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海拔山区滑菇长袋栽培技术

2015-04-02张开鑫

食药用菌 2015年3期
关键词:床架屏南县出菇

张开鑫



中、高海拔山区滑菇长袋栽培技术

张开鑫

(福建省屏南县食用菌管理站,福建 屏南352300)

中高山区;滑菇;长袋栽培;管理

滑菇属低温结实性菌类,在5~20 ℃之间一般均能出菇。福建省屏南县海拔6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气候温凉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极利于滑菇生长。屏南县从菌株特性、优化培养料配方和不同栽培模式入手,研究成功的长袋滑菇层架式栽培技术,具有出菇时间长、产量高等特点;食用菌废料还可以变废为宝,得到循环综合再利用,促进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屏南县业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滑菇栽培基地,年生产规模保持在3 000万袋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该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由于主要靠自然气候出菇,因此种植户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特别是低温期的长短来决定主栽品种的温型。南方中、高海拔山区菌株宜选用中晚熟种,屏南县中、高海拔山区目前主栽品种是Ph0016,该菌株即属于中晚熟型,产量高,菌盖厚,抗性强,生物学效率达84.3%以上。

2 栽培季节安排

屏南县中、高山区制袋宜在农历12月至次年3月进行,9月至次年3月采收。

3 培养料配方

屏南县常用的配方有:①杂木屑89%,麦皮10%,石膏粉1%;②香菇、银耳、黑木耳等食用菌废料88%,麦皮10%,石灰粉1%,石膏粉1%;③杂木屑59%,银耳菌糠30%,麦皮10%,石膏粉1%。pH 6左右。含水量60%~65%。

4 装袋灭菌

拌料力求均匀,选用对折径12.5~13.5×50~58×0.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菌袋装袋。常压灭菌,力求6小时内温度达到100 ℃,保持16小时以上。灭菌时要严防“死角”,保证灭菌彻底。

5 消毒接种

菌袋出灶后放入接种室,冷却1~2天,待料温降至25 ℃后进行消毒接种。用烟雾消毒盒消毒时,浓度不可过高,否则易产生药害,造成栽培失败。接种时,3人为一个小组,打孔、接种、搬袋各1人。在每个菌袋的一个侧面打3~4个孔,接入菌种。要求接种速度快,接种穴曝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短;接入的菌种必须塞满接种穴,不能留有孔隙;接种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菌种、人手等要严格消毒。由于滑菇的菌丝特性与香菇、平菇等有所差异,其菌种块较为松散,因此只有走满袋后的栽培种方可用于生产,这对提高成活率、降低污染率有一定效果。

6 养菌管理

接种后菌筒先以堆柴式排放,每堆间隔25~30厘米。前5天,室温增加至22 ℃左右,促使菌种尽早萌发定植,提高成活率。待接种口菌丝圈直径达7~8厘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改柴堆式为“#”形叠放,每层4筒,每堆6~7层。堆温低于15 ℃时,菌筒堆紧些;堆温高于25 ℃,菌筒堆疏些;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以防高温烧菌。翻堆时结合检杂,受绿霉污染的菌筒可重新利用;污染毛霉、红霉、黄曲霉等杂菌的菌筒,滑菇菌丝均可将其覆盖,对出菇影响不大。滑菇菌筒培养期较长,要经历“越夏”。越夏时,要加大培养室的遮光度,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8 ℃以下,如果超过28 ℃,须采取棚顶喷冷水等降温措施。

7 出菇棚搭建

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通风良好的田块搭建出菇棚。菇棚分外棚和内棚。外棚按“人”字形搭建,中间高4米,两边高3.2米。棚顶内衬固定塑料膜,外挂遮阳网或芒萁、五节芒等遮荫物。外棚四周围以可活动的塑料膜,塑料膜外挂遮阳网、草帘等遮荫物。内棚摆放两个床架。床架外柱高2.5米,内柱高2.75米,宽80厘米,分6层,层架间距35厘米。床架立柱与立柱之间相距1.3~1.5米,不能太宽。两个床架之间的走道宽70~80厘米。在夏香菇主产区,可利用冬季闲置的棚进行出菇。

8 菌筒上架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待菇棚内日气温稳定低于20 ℃时,菌筒就可上架。屏南县中、高山区一般安排在农历9月上旬至10月进行。

9 扩穴催蕾

菇筒上架后7~10日,可用刀片割去接种口周围塑料薄膜2~4厘米,接种口朝下。待接种口长出新的菌丝体时,选择气温适宜的天气,向菇棚空间、菇筒表面喷水,每日喷2~3次,使空间湿度达90%左右,以促其现蕾。现蕾后接种口朝上,当袋内菇蕾有米粒大小时,用利刀沿菇蕾生长处的外围割破3/4薄膜,使其裸露。

10 出菇管理

10.1 温度

滑菇属低温结实性菌类,一般在5~20 ℃之间能出菇,适宜温度为8~18 ℃。自然气候条件下,以日平均温度7~12 ℃时的菇体品质较好,产量较高。高于20 ℃,子实体不发生,已长出的滑菇菌柄细长,易开伞,商品价值低;严重时,菌盖表面粘液变少变干,色泽变暗,菇质变软,甚至死亡。棚内气温高时,通过加厚菇棚遮荫物,加强通风换气,畦沟灌水,棚顶喷水等方法降温;低于5 ℃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易出现畸形菇,应调疏菇棚遮荫物,提高棚内温度;温度低于零下5 ℃时,滑菇会遭冻害。

10.2 水分

滑菇喜湿,湿度充足是滑菇高产的重要因素,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菇蕾出现后,每天喷水2~3次,晴天喷水量要加大,使菇蕾健壮生长。水要轻喷、勤喷,不可使菌袋积水,以免引起子实体腐烂。

10.3 通风

菇蕾生长期不能有对流风。管理要点:气温低,通风量可少些,每天1次,每次0.5~1小时;气温高,18 ℃以上时,要加强通风,但为了防止湿度下降,要相应增加喷水次数。高温高湿、通风不良会引起死菇、畸形菇。

11 采收

按照滑菇收购标准适时采收,一般在未开伞前采收。一潮菇采收后,休养10天左右让菌丝恢复,再进行第二、三茬催蕾出菇管理。

S646

B

2095-0934(2015)03-203-02

猜你喜欢

床架屏南县出菇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玻璃体切除术后体位眼孔床架的研制及应用
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屏南县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用旧原木床架DIY制作花架
屏南县低海拔地区绿竹施肥对比试验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屏南县扶贫小额信贷的创新与启示
KD407:悬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