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吗?

2015-04-02陈利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刚性贝叶斯

陈利锋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053)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吗?

陈利锋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053)

构建基于包含家庭异质性消费偏好与失业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可用于分析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上行的名义工资刚性以及货币政策机制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并不必然引起社会福利的恶化,当名义工资刚性程度较低时,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改善;并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机制扩大了名义工资刚性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异质性消费偏好;社会福利;名义工资刚性;劳动力成本;新凯恩斯主义

引言

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均表明,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往往会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象。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存在上行的名义工资刚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名义工资刚性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含义,因为名义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得劳动力市场难以实现出清,进而导致了失业的存在或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名义工资刚性引起的失业扩大了潜在产出与真实产出之间的差距,进而产生了产出缺口,因而政策制定者需要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正是基于此,已有的研究均认为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恶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长期依靠“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日渐消失,即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劳动力供给拐点,进而引起“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意味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上行的名义工资刚性[1]。那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否导致了中国社会福利的恶化呢?

基于这一思路,本文将构建一个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ew Keynesian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以下简称NK-DSGE)以考察名义工资刚性与货币政策机制的变化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不过,不同于大多数已有的NK-DSGE模型,本文在建模过程中考虑家庭的异质性消费偏好。在NK-DSGE模型中考虑这一因素的原因在于:第一,伽里等(Galí et al.,2007)[2]发现家庭消费异质性偏好对于消费以及实际工资等变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变量与社会福利密切相关;第二,家庭消费偏好的异质性与中国的现实情形也较为接近,现实生活中,部分家庭或者家庭成员可能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或者奢侈的消费习惯等原因,导致其消费行为偏好于将每期收入全部用完,这类家庭或者家庭成员的消费显然与理性人平滑化一生消费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已有的研究如刘宗明(2013)[3]、陈利锋(2014)[4]以及陈利锋(2014)[5]均发现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具有相对较小的社会福利损失,本文将引入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并比较政策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敏感程度的差异对于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

一、模型与假设

假设经济中生存着无数个家庭,依据消费偏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家庭追求一生消费的平滑化,因而会将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或物质资本投资和购买债券,这类家庭称为优化家庭或者李嘉图型家庭,其所占的比例为1-λ;另一类家庭则不储蓄,没有物质资本投资和债券投资,这类家庭将其每期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其所占的比例为λ。通过这一设定,在NK-DSGE模型中引入了家庭异质性消费偏好。家庭的效用与消费正相关,但与就业负相关;并且家庭的效用函数关于消费和就业可分。与蒙斯(Merz,1995)[6]类似设定,两类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完全风险共担。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从两类家庭中雇佣劳动力,并租赁李嘉图型家庭提供的物质资本,进而生产具有一定差异的中间产品。通过最优价格设定,中间产品企业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最终产品生产企业采用一定的技术将中间产品加总为最终消费品,并提供给家庭消费;最终产品企业面临竞争性市场环境,其目标为利润最大化。

1.李嘉图型家庭

(1)

(2)

2.非李嘉图型家庭或拇指法则家庭

(3)

式(3)实际上也构成了非李嘉图型家庭的预算约束条件。

3.劳动力市场

(4)

家庭的另一个决策为劳动力供给决策,即在怎样的条件下家庭成员愿意放弃闲暇(即消费)而供给劳动力。古典经济学基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家庭的劳动力供给,但是其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刻画主要是基于完全竞争的设定。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设定劳动力市场为非完全竞争的,由于不同劳动者的教育背景、所接受的技能培训以及自身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不同劳动之间并不是完全替代的。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只有在闲暇的机会成本(即实际工资)至少等于闲暇的收益(劳动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时,家庭才愿意供给劳动。具体地,两类家庭劳动力供给条件为:

(5)

(6)

4.最终产品生产企业

(7)

式(7)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当满足这一条件时,最终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了其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最终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是基于对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产品的加总,因而式(7)也构成了中间产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方程。其中,Pt(j)为第j类中间产品Xt(j)的价格,与已有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类似,其与消费者物价指数Pt的关系为:

