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实践论看麦金太尔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015-04-02秦明利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麦金太尔美德

宋 薇,秦明利

(1.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2.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大连 116011)

从社会实践论看麦金太尔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宋 薇1,2,秦明利1

(1.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2.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大连 116011)

分析了麦金太尔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探讨了麦金太尔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社会实践概念的吸收、批判和发展;麦金太尔以基于亚里士多德的“行动”理论区别于基于现代科学的“行为”理论;从实践、行动和自由个人主义批判三个方面为美德做出定义,以实践概念支撑他反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美德主张,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伦理资源。

社会实践;麦金太尔;马克思主义

麦金太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他的伦理主张为研究者们重视,但是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实际上二者的关系贯穿于并影响了麦金太尔哲学探索的整个过程。麦金太尔早期研究是基于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他的研究工作也是从理解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他24岁时出版了第一部著作《马克思主义:一种解释》(1953),赞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后来该书又充实为《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1968),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传统进行批判;在麦金太尔最著名的《追寻美德》(1981)中,它转向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完成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批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麦金太尔思想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1994年的访谈中,麦金太尔宣称自己“与马克思主义传统有两点非常相似:对国家的批判,还有马克思主义者渴望理解理性,尤其是实践理性,以表达社会实践的方式”[1]。但麦金太尔认为马克思从未系统地发展他的革命实践概念,也无意使社会实践概念成为伦理资源,而“如果政治上的左派要想对抗全球资本主义的非人道压迫,那么伦理批判是十分必要的”[2]。麦金太尔重新拾起被马克思抛弃的社会实践概念,并从实践、行动和对自由个人主义的批判三方面为美德做出定义,从伦理的立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潜在资源。

一、实 践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实践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构成了人类生活最密不可分的前提和基础”[3],其基本思想如下: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论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视实践观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主张。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而不是理论作为指导人们行动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巨大能量。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这一哲学思想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厚土壤中发展起来的。康德的道德哲学强调纯粹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以自由作为其批判哲学体系的基础,但是在至善问题上无法逃脱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自由实践仅限于理性事实。在黑格尔体系中,精神是一切存在的本质,是绝对独立的东西,而现实的人类本身及其作为对象化世界的自然和社会,则不过是这一精神本质的异化现象,马克思称之为精神的异化。对于费尔巴哈而言,人是自然主义的、静观的感性直观。马克思主义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揭示了人的存在本质,指出只有依据现实的感性对象生命才能得以表现[4]。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首先要批判人的对象物的“精神异化”和“感观存在”;其次,在此基础上“以本体论的本质肯定”由“生活世界”生成的“实践的人”[5]。马克思以劳动的异化理论,说明了人的本质存在是精神力量与肉体力量不可分离的,人的对象化存在和对象物对人的本质存在的表征是统一的。人在改造对象的实践活动中来证明是类存在物。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依据人的实践活动,把人的感性存在作为生命的表现,被人化的感性自然界就不是感性直观的自然,而是人的“意向对象”。

从对实践的强调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对麦金太尔的影响。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一书中,将实践哲学置于历史主义中,并从实践的角度对美德进行界定。在对实践的定义中,麦金太尔强调实践的内在利益是有别于外在利益的。外在利益通常是在竞争中的胜利者获得奖赏,如糖果、金钱、名声、地位、权利等;而内在利益诚然也是竞争优胜的结果,但它们的特征却是,它们的获得有益于参与实践的整个共同体[6]242。实践概念提供了最初的美德概念,人们首先是在实践中形成对善的理解,进而获得对美德的理解。“美德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对它的拥有与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那些内在于实践的利益,而缺乏这种品质就会严重地妨碍我们获得任何诸如此类的利益”[6]242。麦金太尔认为这一最初的美德概念缺乏评价性的观点,即缺乏对个人生活中不同实践的善的追求的评价和排序。人们需要通过训练和学习来判断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将每一种“善”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发现自己到目前为止对什么关心的太多,对什么关心的太少。个人生活的叙事统一性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人们对不同领域的善的追寻就能够得到评价和排序。当对次要善的过度追求威胁并扰乱了对主要善的追寻,人类生活统一的善就会支撑人们做出正确的追求。所以这一美德的初始概念接着被扩展和修改为第二阶段的美德的概念:“诸美德就是这些一些性好(disposition),它们不仅能维系实践,使我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还会通过使我们能够克服我们所遭遇的那些伤害、危险、诱惑和迷乱而支持我们对善作某种相关的探寻,并且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自我认识和越来越多的善的知识”[6]278。随着人们对爱好的修改和更正,判断逐渐被终极“善”或最终目的这样一种确定的概念所决定。根据这样一种终极“善”,每一种“善”发现其应当的位置,这样一种目的确实是最终的。随着人们学会不多不少地给予他们应得的其他“善”,其行动在此时此地就能不断地指向最终的目的。人们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朝向最终目的的指向性,首先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实践所预设的东西,因为它让自己通过发展那些堪称美德的感觉、思想、选择和行动习惯而发生某种转变,如果缺乏这些习惯自己便无法朝着成为完全理性的行动者的方向前进。

