍次。”

“抓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干什么、结果怎样进行概括,还要把语句说通顺、说连贯。”

“大家掌握了概括事件梗概的方法,老红军给你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大家默读批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卢老师抛出第二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们静静地读着、批注着,10几分钟后,不同的想法开始相互碰撞。

“我认为老红军脾气暴。开始遇见小红军就冲小红军大声嚷,让小红军特别生气;当太阳快落山时,小红军又落下一大段路时,他要背小红军,小红军说什么也不同意时,老红军又火了,不容分说背起小红军就走,真是有点儿一意孤行。”

“我持不同观点。从字面看是老红军脾气暴,但联系上下文,他的暴,是为了革命,为了他人。我认为老红军是个舍己为人、一心为革命的人。当太阳快落山时,他摘下小红军身上的枪支,不顾自己劳累和虚弱背起小红军追赶部队。当他们俩同时陷入泥潭时,老红军不顾自己安危,用力把小红军甩出来。老红军令人敬佩!”

“你能建立起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读出字面背后的深层含义,老师很佩服你!”

“我感觉老红军特别会沟通。开始他小看人,把小红军气坏了。后来和小红军边走边问起他老家在哪儿,特别是提到金寨大暴动,让小红军没想到卖帽子的人竟是这位老红军,一下子拉近了俩人的距离。”

“在故事发展中插入别的事,这样的叙述叫插叙,让我们从中知道老红军的革命经历,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大家接着谈自己的看法。”

“老红军就像小红军的父亲。小红军走不动了,老红军背他走;天黑了,又下起大雨,老红军仍然背着小红军一步一滑向前走;掉进泥潭时老红军使出浑身力气把小军往外顶,甩出来。老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小红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就像汶川地震时,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襁褓中的婴儿,用自己的身体托住压下的水泥板,留出缝隙,把生的希望给孩子一样。”

“你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理由,很不简单。是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红军战士们亲如一家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无所畏惧。我们深深地记住了那位——性格鲜明、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红军!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语文课。一节课落实两个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教师在学生困惑处、茫然处点拨,及时总结、提炼学习方法;学生收获的是如何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如何有理有据评价人物。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再遇到此类的问题定会触类旁通。

编辑  王宇华

猜你喜欢

老红军泥潭草地
青蛙卖泥潭
草地上的事
老红军
Laughing song
走出虚名的泥潭
“抄袭泥潭”
草地
我家有个老红军
三任总书记哀悼105岁老红军
百岁老红军 关爱谱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