(8)

5.中间产品生产企业

实现中间产品生产企业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

(9)

以上问题的约束条件为式(7)。其一阶条件为:

(10)

其中,Mp=εp/(εp-1)为稳态时价格加成。中间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雇佣的劳动力、成本最小化条件、边际成本、定价方式以及调整价格的一阶条件,构成了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优化问题的主要行为方程。

6.政府的行为

7.市场出清

当劳动力市场均衡时,总就业等于各企业就业之和(也等于两类家庭的就业之和),并且劳动力供给等于总就业与失业(Ut)之和。具体的,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为:

(11)

Lt=Nt+Ut

(12)

二、模型的参数化

一般而言,NK-DSGE模型的参数化方法包括校准和估计。本文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原因在于思科菲尔德(Schorfheide,2013)[8]发现采用单一估计方法往往造成待估计参数过多,进而造成模型参数估计的脆弱性。*这一研究促进了校准方法与估计方法的合流。当前已有的研究已经开始将这两种参数化方法同时使用,这样做减少了待估计参数的数量,进而有利于降低参数估计的脆弱性。为了规避这一问题,对于一些模型对其取值不敏感的参数,本文采用校准的方法进行参数化;*已有的研究往往对这类参数进行了较为精确的估计,因而可以直接采用。而对于已有研究中并未进行估计或者模型对其反映比较敏感的参数,本文采用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

1.部分参数的校准

(1)主观贴现因子β,依据中国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物价上升的速度进行估算,这一参数的取值约为0.98;物质资本的折旧率δ与资本的产出弹性α,依据何等人(He et al., 2007)[9]估计的结果,将其取值设定为0.04和0.6;非李嘉图型家庭所占的比例λ,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未对这一参数进行估计,国外相关研究将其设定为0.5,并且模型对于这一参数的取值敏感程度较低,因而本文沿用这一取值。

(3)稳态时资本调整成本函数的二阶导数S″(δ)的取值,杨柳等(2014)[12]尽管对中国资本调整成本进行了估算,但是由于其采用的是科里和纳森(Cogley&Nason,1995)[13]的形式,与本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使用的资本调整成本函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本文无法采用其估计的结果。张(Zhang,2009)[14]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的结果表明这一参数的取值为δ-1,由于其设定的调整成本与本文具有较大的类似,因而本文采用这一估计结果。

2.样本的说明与数据处理

由于本文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全部为季度数据,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季度数据本身所具有的季节性趋势对于模型估计的结果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X12方法对以上各个变量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进而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CF滤波法剔除各个变量数据的趋势性成分,仅保留周期性成分以用于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估计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变量数据的时间跨度均为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所有数据均来自中经网数据库。

3.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的结果

基于以上设定,表1给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主要参数的先验分布、先验均值、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值以及对应的90%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

注: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值及其90%置信区间均为保留小数点后4位数之后的值。

名义价格刚性θp的先验均值的设定参考的是伽里等(Galí et al.,2012)[15]的取值,其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值为0.710 9,与王君斌和王文甫选取的取值以及何等人估计得到的数值0.75较为接近;不同中间产品的替代弹性εp与不同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εw的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值分别为1.637 3和1.866 9,这一估计结果与直觉相符,因为不同中间产品以及劳动并非完全替代;基准政策中利率对产出缺口与通胀的反应系数ry和rπ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值分别为0.477 8和1.602 3。

三、模型动态分析

1.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结果,可以对模型进行动态分析。通过计算外生冲击的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得到外生冲击下模型主要变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路径。不过,为了考察家庭异质性消费偏好的影响,本文分别计算了存在异质性消费偏好(λ=0.5)与不存在异质性消费偏好(这意味着λ=0)情形下主要变量的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基于篇幅考虑,图1仅给出了外生总需求冲击的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

图1表明,1个单位标准差的积极(Positve)的总需求冲击引起投资和物质资本的增加,进而引起产出的增加;总需求冲击引起Tobin’s Q的上升,刺激企业增加投资,而企业投资的增加也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和失业的下降;总需求的增加引起了物价的上涨,继而推动了实际工资的上升和工资膨胀率的上升。