面对伦理主张的相对性和无根性,麦金太尔意识到以美德来对抗资本主义社会基础的必要性,以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论机械唯物主义的问题。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学是致力于恢复“个体目的性”在现代的缺失,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确立德性传统生活的合理性。麦金太尔认为在道德构架的三个必备要素中,“实现其目的而可能所是的人”因为世俗社会对宗教神学的拒斥以及科学和哲学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拒斥被消除了,只留下未经教化的人性和道德规则训诫之间的矛盾和反差。既然伦理学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使人能够从他目前的状态过渡到其正的目的,那么启蒙筹划之后的道德留存一方面是丧失了其目的论语境的特定的道德命令;另一方面是有关未经教化的人性本身的观点[6]69-70。如何弥补现代伦理体系的残缺,只有在历史实践中才能重建人们道德生活的统一性。实践仍然要经受道德批判。而一种以传统美德来统一的实践,则是整体性的人生。这种实践是处于一定的历史传统中的,传统源于过去,在任何时刻传统都继承了那些通过矛盾论争而反复修饰的核心观念。然而,传统又不是完全预先设定好的,它的未来发展轨迹在受制于过去的同时也有无数的可能性。什么在维系并强化这些传统?又是什么在削弱并摧毁它们?答案是相关美德的践行与否。这样,传统提供了发展美德概念的最后一个阶段。“诸美德发现,它们的意义与目标不仅在于维系获得实践的各种内在利益所必需的那些关系、维系个人能够在其中找到他的善作为他的整个生活的善的那种个体生活形式,而且在于维系同时为实践与个体生活提供其必要的历史语境的那些传统”[6]283。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本身是包含历史美德的,也是实践行为的道德前提,实践使“个体的自我实现”与“共同体生活”相统一。

二、行 动

麦金太尔赞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但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和人类行为的科学解释。“人类行动”(human action)和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经常被看作同义词,用来形容人们所做的事情。但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中认为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人类行动是基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类行为是基于现代科学的观点。

首先,人类行动的观点认为行动者要自由地选择手段来实现目的,这也是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安斯科姆和麦金太尔的伦理观点[7],即人类行动的终极原因可以在目的或目标中找到,主体通过行动来实现这一目标。以19世纪晚期人们从世界各地移民至美国的做法为例,这些人想过上更好的生活,通过对手段的深思熟虑,他们认为移民到美国可以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他们千里迢迢移民到美国定居,这些行动的终极原因可以在他们对好生活的信念以及对自由和机遇的渴望中找到。从这一视角来看,伦理学是对人类行动的研究,研究人类如何通过选择,追寻并获得善(好生活),研究能够影响人类有效判断和行动的情形。当然,这一观点并不表明人类渴望善和追求善的行为必然是自由的,有时人类的弱点、无知、愚蠢都会削弱行动者的自由或损害行动者的判断。但是,对主体自由的限制并不会完全损害自由,只是说自由是有限的,艰难的,所以人类要学会如何提高和加强人类的自由和主体能动性。

