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腮腺混合瘤13例临床分析

2015-04-02刘金有黄山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口腔科影像科安徽黄山245000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腮腺面神经混合

万 宇,刘金有(黄山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口腔科; .影像科,安徽 黄山 245000)

腮腺混合瘤13例临床分析

万 宇a,刘金有b(黄山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a.口腔科; b.影像科,安徽 黄山 245000)

目的 探讨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患者的CT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CT呈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者12例,手术证实为良性混合瘤; CT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1例,为恶性肿瘤。12例良性混合瘤患者,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面神经麻痹2例、 涎瘘1例。结论 腮腺混合瘤临床表现多样,根据CT影像学表现初步明确诊断。根据肿瘤部位、形态及大小,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腮腺混合瘤; CT表现;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腮腺混合瘤又称腮腺多形性腺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唾液腺肿瘤之一,几乎占据了整个唾液腺肿瘤的80%左右[1]。虽然病理证实腮腺混合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其较高的复发率和浸润包膜的恶变倾向又将其纳入了临界性肿瘤的行列[2]。目前CT既能发现肿瘤,又能为术前评估和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已成为腮腺肿瘤的主要检查手段;手术治疗仍然是腮腺混合瘤的有效治疗方法[3]。腮腺混合瘤临床表现多样,术前不易确诊,且术后易复发。因此,为提高对其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发生,笔者对黄山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腮腺混合瘤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4~73岁,平均(45.5±7.5)岁,高发年龄段为35~55岁;就诊病程1~25年,平均为7年。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临床表现

13例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若其囊性变部分继发感染,可有肿胀疼痛。呈球状,分叶或不规则状,边界清,质地中等,扪时呈结节状,发生于腮腺深叶的混合瘤常向颌后及咽部突出。本组瘤体位于腮腺浅叶9例,深叶4例。

1.3 CT检查方法

采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750HD宝石能谱CT机,根据定位像进行容积扫描,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双侧膈顶区。CT平扫,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FOV 50 cm×50 cm,层厚5 mm,层间距5 mm,矩阵512×512。扫描前禁食6 h,常规仰卧位,至少包括肿瘤上下区域各15 cm左右。然后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浓度为300 mg·mL-1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 mL行增强扫描,静脉期80 s开始扫描,部分患者3~5 min后延迟扫描,增强扫描参数为:120 kV,260 mAs,层厚5 mm,512×512。扫描完成后,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重建,观察肿瘤部位、形态、边界及远处转移情况。图像资料由2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后达成共识,评价病变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特征。1)肿瘤数目、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密度、肿瘤转移、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形态等;2)CT增强方式:探讨是否为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的病灶是否存在始终不强化的囊变坏死区,是否存在结节; 3)CT增强程度:主要分析双期增强CT值增加幅度,比较延迟期与动脉期增强幅度。

1.4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以彻底切除为原则。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多被肿瘤细胞浸润,而侵犯肿瘤外的邻近组织。在进行手术切除时,切除范围应足够大, 患者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于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采用传统的全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即将腮腺浅叶、腮腺深部组织以及肿瘤全部摘除。依据患者肿瘤部位和大小,在耳周行“S”形手术切口或在耳后和下颌行弧形切口。沿切口将皮下组织切开及颈阔肌,掌握肿瘤与腮腺嚼肌筋膜连接的密切程度,将腮腺组织和术区暴露出来。采用从面神经末梢分支向主干神经进行解剖的方法,掌握面神经分支的先后顺序,尽量保留患者的腮腺导管、多数分支导管,深叶和浅叶腺体。并对涉及的全部分支管分别进行结扎。采用House-Backmann(HB)面神经功能损伤分级测定法对患者术后7~10 d 的主要面神经分支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价,密切观察术后的临床表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定期对疾病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

1.5 并发症的处理

包括复发的处理和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的处理:1)面瘫:主要为暂时性面瘫,多在几个月内恢复,同时口服神经营养药物和进行面部的理疗;永久性面瘫患者需行面神经移植术。2)涎痿:吸尽残留腮腺内的多余积液,行局部加压包扎,进食前口服阿托品,1个月3 次,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行放疗。复发的处理:多采用手术治疗,可适当的扩大手术切除范围,但不宜过大,分析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及其术后处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2 结果

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中,CT呈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者12例,手术证实为良性混合瘤; CT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1例,为恶性肿瘤。12例良性混合瘤患者,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面神经麻痹2例、涎瘘1例。