图1还表明,异质性消费偏好的存在显著性影响了外生冲击对于模型经济主要变量的冲击性效应。具体表现为在不包含异质性消费偏好的模型中,外生总需求冲击引起了产出、投资、物质资本等模型主要变量更大的反应。原因在于非李嘉图型家庭并不进行物质资本投资,这一消费偏好降低了物质资本投资,进而降低了经济中的物质资本、产出、就业。

2.名义刚性与社会福利分析

与吉安诺尼和伍德福德(Giannoni & Woodford,2003)[16]类似,本文采用对效用函数高阶逼近的方式得到如下社会福利损失函数:

(13)

式(13)表明,社会福利损失由就业、通货膨胀以及工资膨胀的波动引起。并且非李嘉图型家庭的数量占比λ能够影响社会福利损失。基于式(13),本文主要考察不同的名义工资刚性程度以及不同的货币政策机制对于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首先设定名义工资刚性为0.1、0.2、0.3以及0.9、0.8、0.7,并基于此比较社会福利损失的变化。图2左图给出了当名义工资刚性θw的取值分别为0.1、0.2和0.3时的社会福利损失,可以发现随着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社会福利损失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引起了社会福利的改善。这一结论与已有的研究不同,因为已有的研究认为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恶化。图2右图给出了名义工资刚性分别为0.9、0.8和0.7时的社会福利损失,可以发现随着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社会福利损失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恶化。这一发现表明,工资自由度的增加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改进。显然,这一发现与已有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将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总结为如下命题一:

命题一:当名义工资刚性程度较低时,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改善;而当名义工资刚性程度较高时,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恶化。

命题一意味着并非在所有的情形下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均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恶化,只有在名义工资刚性较高的情形下,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才会引起社会福利损失的恶化。这一结论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民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象,这一现象意味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上行的名义工资刚性[1]。命题一的结论表明,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恶化,关键取决于中国初始名义工资刚性的大小。

3.政策机制的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相对于基准政策机制而言,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具有更小的社会福利损失。基于这一思路,本文引入一个对劳动力成本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并基于这一政策机制分析政策对劳动力成本反应的敏感程度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具体地,引入如下备择政策机制:

(12)

为便于比较,设定货币政策冲击的持续性系数ρr及其标准差σr均保持不变。分别选取rw的取值为0.5、1和1.5且名义工资刚性系数θw取值为0.3,并计算各自对应的社会福利损失。图3表明,随着货币政策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应程度的增加,社会福利损失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货币政策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应程度越强烈,社会福利损失越小。同样,比较图2与图3可以发现,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相对较小,这进一步证实了已有研究的结论。

命题二:在名义工资刚性不变的前提下,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做出反应的政策具有相对较小的社会福利损失;并且政策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应越敏感,政策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越小。

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名义工资刚性和政策机制同时改变,将会对社会福利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基于式(14)估算了对应于不同名义工资刚性和货币政策机制的社会福利损失。表2表明,当rw的取值为0且名义工资刚性θw的取值由0.3下降至0.2时,社会福利改进的程度约为12.71%;当rw的取值为0.5、1和1.5时,同样的名义工资刚性的变化引起社会福利的改进程度分别为15.22%、17.03%和21.88%。相反,如果名义工资刚性θw的取值由0.2增加至0.3时,对应的社会福利恶化的程度分别为11.27%、13.21%、14.55%和17.95%。这表明随着货币政策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应程度的增加,名义刚性的改变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变化的幅度越大。本文将这一发现总结为如下命题三:

命题三: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扩大了名义工资刚性对于社会福利的效应。

四、结论与展望

在一个包含家庭异质性消费偏好与失业的中等规模NK-DSGE模型中,本文考察了名义刚性以及不同货币政策机制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异质性消费偏好改变了家庭劳动与消费的边际替代条件,也改变了最优工资设定条件,进而改变了外生冲击下产出、就业、投资等主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路径。而基于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估算的结果可以发现:第一,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具体地,在名义工资刚性较低的情形下,上行的名义工资刚性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改善,而下行的名义工资刚性则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恶化;在名义工资刚性较高的情形下,下行的名义工资刚性才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改善。第二,货币政策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应越敏感,货币政策引起的福利损失越小。第三,货币政策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应越强烈,名义工资刚性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越大,即对劳动力成本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扩大了名义工资刚性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

