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播的方法

2015-04-02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教学

勇 熠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播的方法

勇 熠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文化教学融入其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汉语,从而达到文化传播与语言教育的有机统一。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全球掀起的“汉语热”也持续升温,不但来华学习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且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截止2014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已经建立了480所孔子学院。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的国际推广,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项国家与民族的事业,并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了累累的硕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统计,仅仅是来华各级各类的教学机构中学习汉语的,就有一百多个国家的2500多万人。在中国期间,他们无论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遇到由于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的不同所带来的问题。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渴望更多地了解汉语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的文明和文化,希望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以探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华文化的方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夯实语音和词汇的教学

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首先要求外国学生要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尤其是语音和词汇方面,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对外汉语中的“器”便是语音和词汇。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同音字与同声词。比如,在教外国留学生“古董”这一词的含义和用法时,学生首先要了解“古董”这个词最常用的意思,即“可以供鉴赏、研究的古代器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古董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们才能进一步理解这个词所代表的比喻意义,即“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教师还要给学生区分同音字“董”和“懂”,它们都是形声字,偏旁和意义却不同。“董”的偏旁是“艹”,是“监督管理”的意思,可以组词“董正、董事”,还可以做姓氏,如“董卓、董其昌”;而“懂”的偏旁是“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可以组词“懂事、懵懂”,不可以做姓氏。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一下同音词“董事”和“懂事”的区别,即“董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而“懂事”——“了解别人的意图或一般事理”,用以检查学生是否最终明白了这两个同音字的意义区别。

还有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便是谐音歇后语。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熟语的一种,形式是半截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就像一个谜语一样。前半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半部分起“后衬”作用,像谜底,是对于谜面的解释。谐音歇后语,顾名思义,是取后半部分的谐音,有言在此意在彼的作用。后半部分的同音异义,是以同音字引来另外的新意思,表意明显而确定,起妙语双关的作用。如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解释“谜面”的意思,让学生体会。飞机上挂暖瓶,说明暖瓶在天上挂得非常高。接下来教师要给学生们讲解“暖瓶”“水瓶”这两个语音不同的近义词,水瓶的意思是“一种盛水的容器”,而暖瓶是“保温瓶的一种,瓶口较小,通常用来保存热水”,也就是说暖瓶是水瓶的一种,是专门用来盛热水的水瓶,这样就可以帮助中文词汇掌握较少的外国留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条歇后语的前面提到的是“暖瓶”,后面又变成了“水瓶”?便是因为近义词的关系。然后,教师要讲解,“平”是“瓶”的谐音,“水瓶”和“水平”是同声词,一个是指“盛水的容器”,另一个是指“业务、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可以看出来这一条歇后语是想通过谐音来强调“水平很高”,可以造句如“小王的发明获得了专利,真是‘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等等。类似的谐音歇后语还有孔夫子搬书——尽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唐三藏的扁担——担惊(经),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茶馆里伸手——胡(壶)来等。

二、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作为载体

(一)采取影音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多种影音资料,有利于使干瘪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教学过程不再单调枯燥。如唱歌,就像是中国的儿童学习26个英文字母时,他们的英语老师总会教他们唱《26字母歌》——“ABCDEFG……”,通过这样唱歌的形式,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歌曲,将学习转换为娱乐,会让学生掌握得更快更牢,更有效率。所以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听学歌曲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如歌手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使用了苏轼《水调歌头》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歌手伊能静的《念奴娇》套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

又如观看影视作品,看电影和电视剧是比较直观简单的学习和娱乐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影音的刺激,达到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电影和电视剧的观看难度。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可以推荐给他们时长较短,难词难句较少的影视作品,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则可以给他们推荐比较经典的电视剧作品。比如初级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来感受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魅力,而中高级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水浒传》《红楼梦》等电视剧慢慢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适当开设体验课和进行小组交流

适当地开设体验课,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古老魅力。比如临近春节期间,可以开设包饺子、贴春联、剪窗花等体验课程,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身临其境。教师可以在体验课中渗透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如年的传说,“福”字的贴法,压岁钱的来历等。在端午节期间,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包粽子、系彩绳、看赛龙舟,在节日的活动中向学生们讲述屈原的生平和端午节的由来,在体验中传播中华文化。除了富有节日特色的中华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学习书法、太极、象棋等传统技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难易度的把握,还要注意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如由象棋的学习可以涉及到楚河汉界的划分,再迁移到刘邦项羽之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来传播中华文化。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3-4人为宜,组长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定期举行小组交流活动,每个组抽选一个小课题,如“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什么特色?”“如何看待中医的价值和特征?试比较中西医的异同”等。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他们可以去互联网、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以就课题的内容询问周边的人,一周后通过演讲和展示PPT的形式进行各组间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中华文化,印象更深刻,还可以同时锻炼同学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有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在课堂中做小游戏的方法传播中华文化,如你比划我来猜、成语接龙、看图猜俗语等等,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三、要利用中外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异加深理解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包。我们要在尊重国外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传统的前提下,向外国学生传播中国文化。注意中外文化中的共同点与差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一)以中外文化的共同点为基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中外文化的共同点为基础,从外国学生熟悉的文化出发,使他们并不觉得中国文化是完全陌生的,有利于让他们产生文化认同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以《女娲造人》和《伊甸园》这两则神话故事为例,前者出于东方,后者出于西方,二者有很多共同点,一是二者都是关于人的起源的神话,都认为人不是自古就有了;二是人都是被神创造的,一个是女娲,一个是上帝;三是神都是用泥土造人的,认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四是人类都是按照神自身的形象创造的;五是神创造出来的人类都有男女之别,并且他们自己可以创造后代。《伊甸园》是《圣经》中的故事,西方的学生对此十分熟悉。对外汉语教学时,将两则神话结合起来比较,以它们的共同点为基础,外国学生自然可以更好地理解《女娲造人》这一故事。