基于现代科学的人类行为则与之完全相反。20世纪中期的社会科学家拒斥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类目的性和人类理性思虑的观点,忽略人类行为目的性背后的起因,而是寻找人类行为的确定性动机。这种决定论社会学正是麦金太尔力图批判的。下面看美国移民的例子,从人类行为的观点出发,移居美国的人们受到“推动性因素”和“拉动性因素”双方面影响,“推动性因素”是指其祖国的战争、饥荒、经济贫困、政府压迫等因素,“拉动性因素”是指美国允诺有充足的食物、住处、就业和文化自由的因素。决定论社会学家发现他们没有必要深入研究个体移民者的希望和梦想,只需要弄清楚吸引人们移民的推动和拉动因素足够了。可见,行为理论与行动理论在以下两方面有冲突:①人类行为观点探寻引起这种行为的决定性原因,而不是寻找主体通过选择和行动获得的善。②人类行为观点把自由,即对目的和目标的关注,看作一种推论的工具。这种观点的前提预设就是对自由的否定,只有决定论是一切社会科学成为可能的前提。

当然,麦金太尔在他的《共产主义与英国知识分子》中明确区分了斯大林的官僚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推崇人类自由和能动性,而斯大林则认为官僚主义高于人类的自由。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前半部分里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中,对人类行为和人类行动的区别是至关重要的,现代道德哲学的问题在于它应该研究人类行动的全部丰富的主题,但实际上它却仅限于研究人类行为的判断标准。

三、自由个人主义批判

马克思主义指出每一种道德都是特定经济和社会秩序中的道德,每一种道德哲学都是对特定道德的判断、论证和假设的阐明。它要么以这种方式来为这种道德及其所表达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提供辩护,要么是以这种方式来瓦解它们。麦金太尔也强调在多元和具体情境下每个道德行为者的自我独特性,认为对人的品格和德性的培育和理解都离不开道德文化传统的具体语境,反对规范伦理学按照某种抽象的人性概念为道德规则提供合理性论证,将不同的道德概念同质化、普遍化,使之成为一种永恒确定的概念,认为这种完全脱离社会历史情景解释的人性无法去认同、接受和实践这种非人格性的客观道德规则,导致伦理规约失效。麦金太尔从历史和传统的具体背景出发建立的美德伦理学体系与学院哲学从概念和思辨出发建立的体系和方式有明显区别,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具体表现。

因此,麦金太尔和马克思主义都坚持对自由个人主义的批判,麦金太尔认为个人主义把个体的自治和公众的选择表达为人类要探寻的自由和启蒙的终结,但实际上这种自治等同于道德真空,在这种状况下,“善”和“以为是善”之间没有了区别,现代道德也以这种方式失去了合理性的根基,没有任何东西能为关于善的概念提供基础。因此,麦金太尔与个人自由主义划清界限,并且从未改变。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中使用的自由个人主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对17至19世纪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批判。麦金太尔的对这种意识形态的哲学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现代自由个人主义,主要是霍布斯、洛克、亚当·斯密、密尔,启蒙运动的观点,正如康德曾提出的启蒙运动的口号“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性!”,它与传统的道德和政治权威相抗衡。对此,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现代自由个人主义的替代之物,主张废除私有财产,促进教育和经济发展,通过全球范围的共产主义革命终结民族主义和宗教。马克思又提出“社会实践的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教育者无须给社会强加一种价值,而应该让社会成员通过对实践内在利益的追求去发现什么是善和最好的[8]。

但麦金太尔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进行了同样的批判,引导读者从亚里士多德的古代伦理学和政治学来重新考虑当代道德哲学。他认为现代的个人与其社会关系疏远,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的批判内容。尤其在现代性后期,人们不是通过社会背景、社会关系或社会责任来了解自我,而是与所有这些相隔离,就像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个人。霍布斯笔下的“蘑菇人”,卢梭笔下的“自然人”,萨特笔下的“学生的选择”都与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中展现的历史相关,体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状态。个人从根本上是自主的,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进入社会。留在社会中是一种选择,属于某一个人类共同体是一种选择,在母亲和国家中做出抉择是一种选择[9]。在这样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共同善,任何个人的善只是社会总体善集合中的一个因素。但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看来,共同善不是个人利益的集合,共同善也不是像公正或权利那样的正式或程序上的善,而是只有参与到所属共同体的生活中来才能获得的实质性的善,这样善是每个人共享的,也是每个人共同寻找的。这种共同善的观点把人类看作政治动物,不是通过选择或意外,而是通过自然的天性。麦金太尔《追寻美德》中指出,现代自我的观点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情况不同,古希腊和中世纪的个人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而现代道德和政治哲学因缺少从前意义上的共同善,总是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动和利他行动区分的泾渭分明,导致为个人利益的行为与为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相对抗,这就影响了现代人理性选择的方式。现代人类追求个人利益的原因是实用的,而不一定是道德的,而追求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原因是道德的,两者存在着冲突。麦金太尔对自由个人主义的批判始终伴随着他对资本主义的激烈批判,但他“不仅从未提供解救现代自由状况的药方,而且还认为没有药方。对地方共同体来说,问题不是改革现存秩序,而是寻找生存的方法,通过维护一种共同善的生活,来抵抗国家和市场的分解势力”[10]。