3 讨论

腮腺混合瘤也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往往是指一种含有腮腺组织和黏液以及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4]。腮腺混合瘤一般主要来源于腮腺上皮,其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伴有黏液和软骨样组织等。腮腺混合瘤往往多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且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过程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目前,腮腺混合瘤的复发率逐年增加,并且恶变趋势也不断加强[5-7]。因此,早期手术切除是挽救腮腺混合瘤患者宝贵生命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

腮腺混合瘤术前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因为腮腺组织为低密度影,肿块组织常为实质性,所以对比明显,CT平扫即可清楚地显示肿块。对于肿块较大、密度不均或较模糊的病例,静脉增强能更清楚地显示肿块的轮廓、内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周围结构的侵蚀改变,尤其是周围静脉与肿块的关系。对于深叶肿瘤,CT有助于了解其对颞下凹和咽旁间隙的累及情况,更易观察肿瘤与脂肪层的关系,CT检查对外科医师决定手术方案,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在分析CT图像时应注意肿瘤和茎突乳突孔的关系,如茎突乳突孔与肿瘤之间无正常腺体可提示面神经受侵,手术时面神经分离困难。

腮腺混合瘤的传统术式为有效避免手术复发而扩大切除范围,往往将肿瘤连同包膜及其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一并切除[8-9]。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新手术理念的日益更新和完善,研究发现小切口的部分组织切除也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手术治疗效果[10]。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则有效弥补了传统术式的弊端,其不仅仅是单纯切除肿瘤组织,而是将患者的腮腺肿瘤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的腺体一同切除[11]。区域性腮腺肿瘤切除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部分腮腺组织和腮腺导管,从而能将剩余腺体分泌的大部分涎液通过腮腺导管而流入患者的口腔,尽可能的保留了患者剩余腺体的正常分泌功能,同时手术瘢痕短且有效减轻了耳周区和面部的凹陷畸形,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和促进伤口愈合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CT等这些无创检查方法的运用,已基本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对于个别可疑恶性病变的患者,也可采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技术来确定手术方案。不必再采取术前穿刺的有创检查方法来增加复发的风险。腮腺混合瘤的最终诊断依靠术后病理确诊。

[1] 冯群来,程德新.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2):276-277.

[2] 高学琴,杨志国,董亚鹏.腮腺混合瘤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4,9(3):122-123.

[3] 徐明,董飞君,吴伟.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3):209-210.

[4] 韦燕飞,莫小勤.腮腺混合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3008-3009.

[5] 徐秋华,燕山.腮腺恶性淋巴瘤和恶性淋巴上皮瘤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17(26):453-455.

[6] 韦玉洁.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351-1352.

[7] 邓忠,谭东辉.两种术式治疗腮腺混合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15(3):223-225.

[8] 容兰.腮腺混合瘤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J].肿瘤,2010,23(3):246-247.

[9] 唐志明,冉强,邹习忠,等.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 (10):1650-1652.

[10] 卢文彬.多层螺旋CT在腮腺混合瘤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3):249-250.

[11] 程浩,张艳,马春芬.探讨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58.

(责任编辑:况荣华)

Mixed Parotid Tumor: Clinical Analysis of 13 Cases

WAN Yua,LIU Jin-youb(a.DepartmentofStomatology; b.DepartmentofImaging,HuangshanEconomicDevelopmentCenterHospital,Huangshan245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T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mixed parotid tumor.Methods CT findings,surgical treatment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data of 13 patients with pathology-confirmed mixed parotid tumo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mong the 13 cases of mixed parotid tumor,CT showed clear edge and uniform density and enhancement and surgery result confirmed benign mixed tumor in 12.In addition,CT showed lobulated or rounded uneven density,blur edge and unclear profile and surgery result confirmed malignant tumor in 1 cases.Among the 12 cases of benign mixed tumor,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3 (2 cases of facial paralysis and 1 case of salivary fistula).Conclusion Mixed parotid tumor has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the initial diagnosis can be made by CT manifestations.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shape and size of tumor,reasonable surgical options can be designed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ixed parotid tumor; CT manifestations; surgical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2015-02-02

万宇(1977—),女,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研究。

刘金有,主任医师,E-mail:jing6512@yeah.net。

R739.8; R445

A

1009-8194(2015)09-0066-03

10.13764/j.cnki.lcsy.2015.09.027

猜你喜欢

腮腺面神经混合
混合宅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