再以中外传统节日文化为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中外文化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如文献认为:“中国的七夕节等同于西方的情人节;东方的鬼节(7月15日)等同于西方的万圣节(10月31日);中国的重阳节(老人节)等同于西方的感恩节”。文献认为:“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亲情的展示与幸福的祈愿;中国的清明节与西方的万圣节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崇尚和自然和谐的理念;中国的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都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情人的浪漫”。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华文化,以中外节日文化的共性为基础,外国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七夕节就相当于外国的情人节,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和妇女们乞巧的习俗。

(二)注意把握中外文化的差异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华文化,还要把握中外文化的差异。 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可以让外国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新鲜感,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文化的欲望更强烈。把握中外文化的差异,要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对待中外文化一视同仁,从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做起,“存在,即是合理的”,尤其是涉及到比较敏感的宗教、种族问题时,要尤其注意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中华文化保持自信,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为了照顾对方的文化而丢弃了自己的文化,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比如在饮食文化上,中国人讲究菜肴要色香味俱全,点菜要丰盛、多样,以此来显示出对客人的重视和欢迎,体现了中国人热情好客的性格;而外国人讲究饮食要有营养搭配,比起食物的花色,更关注自己一天摄入多少卡路里、蛋白质、维生素等,所以外国人普遍长得比较高大,也体现出中外文化性格的不同,中国人重视形式,外国人重视内容。而从进餐习惯来看,中国人喜欢一家人围坐在桌边,饭菜是一整桌的,大家各取所需;而外国人喜欢将饭菜分成小份的,每人一份,互不相干,这种饮食文化体现出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和外国人的个人主义。

中国是一个重视整体的大国,中国人向来以国家利益、群体利益为重,为了大我,常常宁肯牺牲小我。反映到家庭上,中国是家族式居住方式;反映到人身上,中国以孝为本;反映在信封书写上,以大我先于小我。而西方人重视个人主义,注视自我的价值。反映在家庭上,以分散式居住;反映在个人身上,以个人的独立为荣;反映在信封书写上,以小我先于大我。

又比如“龙”在中华的传统文化里,是民族和王室的象征,也意喻是“神圣、尊贵、威武”。有传说是炎黄二帝统一各部落后,融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中华文化中的龙,能显能隐,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山海经》中的龙是神的坐骑。并且,古代帝王都自命为龙,如“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被称为“龙体”,使用的物品也被称为“龙袍、龙椅”等,并且器具上也纹有龙饰。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由“龙”引出的吉利的词语也有很多,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乘龙快婿”等。而在西方的童话里,龙几乎都是残忍、黑暗、邪恶的形象。在比利时的蒙斯市(Mons)还有一个“屠龙节”(Ducasse de Mons),是蒙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源于基督教宗教故事。据说在14世纪的时候,有一条恶龙威胁着地中海国家,要求每天提供活人进行祭祀,有一天轮到了国王的女儿,关键时刻基督徒圣乔治骑士从天而降杀掉了恶龙,从此他们每年举行“屠龙节”来祈祷平安并纪念圣乔治。另一种动物——狗,在中外的象征意义也是明显不同的。外国人普遍认为狗是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成员,英文有“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clever dog(聪明人)”等的说法。中文词语中出现的狗大多带贬义,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中国很多地方现在还有吃狗肉的习惯,这也体现出中外文化的差异,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的。

结语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被更多的国家作为第二语言去深入学习,中国作为现存唯一的四大文明古国,文化底蕴要盛于世界其他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造就了汉语难学的现状。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了诸多的问题。新的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去摸索更加完备的教学方法。只有我们不断地将东方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才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1]夏征农.辞海.1999: 第320页.

[2]李子银.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4): 167-168.

[3]李蜜.中西方重大节日对比研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76-80.

[4]廖智宏.对外汉语教学文化的导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S2): 312-314.

2014-10-21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信息化之路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3Y008J)。

勇熠(1992),山东乳山人,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H195

A

1008—3340(2015)03—0024—04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文化教学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谁远谁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