本文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政策制定者不用过分忧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中国社会福利的影响取决于初始名义工资刚性,因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不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福利的恶化;其次,当前中国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且以往依靠经济增长推动就业的做法成效并不显著。基于本文的研究,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条件下采用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具有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作用。

本文在一个未包含劳动力流动和市场分割的中等规模NK-DSGE模型中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中国社会福利的影响,然而现实经济中中国存在显著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象,如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并且这些因素对于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性影响。因而本文一个重要的研究扩展方向就是在模型中引入这些因素,当然,在引入这些因素之后可能会得到一些与本文具有一定差异且更具现实性意义的结论。

[1]徐建炜,纪洋,陈斌开.中国劳动力市场名义工资粘性程度的估算[J].经济研究,2012(4):64-76.

[2]GALI′ J,LOPEZ-SALIDO J D,VALLES J.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consumption[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7,5(1):227-270.

[3]刘宗明.工资加成、就业抑制与最优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馈?[J].南开经济研究,2013(1):68-90.

[4]陈利锋.货币政策应该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吗?[J].浙江社会科学,2014(2):15-24.

[5]陈利锋.二元市场、信贷摩擦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吗?[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2):83-95.

[6]MERZ M.Search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the real business cycl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5,36(2):269-300.

[7]CALVO G A.Staggered prices in a utility-maximizing framework[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3,12(3):983-998.

[8]SCHORFHEIDE F.Esti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SGE models:progress and challenges[A]//ACEMOGLU D,ARRELANO M,DECKEL E.Advances in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theory and applications[C],2013.

[9]HE D,ZHANG W,SHEK J.How efficient has been China’s investm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data[J].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7,12(5):596-617.

[10]王君斌,王文甫.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与中国劳动力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2010(1):23-36.

[11]陈利锋,范红忠.房价波动、货币政策与中国社会福利损失[J].中国管理科学,2014(5):42-50.

[12]杨柳,王笑笑,王晓敏.经济转型时期的资本调整成本、技术冲击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56-73.

[13]COGLEY T,NASON J M.Output dynamics in real-business-cycle model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85(3):492-511.

[14]ZHANG W.China’s monetary policy:quantity versus price rules[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9,31(3):473-484.

[15]GALI′ J,SMETS F,WOUTERS R.Slow recoveries:a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2,44 (2):9-30.

[16]GIANNONI M,WOODFORD M.Optimal inflation-targeting rules[A]//BERNANKE B S,WOODFORD M.The inflation targeting debate[C].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5.

(责任编辑:周 斌)

Does Upward Wage Inflation Deteriorate Social Welfare?

CHEN Life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Party School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Guangzhou 510053,China)

This article considers an NK-DSGE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consumption and unemployment,and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the upward nominal wage rigidities caused by the raise of labor cost and monetary policy regimes on the social welfar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ownward nominal wage rigidities do not improve the social welfare definitely.When the nominal wage rigidities are very low,the upward nominal wage rigidities may improve the social welfare.The monetary policy’s react to labor cost amplifies the effect of nominal wage rigidities on the social welfare.This conclusion may be helpful for the monetary policy authorities.

heterogeneous consumption preference;social welfare;nominal wage rigidities;labor cost;new Keynesian

2014-1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间真实差距与中国城镇化研究”(13BJL056)

陈利锋(1982—),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货币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F061.4

A

1008-2700(2015)02-0009-10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刚性贝叶斯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著述的发展逻辑
加权p-Laplace型方程的刚性
锻锤的打击效率和打击刚性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轨道占用识别方法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一种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的说话人识别方法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专利制度问题
一线定位 彰显监督刚性
IIRCT下负二项分布参数多变点的贝叶斯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