四、结论与问题

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和别的地方宣称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现代社会的最为丰富的思想资源之一”,当代理论家现在准备“学习如何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不是为了“使我们远离它的错误”,而是“能够再次学有所益”[6]334。尽管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理论的科学权威被瓦解,但丝毫不会影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工业化的确改变了劳动和就业的性质,无产阶级化的确破坏了人类能动性的形成,二者为人类共同体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麦金太尔从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解读中吸取了巨大的能量,提出了不同的道路。他的社会实践概念是他以美德来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和……的学说内核[11],而且这种实践概念能够为麦金太尔提供反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美德主张。

但是这种实践概念在麦金太尔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中形成了两大矛盾。第一个是历史传统标准和形而上的生物学标准之间的矛盾。麦金太尔在前期和中期的重要著作中一直强调美德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历史传统和共同体文化,美德只有在传统的论争和超越中才能延续下去。但是他在后期的《依赖性的理性动物》中却转而诉诸一种生物学的标准,从人的生物学存在的本体意义上来讨论人为什么需要美德以及依赖性美德与独立性美德的关联。先前的实践和传统路径与后来的自然主义路径无法承接。第二个矛盾是实践与传统之间的冲突。实践具有关于人的发展的客观的标准,而传统概念是“一个历史性地扩展了的、社会性地具体体现了的论辩,并且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有关构成这一传统的那些利益的论辩”[6]282。传统又不是完全预先设定好的,它的未来发展轨迹在受制于过去的同时也有无数的可能性,具有相对主义色彩。麦金太尔思想中的这两大矛盾或许说明他可以继续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吸取能量,使以实践为基础的各种美德共同体和谐共处,合理证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1]MacIntyre A.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Alasdair MacIntyre[J].Kinesis,1994,20:35.

[2]Sayer A.Realism and Social Science[M].London:Sage, 2000:187.

[3]付永恒.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J].沈阳大学学报,2008(6):88.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78.

[5]王强.麦金太尔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比较[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6]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追寻美德[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7]MacIntyre A.Dependent Rational Animals[M].Chicago: Open Court,1999.

[8]MacIntyre A.Donald Davidson's Philosophical Strategies [M]∥Artifacts,Representations,and Social Practice: Essays for Marx Wartofsky.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ing,1993:231.

[9]Lutz C S.MacIntyre and Marxism[M]∥Reading Alasdair MacIntyre’s after Virtue.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12:19- 26.

[10]MacIntyre A.Politics,Philosophy and the Common Good [M]∥The MacIntyre Reader.Notre Dame: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98:235.

[11]保罗·布拉克莱奇.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反资本主义[J].王今一,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11 (1):68.

【责任编辑 曹一萍】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Intyre and Marxism in Terms of Social Practice

Song Wei1,2,Qin Mingli1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2.School of Non-major Foreign Language Teading,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116011,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asdair MacIntyre and Marxism is analyzed.MacIntyre learned from the social practice concept of Marxism,and further criticized and developed it.MacIntyre distinguishes the“action”theory based on Aristotle from the“behavior”theory based on modern science;MacIntyre defines virtue from such three aspects as practice,action and the critique of liberal individualism,and depends on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to be against the virtue of capitalism and liberalism,contributing the ethical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social practice;MacIntyre;Marxism

B 023

A

2095-5464(2015)05-0620-05

2015- 04- 29

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5098)。

宋 薇(1981-),女,辽宁抚顺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秦明利(1960-),男,吉林白城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麦金太尔美德
诚实是美德
天 路(下)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一瞬倾城
助人为乐是美德
雨衣叫麦金托什
国内麦金太尔思想研究现状
童话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