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应用腰穿针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体会
2015-04-02刘红波
刘红波,丁 浩
腹腔镜下应用腰穿针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体会
Experience about the Using of the Lumber Puncture Needle in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刘红波,丁 浩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腰穿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腹腔镜下应用腰穿针为66例患儿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20 min,术后住院2 d,随访3~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腰穿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无明显瘢痕等,较传统手术方法有较多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腹股沟疝;儿童;腹腔镜检查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为儿童常见病之一。一般认为,小儿腹股沟斜疝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治愈目的[1-2]。患儿超过6个月自愈几率较低,随着年龄增长、活动量增加,疝内容物经常下降,给患儿带来不适,且易发生嵌顿,宜尽早手术[3]。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或修补术,创伤大,切口遗留瘢痕较大,影响美观,同时术后住院时间较长,因而正受到越来越大的考验[4]。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为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6例患儿中,男62例(其中复发疝2例),女4例,年龄1~10岁,平均2.5岁。其中右侧44例,左侧12例,双侧10例,11例存在对侧隐性疝。
1.2 手术方法 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平卧位,于脐窝上缘做5 mm弧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Veress气腹针穿刺入腹腔成功后,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力8~10 mmHg,拔出气腹针,穿刺置入5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腹腔镜监视下于右侧麦氏点做3 mm小切口,穿刺置入3 mm Trocar。放入操作钳,探查双侧内环口情况,在未闭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皮肤戳2 mm小切口,刺入带丝线的16号腰穿针管(丝线通过管腔后折回,使丝线一端在管腔内,一端在管腔外)。在腹腔镜监视下,使腰穿针从内环口中点上方腹膜外潜行,先于内环口内侧由上向下穿行,跨过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刺破腹膜进入腹腔。如遇腹膜皱褶较多且松弛,需借助操作钳牵拉腹膜使之紧张,且暴露清楚,便于操作。操作钳拉住丝线带入腹腔,将丝线留置于腹腔内,退出腰穿针,此时丝线可能重合,于体外轻轻牵拉丝线一端,可使体内丝线形成一线圈。再由此戳口刺入带线腰穿针,沿内环口外半圈腹膜至内环口下方原腹膜刺破处入腹腔,并将针带线插入到留置的线圈内,退出腰穿针,拉出第一线圈,将第二针线带出体外,相当于双线结扎。此时于内环口形成一环形缝合,挤压疝囊残余气体,将丝线拉紧行体外打结,关闭内环口,线头埋入皮下。全面检查腹腔内脏器,确认无异常后退出腹腔镜,解除气腹,将脐部切口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结束手术。
2 结果
本组6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疝手术时间10~15 min,双侧疝15~25 min,平均15~20 min,术后6 h恢复正常饮食,术后住院2 d,随诊3~12个月,无阴囊水肿、血肿,睾丸萎缩,斜疝复发等,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手术优点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传统手术不仅创伤大,破坏局部解剖结构和功能,也易损伤精索。腹腔镜下应用腰穿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有明显的优点,其手术切口小,仅仅2~4 mm,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不被破坏,对内环口周围的腹壁下血管、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等均不造成损伤。术后无需缝线,不留瘢痕,恢复时间短,对于双侧疝(或另侧隐性疝),腹腔镜可以同时处理[5],可以避免患儿再次手术及麻醉打击。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微创手术,做到真正的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腹腔镜探查腹腔,内环口大部分呈喇叭状,因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一般能较清晰观察到腹膜下的精索血管及输精管等组织。手术不会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及提睾肌,无需游离精索,可避免损伤血管,只需单纯结扎内环口即可,无需加强或修补内环口。大多数文献报道使用多通道穿刺器,改制克氏针,硬膜外穿刺针,腹壁缝合直针,9号针头等[6]。本文选择16号腰穿针带线,长度适中、尖端锋利、损伤小、取材方便、不增加经济负担。
腹腔镜下应用腰穿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在复发疝的处理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复发疝大多数已破坏原有的局部解剖结构,组织黏连紧密,不易分离,且疝囊多已结扎至高位,仅后壁或者前壁破损,手术再次横断疝囊较难。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再考虑外环口处的解剖,而从内环口处直接行高位结扎术,避免了手术难点,使得复发疝的处理比较容易。
3.2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①气腹压力根据患儿年龄及体质量酌情调整,腹压过高易引起小儿膈肌运动受限,限制通气,引发皮下气肿;②小儿腹腔空间小、腹壁薄,术前必要时应排空膀胱,腹壁穿刺及操作时应避免损伤;③选择穿刺点可略高于内环口0.5 cm,结扎后可将内环口悬吊高位,固定于腹壁,改变了内环口的开口方向,避开了负压着重点,减少复发几率;④内环口黏连紧密,潜行路线应远离内环口,在疏松的腹膜前间隙内紧贴腹膜进行,减少手术损伤,潜行路线应为椭圆形;⑤结扎疝环时,适当牵拉睾丸,可防止阴囊积气、避免医源性隐睾的发生;⑥结扎内环口,剪线后应牵拉腹壁,避免出现皮下异物感;⑦常规检查对侧腹股沟内环口,避免遗漏隐性疝,以便术中同期处理;⑧手术结束退出腹腔镜前,再次检查有无损伤及腹壁穿刺孔出血,退出Trocar前放尽腹内气体。
腹腔镜技术引入小儿外科以来,不断发展与创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适合在小儿外科广泛开展。
[1] Kaya M, Hückstedt T,Schier F.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incarcerated inguinal hemia in children[J].J pediatr Surg,2006,41(3):567-569.
[2] 姚干,杨庆堂,张庆峰,等.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100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18-20.
[3] 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12-514,518-519.
[4] 黄贵和,陆咏江,山松.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3):216.
[5] 李宇洲,姚干,梁健升,等.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十年回顾[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8,29(2):91-93.
[6] 戚士芹,吕成超,李辉,等.二孔法腹腔镜下注射器针头腹膜外缝合治疗小儿斜疝[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1,32(12):951-952.
2014-12-31
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河南洛阳 471000
刘红波(1976-),男,河南洛阳人,主治医师,从事小儿外科方面工作。
R656.2+1
B
1672-688X(2015)01-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