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5-04-02王金刚干阜生杨玉起郭华洋
王金刚,干阜生,杨玉起,郭华洋,聂 勇,李 虎
爆裂型胸腰椎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严重影响患者脊柱功能,最终瘫痪[1]。经伤椎固定手术优势在于可增强固定效果[2]。本研究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两种手术方式,旨在探讨经伤椎固定手术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09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爆裂型胸腰椎骨折中筛选出78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7例;年龄19~51岁,平均(35.8±11.7)岁。均为单椎体骨折。根据抽签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组(39例)和跨伤椎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行后路钉棒经伤椎和跨伤椎固定手术,两组患者均进行体位复位,并螺钉安装。经伤椎组根据伤情每侧安置3~4枚螺钉,共6~8枚;跨伤椎组根据病情每侧安置2~3枚螺钉,共4~6枚,伤椎不置入螺钉[3]。
3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情况),观察手术效果和各个时间的伤椎高度、椎管占位情况等情况。
4 统计学处理 除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以“率”表示外(χ2检验),其余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组的资料,以上处理均由SPSS17.0软件完成,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情况 经伤椎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组(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情况
5.2 两组的手术效果 经伤椎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跨伤椎组,“优”等级的例数多于跨伤椎组(χ2=10.84,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手术效果情况(n,%)
5.3 两组不同时期的恢复情况 随访时间为1年,经伤椎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好转,较跨伤椎组好(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期的恢复情况
5.4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术前经MR检查椎间盘退变无差异,P<0.05;术后MR检查显示,经伤椎组与跨伤椎组相比并发症差异显著,见表4。
表4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
讨 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和维持脊柱的正常序列,早期复位、解除脊髓神经组织的压迫,有效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保护脊髓免受再损伤、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保持已获得的减压,防止后凸畸形和迟发瘫[4]。本研究发现:经伤椎固定组手术时间比跨伤椎组长(P<0.05),前者使用6~8枚螺钉,而后者使用4~6枚,因此,医生若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螺钉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经伤椎组的手术疗效比跨伤椎组优(P<0.05),经伤椎组术后的前缘高度恢复大于跨伤椎组(P<0.05);经伤椎组各指标的平均校正多于跨伤椎组,说明经伤椎固定术在伤椎校正复位有更好的效果。
经伤椎组的椎间盘退变现象比跨伤椎组少。经伤椎组的螺钉完好,但跨伤椎组出现2例螺钉松动、1例断裂的问题,由上可知经伤椎固定组能更好地解决术后脊柱稳定性问题,远期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手术效果比跨伤椎固定组更好,可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中推广。
[1]管功奎,崔永锋,朱宝华,等.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对椎体形态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2,25(4):295-298.
[2]何钢,黄建荣,高粱斌,等.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3):209-211.
[3]李健,卢东辉,罗柏清,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38-139.
[4]黄小刚.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单侧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11(5):34-38.