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标准的心脏死亡捐献供体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
2015-04-02郑卫萍
为了扩大供体池,肾脏移植已开始应用先前认为不能接受的供体。英国已采用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对扩展标准供体(ECD)的定义,即年龄≥60岁,或者年龄50~59岁且具有以下三项中至少两项:高血压病史、死于脑血管意外、生前最终血肌酐≥132 μmol/L。来自英国威尔士大学医院的学者单中心回顾分析了2004年9月至2010年10月359例尸体供肾移植,根据供体为脑死亡捐献(DBD)还是心脏死亡捐献(DCD)、标准供体(SCD)还是扩展标准供体(ECD)将受者分为以下四组:DBD-SCD(154例)、DBD-ECD(93例)、DCD-SCD(78例)、DCD-ECD(34例),以Kaplan-Meier法计算肾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累积存活率,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术后1年移植肾功能的因素。结果发现DCD-ECD组1年及2年移植肾存活率为90%和81%,DCD-SCD组则为93%和93%,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2)。DCD-ECD组术后12个月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中位值为41 ml/min,低于DCD-SCD组的53 ml/min(P=0.003),DCD-ECD组术后24个月eGFR的中位值为33 ml/min,也低于DCD-SCD组的54 ml/min(P<0.001)。术后24个月DCD-ECD组eGFR中位值也低于DBD-ECD组的47 ml/min (P=0.007),但两组移植物存活率相近(DBD-ECD组1年及2年移植肾存活率为85%和79%,P=0.77)。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DCD肾移植病例中,ECD与术后1年低eGFR相关(B=-9.7,P=0.01),在ECD的四项条件中供体年龄是唯一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B=-0.42,P=0.002)。由此,作者认为DCD-ECD组移植肾短期存活率与DCD-SCD和DBD-ECD组相近,但术后2年移植肾功能较差,需充分考虑应用此类供体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高龄受者中。
郑卫萍,编译自《Transplantation》,2015,99(1):226-23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0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